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打印

祈祷,有用吗?

一行禅师  2008-04-04 19:04:01  节录《祈祷的力量》

关于祈祷的五个问题

   祈祷有用吗? 有时候祈祷如愿实现,但有时则否。或许我们需要问更多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有时候祈祷有效,而有时候却没有?

   我们知道,打电话需要电话线并通电。祈祷也一样。如果我们的祈祷没有信心、慈悲和爱的能量,那就像是用不通电的线来打电话。所以,光是祈祷并不一定有结果。

   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祈祷有时候有效,有时候却没有。但因此又衍生出另一个问题:如果神,或我们信仰的外在力量已经决定了事情该如何发展,那又何必祈祷呢 ? 有信仰的人会说:如果神的旨意是如此。那么就是如此。如果有人注定会在某个年龄得癌受苦,那我们何必多此一举地为那个人的健康祈祷 ? 那不是白费时间吗 ?

  佛教徒对于“业”也有同样的问题。如果有人过去造了恶业,后来生病了,有人就会说那是业力的作用,我们的祈祷哪能改变什么 ? 如果我们的业是如此,那么业的结果怎能改变 ? 基督徒所谓“神的旨意”就相当于佛教徒所谓的“业果报应”。

   所以如果神灵让事情这样发生,那又何必祈祷 ? 但我们也可以反问,为什么不祈祷 ? 从佛教我们学到“一切无常”。意思是一切都会改变。我们今天可能健康,但明天就生病;今天可能生病,但明天病就好了。一切都按因果法则在运行。

   因此,如果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能量、新的洞见、新的信念,则我们能在身心生命中开创一个新的阶段。当我们静坐练习统整身心并将爱带给奶奶、姐姐,或弟弟时,我们是在创造一股新的能。而这股能量立刻打开了我们的心。当我们心生慈悲,并在祈祷者和受祷者之间建立连结,那么梅村和河内就没有距离了。这种连结无法用言词衡量或描述,它完全不受任何时间空间所障碍。

是真爱,还是渴求?

   我们和神并非两个分别独立的个体,因此神的旨意也是我们自己的意志。如果我们想改变,神不会阻止我们。

   真正的问题是,我们要不要改变呢 ? 我们要执著于让人受苦的诱惑,而让心灵在梦中游荡吗 ? 如果你的心想要改变,那么你所信仰的神灵也会乐于见到你改变。

   创造者和被造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一个是有能力创造,而另一个是被创造的。若两者相互关连,我们可以分别称为主体和客体。如果两者无关,我们怎能称之为主体客体 ? 创造的主体是神,被创的客体是我们生存的宇宙。主客两体之间密切相关,就如左右、日夜、饱足饥饿之间密切相关一样。依据反映原理 (the law of reflection) ,听闻者和所听所闻密切相关。当事件的角度改变,反映的角度立刻改变。我们所谓“神的旨意”,和我们自己的意志相互关连。这是为什么过去行为的业果报应可以改变的原因。

   现在,一步步地,第四个问题浮现了。如果祈祷未见效果,是因为我们的信心薄弱吗 ? 马太福音 17:20 说:你若信心坚强则力可移山。但什么程度才叫信心足够或坚强呢 ? 如果祈祷无效,是因为我们的祷告里没有爱吗 ?

   当然不是。不过祈祷的结果经常并不如我们所愿。通常我们相信自己是全心全意,用全身的每一个细胞,血管里的每一滴血来祈祷,但仍然不成功。如果我们为挚爱的人在临终时祷告,怎能说我们没有爱呢 ? 我们是真的爱。然而如果我们深入一点就会发现,有时候我们的爱并不是对那个人。我们的爱是对自己,因为我们害怕被孤单地丢下、害怕失去自己所爱的人 如果我们把爱和害怕及孤独感混为一谈,那么这是真爱或只是渴望呢 ? 我们可能渴求那个人活下去好让自己不孤单。这是一种爱,不过是对自己的爱。但即使我们全心祈祷还是没法救活生病的朋友,但却能改变我们的内在。

   然后是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盘旋于其他问题之上:我们是向谁祈祷呢? 阿拉是谁? 神是谁? 佛陀是谁? 观音菩萨是谁? 圣母玛利亚又是谁?


