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 佛教分类
三藏经典 课题文章 智慧法语 佛教故事 文集 文学空间 书籍下载

 搜索。。。

 菩提文库最新
·我可以称台湾中国人
·不令六根流尘
·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轮回中的亲人,仇人—
·人间处处为道场、生活
·“是非”+ - x ÷
·持素与因果
·佛教最慈悲的礼物--
·因果是迷信的吗?
·自杀是灾难的开始

 菩提文库热点
·佛陀的故事(图文)
·上香的正确方法
·认识拿汀斯里卢翠婷
·[马来西亚] 新闻自由的
·净化你的心灵——佛家
·吉祥经
·放生积福 拿汀斯里卢翠
·供香的方法
·胡因梦真面目 我的半
·佛陀的一生(漫画)

  首页 > 菩提文库 > 文集 > 圣严法师 > 印度佛教史
第三节 印度的哲学
作者:圣严法师 发布时间:2007-12-07 来源:印度佛教史  点击:

印度哲学的分期
根据已故的印度总统,罗达克立须那博士(Dr. S. Radha-krishnan)所着《印度哲学》,将印度哲学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一)吠陀时期:自西元前一千五百年至西元前六百年顷,各森林修道院发生於此时,印度的唯心主义亦肇端於此时。此为人智初期状态,迷信与思想,两方正相斗争之时。《吠陀》中附属的歌颂、《梵书》(Bra-hman.a)、《奥义书》(Upanis.ad),即於此时记录而成。 

(二)史诗时期:史诗系指《罗摩所行传》-bha-rata)及《大战诗》(Mahabharata)两部长诗,自西元前六百年至西元后二百年,此八百年中,始自《奥义书》的初期,终於各派哲学的发展期。各宗教如耆那教、佛教、(印度教的)湿婆派及维修奴(又译作 纽 或 湿)派的成立,亦在此期中。六派哲学与初期的佛教同时,唯其六派书籍的写定,乃是后来的事。 

(三)经典时期:是指各宗派的学说之有文字记录而成为经典的时代,此自西元第二百年之后。在此之前,多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记诵其教义思想。& nbsp;

(四)注疏时期:这与经典时期,不易严格划分。有了注解,即有字义之争,故此为重文字而轻思想的时期。


印度的三大圣书
在漫长的吠陀时期中,包含有一个梵书时代,其时间大约是从西元前一千年至五、六百年。婆罗门教的「三大纲领」,即在此时树立。其基础则为当时经他们之手编纂的《梨俱吠陀》、《莎摩吠陀》、《阿闼婆吠陀》的各集本。《夜柔吠陀》开其梵书时代思潮之序幕,《梵书》则为圆熟此一思潮的神学书。《梵书》乃将《夜柔吠陀》的特质极力发挥,对关联於祭典的事项,一一附於因缘、故事、来历,而以散文来解释它们。

在印度哲学史的分期上,《梵书》、《奥义书》,均列於吠陀时期。在此所要介绍的三大圣书,吠陀时期的即占其二。现在分述如下:

(一)《吠陀经》:即是四种《吠陀》的集本。吠陀哲学的开出,是在《梨俱吠陀》的末叶,由对於向来所崇拜的自然诸神之怀疑,而在诸神之上,立一最高唯一的原理。从来未有独立的神名,此时则出现了;从来未说宇宙的创造,此时则将抽象的唯一最高的原理,予於生主(Praja-pati)、造一切主(Vi′svakarman)、原人(Purus.a)等的名。以此作为有情与非有情的本体。宇宙即为此原理所统一而发生者。此在其<无有歌>(Na-kta)、<生主歌>(Praja-patya Su-kta)、<造一切歌>(Vi′svakarman Su-kta)、<原人歌>(Purus.a Su-kta)各篇中表达出来。 

(二)《奥义书》:《奥义书》的梵名为UPA+NI+S.AD,乃「近坐」的合成语,为肝胆相照的对坐之意,其目的在於教人不知的秘密教义。《奥义书》在形式上仍是婆罗门教正统的产物,而为《梵书》的一部分,它最古部分的时代,则在西元前七百至五百年间所作,这是由於时代思潮所趋,自由思想抬头,尤其是王者的权力升高而予以鼓励,故其内容有露出反传统的锋芒。此书有两种集本:一是五十二种本,一是一百零八种本,均可称为全集。此书内容之隹,叔本华曾说:「余得是书,生前可以安慰,死后亦可以安慰。」可见其价值之高。从本体论的梵=我,到现象论的梵之显相,而到其结果的轮回解脱,新颖而深邃,其对印度哲学思想的启迪极大。

