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打印

古专家:隋代石窟数量不多与政治有关

  2005-08-24 12:00:00  新华社

  新华社重庆8月23日专电(张琴 龙彬彬)中国龙门石窟研究院研究员王振国22日在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隋代佛教空前繁荣昌盛,但其石窟数量却很少,原因是与隋代统治者推行的佛教政策和治国方略重点有极大的关系。

   纵观中国历代佛法兴盛时期,如北朝、唐代,无一例外是石窟艺术空前发展的时期。然而,在大肆推崇佛教的隋代,石窟数量却很少,原因何在呢?王振国说,隋代统治者以行政命令手段使当时的佛教研究得到很大发展。北周时期推行的“禁佛令”曾给佛教以沉重打击,因此隋文帝时期的佛教政策以恢复佛教体系为主,发布行政命令在全国广泛发展寺庙、僧人和佛教经文,并先后三次下诏在全国110多个州建造舍利塔。但隋文帝并没有积极倡导石窟造像活动。一是因为隋文帝时期百废待兴,中央财政有限,客观条件不可能允许大规模地开窟造像和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二是隋文帝素以“节俭”著称,花费大量钱财开窟造像与其主观个性不符。隋炀帝在大力倡导佛法的同时,也把佛教作为其政绩的政治筹码,但却无意于石窟开凿。以龙门石窟为例,隋代造像仅3例。

   王振国说:“隋代的统治者不重视石窟开凿和当时特殊的政治形势、客观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佛教政策等有着极大的关系。这也造成地方官吏和百姓也极少积极参与石窟开凿,反而将主要精力和钱财都花费在修建寺庙和修复经文等方面,因此造成了隋代佛法兴盛却石窟数量不多的现象。”

 



首页 > 时势动态 > 海外动态 > 2005 > 正文
http://www.mybuddhist.net/cms/e/action/ShowInfo/?classid=252&id=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