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时事动态目录 本地新闻 海外动态 本地活动 本地报导 专题评论 本地专访


 搜索。。。
 
 时事动态最新
·《大手牵小手》 两天一夜亲子户外营
·2022年竺摩长老110冥诞纪念弘法大会
·沙登佛教会2022年供僧大会
·吉打佛学院办 青少年佛教团康成长营
·观音寺善法学堂 第8届捐血🩸运动
 
 时事动态热点
·东禅寺举办 平安灯会暨花艺展
·真佛宗是附佛邪教 七大佛团列六不法举证
·他们真的很奇怪
·少年耶喜喇嘛还俗了
·马佛青总会举办 《全国佛青之友领袖培训营》

 

首页 > 时势动态 > 本地报导 > 特别报导
亲密、孤独、自由,让你联想到什么?
报道:李秀华 发布时间:2008-10-25 来源:星洲日报  点击:

法鼓山马来西亚护法会暨马佛青总会在鹤鸣禅寺主办了《亲密、孤独与自由》工作坊,主持的是杨蓓教授,她让参加者不断寻找与陌生对象学习的机会。

第一回合,是找一个陌生对象,组成两人小组,进行。我为什么参加此工作坊”交流。前提是不能调查对方的户籍,包括姓名、年龄、住址等切身问题。结束后,大家闭上眼回忆刚才的对话。——说话时,我们的心在哪里 ? 人在哪里 ? 是否还记得对方的长相 ? 是否还记的谈话内容 ? 在和陌生对象交流时有怎样的感受 ?

第二回合是“说自己的八卦。时段。所谓的八卦,是生活琐事分享。“八卦”说完,再次闭眼回忆过程。——你是否记得对方的样子 ? 说自己的八卦时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 你认为对方是怎么看你的 ? 你担心吗 ? 请你回想对方刚才说了些什么 ? 你是否觉得尴尬 ?

不问底细颠覆与陌生人交友方式。

不少人是因为工作坊的主题触碰了心灵而来的,至少,我也是其一。大家内心深处,或多或少对亲密与孤独之间存有疑惑,又或者曾经历一些无法解读的经验。就正如杨蓓所说,“亲密是一条长远的路,有些人因为疑惑所以停滞,不能继续往前走。。。

在约定俗成的人际交往模式上,要与一个陌生人打开话匣子的第一句话,总是惯性的问对方名字、年龄,工作性质、住处、有无家庭等等。这是社会互动基础,仿佛问清楚对方的底细,才能建立起安全的互动关系。

于是,不盘查底细就进入交谈的模式,对一些人来说是一个小小的冒险。但也正因为对方是陌生对象,彼此之间少了。过去” ,可以以一个新的自己开始,反而和熟悉的人有太多的过去,这些过去都抓住了我们的现在,所以,就无法做出小小的冒险了。

若已建高墙关系难跨越

这冒险又是什么 ?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对话,难度就在于是否能跨越。我们要跨越的对象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为我们会有“我们是陌生人,不能随便说话”这样的解读。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不可以和陌生人说话。 。在长期练习自我保护的过程中,产生判断,但个人经验会使我们判断错误。我们的冒险精神,就这样的在被保护中渐渐地消失。

. 。冒险的第一步,就是要你愿意去做,去体验这个过程。然后从体验中解读自己,让自己更有信心在未来的生活中作判断。做得好不好不重要,最重要是愿意去做,做了过后还要体会,至于体会到什么. ? 体会到的事情对或错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愿意去做,愿意体会。因此,我们才需要冒险。”杨蓓解说。

工作坊的谈话内容实非重点,重要的是在每一次谈话后,都要闭上眼反思。这反思行为,正是对自己的内心和行为做最好的解读的方式,也是观心的方式。

与陌生对象说话,要学习说和听的艺术。聆听伙伴说话,身体要稍微倾斜,然后用心去听。在听和说之间取得平衡点,说话,别人要听得进去,才是有效的,良好的互动。
享受独处是孤独,害怕独处就是寂寞 !

前面提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基础往往是建立在“保护自己。的模式上。一开始接触陌生对象,我们询问名字、年龄、居住地方等切身问题,都是为了安全和防范,并非诚心想认识对方。

而这寒暄的行为,也是为了降低焦虑,同时也是一种逃避的方法。逃避与人互动时内在产生的焦虑,如我们不知道要和对方说些什么话题 ? 害怕接下来对方会对自己做出什么行为 ? 又或因为自己是个“有故事的人” ,所以害怕对方不知会用什么眼光来看自己。

于是,一番寒暄后,进入的就是“安全话题”,如谈天气、发型,都是无关痛痒的事。但如果一直处在寒暄或安全性话题上,要进入亲密关系就难了。

心有著力点不怕独处

然而,要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得先把挡在自己面前的障碍除掉。这障碍就是我们对自己的价值看法,我们会害怕人家看到的自己,不是自己预期中的自己。这都是我们的自尊心在作祟。