《奥义书》与佛陀的时代虽相连续,然佛陀是否知有此书,则殊属疑问,唯其开明的内容,似已成了当时时代思潮的通途。(木村泰贤《原始佛教思想论》第一篇第二章)

据说,基督教也受有《奥义书》不少的影响。(尼赫鲁《印度的发见》第四章第九节)

(三)《薄伽梵歌》(Bhagavad G1-ta-):这是史诗的一部分,它是《大战诗》第六卷<须摩品>之第二十五章至四十二章的一段。大约创作於西元前四百年至二百年间的时期。当时的佛教正以新气运的发展而压倒了婆罗门教和其他教团,《吠陀经》的学者们便将《奥义书》的思想,平民化於《薄伽梵歌》中,并把不合理的重加组织,把矛盾的调和起来,赋予新力量及新路向。经过长期的潜流,婆罗门教终於复兴而为印度教,仍取佛教的地位而代之。此书甚至被亨波尔 (William Von Humboldt)描写为:「最美丽,甚或是任何已知言语中唯一的真正哲学之歌。」尼赫鲁则说:「这圣歌的宣说不是宗派的,或者说是宣示给思想上的任何一个学派的。」(均见尼赫鲁作《印度的发见》第四章第十四节)此圣歌在印度教徒心目中的重要,犹如《新约》之於基督徒。 

以上三书在中国尚未见有全译本,仅有糜文开编译了一册《印度三大圣典》的节本。


六派哲学
所谓六派哲学,即是产生於史诗时期之末,与佛教初期阶段相近的婆罗门教哲学,其名称即是:

(一)尼夜耶派(The Nya-ya School)。 
(二)僧 耶派(The Sa-m.khya School)即数论派。 
(三) 舍迦派(The Vai′ses.ika School)即胜论派。 
(四)瑜伽派(The Yoga School)。 
(五)弭曼差派(The M1-ma-m.sa- School)。 
(六)吠檀多派(The Veda-nta School)。 

此六派不但信仰梵天的存在,并且承认《吠陀》的存在价值。唯其前四派的立论不以《吠陀》为根据,后二派的立论则以《吠陀》为根据。

由《奥义书》激发的主要学派,为数论派、瑜伽派、有神派(以梵天为中心而产生维修奴与湿婆=自在天的信仰者)三潮流,吠檀多派亦属其正系而成立较前三流为迟。瑜伽派较佛陀为迟;佛陀时代也尚无如今时僧耶颂所传之数论派;与《奥义书》系思想相并,而认为是《梵书》系哲学思想的弭曼差派、胜论派、尼夜耶派,除尼夜耶派於间接关系上尚有讨论之外,其馀诸派之成立,均较佛陀为迟。(木村泰贤《原始佛教思想论》第一篇第二章)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第三节 印度的近代佛教  (2007-12-10)
  第二节 密教的兴亡   (2007-12-10)
  第一节 密教的渊源  (2007-12-10)
  第三节 佛教与外道的交涉  (2007-12-10)
  第二节 伐弹那王朝的佛教   (2007-12-10)
  第一节 笈多王朝的佛教  (2007-12-10)
  第三节 世亲以后的诸论师   (2007-12-09)
  第二节 世亲菩萨   (2007-12-09)
  第一节 无着菩萨  (2007-12-09)
  第三节 龙树以后的大乘经典  (2007-12-09)
  第二节 龙树的后继者  (2007-12-09)
  第一节 龙树菩萨  (2007-12-09)
  第三节 大乘初期的经典  (2007-12-09)
  第二节 初期大乘的兴起  (2007-12-09)
  第一节 大乘佛教的根源   (2007-12-09)
  第三节 印度的佛教艺术   (2007-12-09)
  第二节 迦腻色迦王与佛教   (2007-12-09)
  第一节 王朝的兴替  (2007-12-09)
  第三节 《俱舍论》概述   (2007-12-09)
  第二节 阿毗达磨的发达   (2007-12-08)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