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 佛教分类
三藏经典 课题文章 智慧法语 佛教故事 文集 文学空间 书籍下载

 搜索。。。

 菩提文库最新
·我可以称台湾中国人
·不令六根流尘
·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轮回中的亲人,仇人—
·人间处处为道场、生活
·“是非”+ - x ÷
·持素与因果
·佛教最慈悲的礼物--
·因果是迷信的吗?
·自杀是灾难的开始

 菩提文库热点
·佛陀的故事(图文)
·上香的正确方法
·认识拿汀斯里卢翠婷
·[马来西亚] 新闻自由的
·净化你的心灵——佛家
·吉祥经
·放生积福 拿汀斯里卢翠
·供香的方法
·胡因梦真面目 我的半
·佛陀的一生(漫画)

  首页 > 菩提文库 > 文集 > 圣严法师 > 印度佛教史
第二节 印度的宗教
作者:圣严法师 发布时间:2007-12-07 来源:印度佛教史  点击:

有人说:通观印度的历史,得於其中寻出世界一切宗教之模型,同时又能寻出希腊以来迄於近世之西洋哲学的重要思想;而尤足为印度夸者,此等宗教与哲学,自始即保持着一体不离之关系而前进。西洋则发生於希腊的哲学与发生於犹太的基督教,在古代本相冲突,至中世两相调和,近世则再分离,而与印度大异其趣。(此语见於高楠顺太郎及木村泰贤合着《印度哲学宗教史.绪论》)

四《吠陀》
印度民族众多,宗教也多,唯以雅利安人的宗教为正统,那就是根据《吠陀》而来的一贯思想和信仰。佛经中的婆罗门教,现在的印度教,都是由此而来。

四《吠陀》的大致内容是:

(一)《梨俱吠陀》:含有一千零一十七篇长短不一的祭祀圣歌,其中仅十分之一是关於一般世俗的,十分之九皆是宗教的,尤以<礼敬太阳神歌>为最重要,乃为婆罗门僧侣朝夕祷颂的一首。其内容成立的时代不一,最迟则为西元前一千年顷编集而成,此一《吠陀》乃为考察雅利安人最古状态的唯一资料。& nbsp;

(二)《莎摩吠陀》:计收圣歌一千五百四十九首,为婆罗门僧侣於酒祭时所唱者。 

(三)《夜柔吠陀》:此与《莎摩吠陀》大致相同,是教导如何施行祭礼者,所 不同的,大部分为《梨俱吠陀》中,尚未出现的独创祭词。 

(四)《阿闼婆吠陀》:内容分二十卷,包括七百三十一首圣歌。此系雅利安人与印度原居民族接触之后,吸收其若干信仰的要素而后集成,故其多属神咒,为控制神鬼之法,仅少数为歌颂上帝之诗,所以多含迷信色彩。


四阶级
婆罗门教的三大纲领是:1.《吠陀》天启主义,2.祭祀万能主义,3. 婆罗门至上主义。这也可说是神教的特色。《吠陀》是由梵天上帝的启示而来,所以神圣无上。依据《吠陀》的指导而行祭祀,所以无所不能;祭祀须由婆罗门僧侣职掌,所以婆罗门阶级也是至上的。

实则,阶级制度的出现,乃在雅利安人到了印度之后,由於《吠陀》诗歌的渐增,祭祀仪式的渐繁,始产生专职的祭司。祭司自私,为保自姓的利益,乃主张祭司的世袭,遂藉神职的权威而倡出四姓的阶级:

(一)婆罗门:祭司阶级的宗教师,由历代子孙的繁衍而形成一大种姓,他们是生来的僧侣,但却只有到年老时,始行林居的出家生活。(其分人生为:1.儿童教养期,2.结婚与家庭生活期,3.森林期,4.遁世潜修期) 

(二)刹帝利:王者阶级的武士族,这是为了对内的统治,主要是为对外的抗御,而出现的武人种姓,是由於武艺的世袭、战士的专职而形成。他们要藉婆罗门的祭祀而得神佑,所以是第二阶级。 

(三)吠舍:除了祭司和武士之外,尚有其他从事於农工商业的雅利安人,便成为第三阶级。 

(四)首陀罗:这是被征服的先到印度的达罗维荼人,是奴隶、是贱民。在此四大阶级中,前三者有诵念《吠陀》及祭祀的权利,死后得再投生於世,故称为「再生族」;非雅利安人的首陀罗族,既无诵经祭祀的权利,亦无转世投生的希望,故称为「一生族」。婆罗门族於死时只须拜神诵经,即可归返宇宙本体之梵天,称之为顿悟法;刹帝利及吠舍族,除诵经祭祀外,尚得苦练修禅,方生梵天,称之为渐证法。


神的信仰
不用说,雅利安人的信仰是根据《吠陀》而来。在《梨俱吠陀》中,分宇宙为天、空、地的三界,每一界有十一神,计三十三神。然其实际神数颇多,看似多神教,唯其往往对某一主要神的赞颂,辄用最上的词句来形容,故在主要神中,亦常变更其地位,因此有人称之为交换神教(Kathentheism)。若从信者的主观状态而言,则显然带有一神教的意味,故被人视为单一神教(Henotheism),即在多神中只崇拜某一神的宗教。

通常地说,雅利安人崇拜太阳、天、雨、空气、火,这五种天然力量的神格化。但对天之神婆楼那(Varuna)及雷雨之神因陀罗(Indra),特别崇敬。由於对因陀罗的特重,致有人以为印度之名,即由此神之名而来。

《吠陀》的神,是先由天神、空神而渐重地神。其原始的神为特尤斯(Dyaus),此神与希腊的宙斯(Zeus)及罗马的朱彼得(Jupiter),同为由发光(dyu)之语根而成的神名,乃由光明而神化者。《吠陀》神界最有力的是婆楼那,其出现稍早於空界的主神因陀罗。火神阿耆尼(Agni),则为地界的主要神。

不论如何,《吠陀》的神数虽多,当他们礼拜各种神只之时,并不忘怀宇宙的主宰,所以《梨俱吠陀》中说:「虽然,世人称其为因陀罗、密多罗(Mirowa 此神乃表太阳的恩惠者)、婆楼那,实则只是一个,不过诗人给予各种不同的名字而已。」(此节资料采自高楠顺太郎及木村泰贤合着《印度哲学宗教史》及周祥光《印度通史》)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第三节 印度的近代佛教  (2007-12-10)
  第二节 密教的兴亡   (2007-12-10)
  第一节 密教的渊源  (2007-12-10)
  第三节 佛教与外道的交涉  (2007-12-10)
  第二节 伐弹那王朝的佛教   (2007-12-10)
  第一节 笈多王朝的佛教  (2007-12-10)
  第三节 世亲以后的诸论师   (2007-12-09)
  第二节 世亲菩萨   (2007-12-09)
  第一节 无着菩萨  (2007-12-09)
  第三节 龙树以后的大乘经典  (2007-12-09)
  第二节 龙树的后继者  (2007-12-09)
  第一节 龙树菩萨  (2007-12-09)
  第三节 大乘初期的经典  (2007-12-09)
  第二节 初期大乘的兴起  (2007-12-09)
  第一节 大乘佛教的根源   (2007-12-09)
  第三节 印度的佛教艺术   (2007-12-09)
  第二节 迦腻色迦王与佛教   (2007-12-09)
  第一节 王朝的兴替  (2007-12-09)
  第三节 《俱舍论》概述   (2007-12-09)
  第二节 阿毗达磨的发达   (2007-12-08)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