过度的亲密关系会让人觉得无法呼吸,人是需要有自己的空间的,而那空间就是孤独的时候。要如何区分孤独与寂寞,杨蓓说,如果能够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就是孤独;如果害怕一个人独处的感觉,就是寂寞。

要能享受一个人的孤独又要与人亲密,我们的一颗心就要是自由的。心若不自由,就会想要绑住别人,想要时常和别人粘在一起。心若不自由,烦恼就不断。因此,人要学习孤独,但这却也不容易学。

此外,与人寒暄在人际关系里是攀缘的行为。攀上了那份缘,心就会觉得踏实。但是,一旦我们的心没有著力点,就不知道要把心放在哪里 ? 即便此时别人给你孤独的空间,你也会害怕一个人的感觉,因为你不知道要把心从对方身上收回来后,该把自己的心放在什么地方。

反思即是观心

因此,我们要练习反思式对话。天天反思,可以让我们看见行为里要改善的部分。比如说,发生状况,总是会先间为什么,找理由时,也习惯性地把理由放在别人身上。

比如说,工作不顺利,我们会把理由推卸在工作环境上;生病了,会怪罪天气不好;跌倒了,会责备地上的一颗石头:失恋了,会埋怨上天没有安排自己遇上一个好伴侣。。。。。。

如果我们一直把不如意,不顺利和不快乐的理由推卸在别人身上,即便曾经受过多大的创伤,事情永远都不会改变,而永远处在伤痛的也是自己。

与其责骂天下人负我,不如回头看能为自己做些什么。杨蓓感概地说,不懂把矛头转过来对着自己,一辈子都在做受害者的人,或许内心会感觉短暂的舒服。到头来吃亏的却是自己。 “唯一的好处,只是你永远都不需要改变自己。”

这道理正与圣严法师的自在语,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是异曲同工的。不改变的人永远只会留守原地,即便别人再怎样伤害自己,都不能把被伤害的理由假设在别人身上。因为要过好日子的人是自己,所以不要把追求幸福的权利交到别人的手上。重要的是,自己有无改变的意愿,为自己谋求福利的心。

后记

我以为杨蓓教授主持的《亲密、孤独与自由》工作坊,是“单向洗脑式演讲”,可以让性格孤僻的我学习在孤独与亲密之间取得平衡,然后享受孤独的人生。可是,不是。整个工作坊,原来是训练每个参加者用心去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并反省与解读这互动过程中的行为。

工作坊还没开始时,我想尽办法做防备,将身上那件外套紧紧包围自己,挑了一个后排角落的位子,将自己躲在柱子后面。 ( 虽然,后来我还是被揪了出来。 )

结果,我周旋在两个妈妈级和一个奶奶级的陌生人中。一位妈妈的孩子电话费超支,她挣扎在该不该替孩子还电话费的问题中:一个妈妈的孩子念高中,有点小聪明学人玩股票;奶奶级的妈妈,她的孩子在美国留学时刷爆卡欠下数万元的卡债。她们说, “你也来说你的故事” ,我不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很多时候,我都保持了沉默,乐当一个静心聆听的旁观者。

一整天下来,工作坊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和陌生人说话。可是,只要用心去领悟,这将会与自己内心作交流的深层工作。我开始明白,孤僻原来不是病。活在自己体内的那颗享受孤独的心,其实,只不过是在享受一个人时的快乐时光。



心浮气躁影响亲密关系的建立

“如果心浮气躁,话则谈得浅,如果谈话内容开始深入,表示你可以与自己做深刻的接触,同时,也代表你听得懂对方说什么。因此,无论是在听或说,你都是在慢慢摆脱心浮气躁的过程。”

原来人如果停留在心浮气躁里,所有的关系都轻易流失。心浮气躁的人听不懂对方的话,会认为人家在说废话。心浮气躁的人又怎能与人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呢 ?

人在进入亲密之前,必须先要能享受孤独,因为人在孤独中可以深刻地和自己接触。能够喜爱和享受孤独的人,并且颠覆孤独的负面说法’才会发生亲密的感觉。但是,大部分人都讨厌孤独,因为这样的讨厌,就失去了深入接触自己的机会,杨蓓建议把孤独看作是人生中很重要的资产,能深刻地跟自己相处,就拥有那资产了。

在我们寻求亲密的时候,亲密也在寻找我们。我们一直希望被了解,一直寻求一份真正的“被懂”。今天,如果我们知道有一个懂自己的人,就会和这个人产生亲密的关系。然而,在我们时常渴望被了解,希望有亲密关系的时候,却总是忘了问自已是否也懂别人 ?

——让自己学会可以听,可以懂和可以说,亲密就会自然的发生。

在接下来几个回合的谈话过程里,两人小组扩充到 4 人组。组员这才开始盘查“户籍”,然后再闭目反思。这时,开始时被当成是工作的谈话过程,不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机会,学习听、学习说、学习懂。


杨蓓教授
现任台湾台北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
法鼓山圣严教育基金会董事
美国田纳西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博士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心”五四运动体验营 杨蓓教授全程带领  (2002-01-04)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