有正念的能量,就能祈祷

  区别自己和他人的界限在哪里呢 ? 对佛教徒来说,这可能是最基本的问题。如果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前四个问题都不难解答。在佛教的修行传统里,每当我们合十礼敬前,都必须深入了解我们是谁,以及面前这位我们所礼敬的又是谁。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看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自我和佛陀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认为佛陀是位和你完全分别独立的个体,跟你毫无关系,你站在下面而佛陀坐在上面,那么你的祈祷或礼拜就不圆满。因为那是基于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佛陀和你各有各的自我,基于这种观念而礼拜,只能称为迷信。

  当你双手合十站在佛像,或世尊,或任何你祷告的对象面前时,你都必须观想。因为你所面对的那些形像,无论是铜铸、泥塑、玉雕或镶钻,都只是象征而已。那个雕像是在你之外,但佛陀并不是在你之外的某人。我们要能观想其间的连结。

  在佛教,我们称短诗或祈祷文为偈颂。下面是我这个传承的佛教徒在观想时所用的偈颂的开头:

  礼敬者以及被礼敬者,在本质上都是空。

  这意思是佛陀以及众生的本质都是空 。这种观念,某些基督徒听来可能觉得非常奇怪,甚至可能很震撼。怎么有个宗教让人敢对教主说“你是空的,你没有一个独立的自我”。但“空” ( 梵文 sunyata) 的意思并非什么都不存在,空的意思是“没有个别独立的真实存在”。

  你和佛陀并非两个分别独立的真实存在。你中有佛而佛中有你。基督教及其它宗教中可能也潜藏着这种理解,但佛教用很清楚简单的方式表明了。

  我们之中没有任何人有个别独立的自我。所以,回答第五个问题:佛教的祈祷是向我们自己以及在我们之外的祈祷,其间并没有差别。

  如果我们修证真理,就能看出我们也和所有的圣者一样具有爱、正念,及智解的本质。神和我们有同样的本质。神和我们之间没有差别,没有隔离。

  正念的能量是真正的能量,而只要应用能量就必有改变。例如,阳光的能量能改变地球上的生命。风是能量而我们的正念也是能量,可以改变世界以及人类的处境。因此,当我们产生了正念的能量时,我们就能祈祷。

祈祷,也是正念的训练

  佛教有个词是“诵经”。经是佛陀的教导。有时我们自己诵经,有时则和共修团体“僧团”一起诵经。我们有时是在心中默念,有时则是大声诵出。我们有时以正念、信仰,及悲心的能量诵经,有时则只是像鹦鹉一样发出声音但不知其意地念诵。

  我们为什么诵经呢 ? 首先,是要和佛陀给我们的教导,和佛陀的智解相应。念诵也给我们一个机会,可以灌溉心识中美好善良及清新的种子。我们可以称这样的诵经为祈祷吗 ? 如果我们了解“祈祷”这个字的深意,意即祈祷是以正念专注为本的修行,那么我们可以说,诵经也是祈祷。

  除了诵经之外,佛教徒也有梵呗,和祈祷非常近似。下面的“祈愿日吉祥夜吉祥”是个好例子。

祈愿日间安好 夜间安好
祈愿日中之时 也有安乐
祈愿分分秒秒 日日夜夜都安好
祈愿三宝护佑 事事平安
祈愿四生一切众生住于清净地
祈愿三界一切众生生于莲花座
祈愿无数漂泊心灵 觉悟菩萨道三德位
祈愿一切众生蒙恩自在 圆满菩萨阶位
世尊面容如满月 似日轮 闪耀清明光辉
智慧光芒照射各方
慈悲喜舍包容一切
礼敬释迦牟尼佛
礼敬释迦牟尼佛
礼敬释迦牟尼佛

  你可以称这个梵呗为许愿,但诵经、梵呗,或祈祷的行为并非空泛的许愿,因为祷词的另一面是修行。佛教的修行是练习正念并专注于经中的每一个字。这个祷词是基于我们内在的力量:当我们的内在缺乏修行的力量时,从外在也得不到或只得到很少力量。

  另一个偈颂“弟子恭敬礼”象征佛教祈祷的精神。这祈祷奠基于自己的修行,依靠内在与外在力量的结合。要明白,若内在没有力量,则外在力量也不存在。下面是偈颂里的一段:

多生多劫以来,弟子沉溺于业障、贪爱、愤怒、自大、无明、迷惑、过失中。

今日,感恩佛陀指正过错,弟子将虔诚地重新开始。

  这些话像镜子一样,让我们照见自己的真实状况。修行者开启了正念之光,照亮了自己的处境。在偈颂中,我们看见过去多么不良善,透过唱诵以及佛陀的悲悯之光,我们得以看清所犯的过错。我们决心不再继续过往的方式,誓愿避免不善的行为,从事善的行为。这些话提醒我们,学习佛陀教导之后,可以应用在生活里。

  修行,就像祈祷一样,是为了生命的两个层面:身与心的健康。我们为什么希望身无病痛心不忧苦呢 ? 并不是为了享受感官欲乐,而是为了能天天快乐修行绝妙的佛法,早日解脱生死的束缚。我们修行以明心见性,洞见事物的真实本质并解脱一切众生。这是我们的宏大誓愿。

为自己和他人祈祷

  某一晚我在禅坐时,我将能量传送给 Dam Nguyen 法师。她人在越南河内,病得很重。当我们修悲悯,专注于悲悯而禅修时,也是在修慈爱。这个能量的传送也是一种祈祷。Dam Nguyen 好转很多,但这并非唯一重点。当我们心中充满了爱时,也在这世界上创造了更多的爱、和平、及喜乐。

  当我们传送慈悲的能量给别人时,会发现自己的心也改变了。这祈祷在我们内在开始奏效。当 Dam Nguyen 在梅村时,其它尼师们照顾她,对她非常慈悲。所有那些慈爱和能量,仍然在她及我们每个人的内在。如果我们反观内在,触动那股能量,那么我们会更有能量疗愈别人的身心。

  有时候我们祈祷别人健康快乐,但有时候我们只祈祷别人改变。台北有位女士因先生好赌而非常痛苦。她是位佛教徒,每天到寺庙祈祷,愿先生能戒赌。但若这女士只是继续上庙求先生戒赌,这个祈求会灵验吗 ?

  佛教教导我们祈求之外,同时也要修行。在祈祷时也要有正见、专注,洞见、慈爱,及悲悯。光是愤怒、责怪、忌妒、及怨恨是不行的。我们需要正念、专注、了解、及爱的能量来让线路通电。否则我们的祈祷怎能传到聆听者的耳朵呢 ? 如果那位女士了解她和先生彼此密切相关,双方的行为互相关连,那么她或许可以看出困扰她的问题症结何在。

  我们如何祈祷呢 ? 我们是用口,用心来祈祷,但那还不够。我们还要用身体、语言、心意、以及日常生活来祈祷。藉由正念,我们的身口意能够合一;身口意合一时,我们便能产生足以突破困境的信心和爱的能量。

有效祈祷的两个重点

  有效祈祷的重点很多,但有两点似乎最重要。首先,要在自己和受祷者之间建立关系。这就像打电话需要电话线一样。之前我问过“我们向谁祈祷 ? ”而且我回答,祈祷者和受祷者是两个无法彼此区隔的存在。这是佛教的基础,而我很确定在每个宗教里都有一些了解此点的资深修行人。他们能够明白:神在我们心里,神就是我们,我们就是神。观想的偈颂全文如下:

  礼敬者以及被礼敬者,在本质上都是“空”

  所以彼此之间的沟通,是难以言喻的完美

  有效祈祷的第一重点是我们和受祷者之间的沟通。而因为我们和受祷者相互关连,因此彼此之间的沟通也超越时空限制。当我们这样禅修沟通时,连线建立并且沟通立刻实现。那时,线路是畅通的。

  祈祷的第二个重点是需要能量。我们已接好电话线,现在需要通电。祈祷的电流就是慈爱、正念、以及正定。正念是身心都活在当下,我们的身和心都专注于一点:现在。如果缺乏这点,无论信仰的是什么,我们都没法祈祷。如果你不在当下,那谁在祈祷呢 ?

  要祈祷有效,我们的身心必须安住于当下。当你具有正念时,你就有专注,这是趋向般若智慧的条件。缺乏这一点,我们的祈祷只不过是迷信而已。



首页 > 时势动态 > 本地报导 > 特别报导 > 正文
http://www.mybuddhist.net/cms/e/action/ShowInfo/?classid=80&id=3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