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时事动态目录 本地新闻 海外动态 本地活动 本地报导 专题评论 本地专访


 搜索。。。
 
 时事动态最新
·《大手牵小手》 两天一夜亲子户外营
·2022年竺摩长老110冥诞纪念弘法大会
·沙登佛教会2022年供僧大会
·吉打佛学院办 青少年佛教团康成长营
·观音寺善法学堂 第8届捐血🩸运动
 
 时事动态热点
·东禅寺举办 平安灯会暨花艺展
·真佛宗是附佛邪教 七大佛团列六不法举证
·他们真的很奇怪
·少年耶喜喇嘛还俗了
·马佛青总会举办 《全国佛青之友领袖培训营》

 

首页 > 时势动态 > 本地报导 > 特别报导
播洒佛教文学的种子
整理:陈民杰 摄影:陈来发 主持:曾毓林 发布时间:2008-01-10 来源:星洲日报  点击:

 妙赞法师
(般若学舍负责人)
 
廖国民
(马佛青总会会长)
吴德福
(马佛青总会
卸任总会长)

陈志伟
(马来西亚佛教学术研究学会筹委会
副秘书)

历史回顾

  吴德福:我是1997“马鸣菩萨文学奖”的筹委会主席。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佛教青年总会以及大马佛教弘法会等等团体自五、六十年代以来便一直在推动大马的学佛风气,尝试改变“佛道不分’的情况。

  到了90年代,我们认为本地佛教应该往更高的层次发展’也相信我们需要佛教文学,因此提出了“马鸣菩萨文学奖”。然而,当时确实有一些作家也认为因缘尚不成熟,他们担心不会有足够的参与者。

  在参赛作品方面,散文与诗歌的素质不错,唯小说较弱。但是,整体参赛作品的素质不太理想,因此我们没有坚持在下一年续办,而是等待因缘成熟再做。这一等,就10年过去了。

 

今年,再出发

  主 持10年后的再出发,是否意味着因缘已经成熟?

  妙赞法师:我总是有一个想法:“我们何德何能?发一个愿,即功德圆满?

  在马来西亚的土壤上推动佛教文学是一个愿心与理想。若只是办了一期,就认为因缘不足或是没有迫切需要而不去坚持,那么,我们确实无法看到& ldquo;当时为什么要办这个活动”。或许当时办的人觉得这只是一个“活动”,若是如此,这一次复办之后,可能又会是另一个10年。

  吴德福:承办这个活动的人,对佛法、文学都需要有认识。没有适合的人来承担,也是当时停办的原因之一。

  陈志伟:这也许不太容易。马佛青是联合全国佛教团体的一个组织’除了这类艺文活动,还肩负着其他使命。如果有一些特定单位,如“大马佛教写作人协会 ”之类的,办起这类活动,或许会有更强的生命力。

  妙赞法师:这个活动“没有非谁办不可”。任何寺院、佛教团体觉得佛教文学应该在马来西亚开枝散叶,大可承担下来。一旦谁承担了’这条路就得走下去。

  重点是:我们有没有因为认同佛教文学在马来西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而提起一个愿心、一份承担力来肩负这个责任?

  主 持:在一个文学奖出现之后,不可能没有推动的工作。在马来西亚,我们应该如何著手佛教文学的推动工作?  

  妙赞法师:要成就一个文学奖,我们之前得累积因缘。文学营、佛教文学写作班,或是邀请港台的佛教文学创作者前来,以工作坊的形式给我们指导,这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吴德福:马佛青一直有在做这样的工作。自1987年起,“佛教文摘社”便每一至两年都会开办写作工作坊。

 

主动创造因缘

  吴德福:佛教文学作品的发表空间有限。文学奖的其中一个功能是让这些有兴趣写作的人曝光。

  主 持:今天网际网络发达,人人都可以有部落格。我们是否可以自己去创造空间? 

  妙赞法师:论佛教文学的发表空间,我想在中港台也是同样缺乏的。况且,发表园地与文学奖,我认为之间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中国韩起的小说是佛教文学创作(编按:活力副刊》小说版连载中),这么多年来不是一样出不了街吗?他们何尝不是缺乏园地呢?

  我期待的是:“马鸣菩萨文学奖’有没有可能成为年度活动,由这个文学奖来带动佛教文学的创作风气。若是三年一届,相隔太久,就变成只是一个奖项,缺少了鼓励与带动的功能。

  若认同要以“马鸣菩萨文学奖”为马来西亚佛教文学开创一片天空’那它必须展现一种魄力与格局,才有意思。否则,那也只是一般的活动而已。马佛青认为这个活动应该由一群人来承担,那么,就得创造因缘,把那一群人找出来!

  陈志伟:我们常说因缘不具足,我认为我们需要主动去创造空间与机缘。若大家认为这事情很重要,就得想尽办法去做,并且坚持。 

  文学创作需要持续的努力与练习,更需要交流。“马鸣菩萨文学奖”可发挥这样的作用。

  主 持:“马鸣菩萨文学奖”的对象是谁?若是年轻人,以他们的人生经验与对佛法的体验,我们可以期待他们交出好作品吗?

  廖国民:佛教文学是佛法与文学的结合。现在正在从事写作的人,有者是佛教徒。他们对佛法或许有二些领悟,若把自己对法的体悟与对法的赞美写成文章,那是非常美好的。

 
佛教文学是什么?

  主 持:何谓佛教文学?

  妙赞法师:佛教文学是其内容体现佛教的慈悲、智慧等等观念的文学作品。当然,层次更高者还可谈论“缘起性空”。

  吴德福:基本上,作品要具备两方面元素:要有佛教的价值,也有文学的技巧。作品倒不是非得用佛教名相、术语不可。

  妙赞法师:我觉得佛教文学在内容上其实不难掌握,倒是得注意呈献方式。是不是一篇短文就代表了文学?作品的文辞应当具备文学的素养。若只是以佛教的内容来陈诉一件事情,如一些杂文、心得报告之类的,我不认为那是文学作品。

  主 持:我们该从哪里著手推动佛教文学?

  吴德福:承办第一届“马鸣菩萨文学奖”时,我们没有任何经验,一切只靠想像。当时本地主要的佛教杂志《佛教文摘》,刊登的多是评论文章。当时很多人想要参加,但不知怎么去写。这十年来,本地佛教杂志的种类增加了’大家或许开始比较了解如何以文字来表达佛教的思想。 

  妙赞法师:我觉得三年一届的文学奖相隔太久了,根本激荡不出大众创作的热情。我的建议是:每年承办佛教文学营,以营队的方式去激起大家的热情与使命感,自觉成为以文字宣教弘法的佛弟子。我们要让每个从营队出来的人,都成为一支笔。若坚持每年如此做,则成气候,以三年的努力,累积因缘让文学奖开花结果。这样一来,佛教文学的创作风气便可开展。

  文学奖需要的是之前的播种与耕耘,否则,将沦为“时间到了,便找几个奇葩来充充场面”的窘境。

  陈志伟:很多东西的成形是因为外在的条件具备了。但是,条件具备之前,我们需要付出,以形成一股动力,推广佛教文学创作的风气,哪一个时代都不是最好的,但是,这又是非做不可的。

  主 持:佛教与中华文化的结合,本该是丰富的,可是为什么那么多年来我们看不到佛教文学开花?相比基督教的写作团契,我们在推动佛教文学的努力似乎还不够。

  陈志伟:这几十年来在马来西亚的佛教弘扬工作,都重在推动正信佛教、接引大众学佛,还没触及艺文方面的推广。现在是一个新的开始,若坚持下去,肯定会有另一番景象。我们处在网络世代,写作管道多了,如部落格。我们要把这一批努力在写的人集合起来。   

  妙赞法师:基督教注重唱诗、读经。反观我们佛教徒,有多少人在深入经藏、开展智慧?有时候,一场佛事完成,大众却连经典中在讲些什么都不知道!

  主 持:《地藏经》、《梁皇宝忏》、《高僧传》、《百喻经》等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文学作品。读经,是不是一个推广佛教文学的方法?

  妙赞法师:我们一般所接触的开示、讲座,都是佛法义理的陈述与分析,文学层次的分享较为少见。佛教经典确实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学价值,只是被我们忽略了。这也许也是素养的问题。

  廖国民:一般上,大家都只是在颂经,若以读书会的形式来阅读经典与分享心得,则是罕见的。

  主 持:是因为马来西亚的佛教徒不相信文字的力量吗?

  陈志伟:我想是因为还不成气候,没能形成一股号召。

  廖国民:我们都知道,还有很多人的信仰层次依然在“拜拜”的阶段,而且,在马来西亚,读书的人本来就很少。

  妙赞法师:但是,也别忘了,我们的几份佛教杂志不是都还可以生存吗?确实是有一些人在做,只是还形成不了团队与组织。我们需要广为播种,但是,一个文学奖的诞生,还得靠组织的运作,由一群有心人去整合资源。 

  你可以说马来西亚的佛教事业没有发展空间,也可以说这个空间无限广大。这是“半杯水”的问题。推动佛教文学,谁都可以做,只要你相信这条路走得出一片天,没有人会说你做得不对。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期待百花齐放。

  “马鸣菩萨文学奖”是不容怀疑的,因为那是善的。文学本来具足真善美,不用去问“应不应该”或“值不值得”。在做的过程中,要相信我们有足够的因缘去成就,如此,善因善缘才会来成就。   

  推动佛教文学,任何时候都应该做;没有所谓“最好的时候”,不要等,它不会来!看到有此需要,去做就是了。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马佛青总会 主办第二届马鸣菩萨文学奖  (2008-01-06)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