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打印

慧海法师 与你谈情不说爱

报道:林乡响 摄影:蔡进强  2010-02-05 03:36:48  光华日报

在世人理解,这世界只要“有爱”,就会变得更完美、更和谐。然而,偏偏“爱”却起落变化无常,“爱”不一定持久、更难永恒,因而往往成了苦恼的根源。

反之,若能把“爱”转为“情”来看,很多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了。“情”是无条件付出,就好比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本能出自于“有情有义”,不是因为“爱”他才帮他、救他。

但当你爱上一样东西,就会希望得到它,当无法达到要求,就会觉得很失望、失落,继而产生报复,甚至仇恨。

马来西亚佛教大学创办人慧海法师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广泛建立于“有情”,而非爱,可是一般人却误把情当作爱看待,才会种下爱别离苦的烦恼。那究竟该如何提升“有情”,甚至于把爱,转化为情?

且看看出家精进研修佛法廿载的慧海法师,如何与你谈情但不说爱!

助人动力出自有情

若能够在生活里头多建立“有情”,或以有情为主,这社会就会比较完美。慧海法师认为,当一个人有情有义想要帮助别人的时候,你看见别人表露无情的一面,或自己没法帮助别人的时候,心里就会觉得很难过。

而这份助人之心,就不一定与“爱”有关。“就比如说,看见车祸发生,我们即刻义不容辞赶紧给予援助,绝对不会先去看看那伤者是不是你爱的人,才决定是否施援。”这股帮助人的动力,正是出自于内心的“有情”力量。

慧海法师说,这股“有情”的力量非常大,在不必多加思考下,就会本能、自然地付出。当看见对方脱离险境后,就会觉得宽心,因为做了件好事、一件有情的事。

“所以人是可以,也应该多谈谈情,只要不说爱就好!”

抚育之情归纳亲情

自修中文与书法多年的慧海法师说,很多人在谈爱情的时候,都太过着重爱,但“爱、情”其实是以两段字组成。真正的“爱”除非能够达到大爱、博爱,否则过于窄小的爱往往容易偏差,倘若爱的空间够大,就不会产生妒忌心和占有心。

但“情”却不一样;每个人自幼,从还不懂得何谓“爱”之前,就懂得情。法师说,很多父母在教育的时候,错误以为对孩子的那份情是“爱”,但并不然,那其实是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血脉相连的“亲”情力量,形态上是“情”的表达。

而将来儿女长大了,会开始厘清跟男女朋友之间的才是“爱情”,再把父母对他们的抚育之情,归纳为“亲情”。

人与人相处久了,肯定会产生“情”,就算是出家人与善信之间也免不了“情”字。法师说,这份不计较贫富、好坏、美丑的“情”,虽然不是“爱”,不会想要占有他,但也会担心失去了互相培养的好感情。

“情与爱都是很复杂事情,不是凡人能够了不起地说放就放,人只要存有贪念,就肯定放不下这两样东西,但毕竟人非圣贤嘛!只要掌握得宜其实就很好了。”

政治人物需宗教启迪

慧海法师认为,做义工是培养“有情”的最佳方式。当一个人去老人院、残障中心做义工,就会启发很多潜在的“情”,法师还特别强调,这与爱没有关系。

“难道这种富有爱心的行为,也称不上是爱的表现吗?”面对尚未悟出个中道理的记者,慧海法师语重心长地叙述道,那是字眼上的错误,所谓的“爱心”,其实是关怀,而关怀出自同情心。

“同样的道理,当一个人说他爱他的工作,其实那也不算是‘爱’,因为爱是会厌倦的,厌倦了,就不再爱了。当你投入在一份工作的时候,那是一份情,只能说他钟情于他的工作。”

但说实在,要人人都达到“有情”并不容易,比如从事某些特定工作的人,尤其政治人物。当中,最具争论的,不外是每个(政治人物)都说自己为党,但说到底,还不是为自己?因而,看待“有情”的定义也就不同了。

法师举例道,有情众生送个东西给出家人是欢喜结缘,但政治人物之间,就无法如此单纯,他要收下对方的礼物之前,得先衡量礼物的价值、背后的条件,甚至会否惹上贪污罪名。

为此,法师认为,政治人物很需要宗教情操来平衡心理。“很多政治人物的心理很难平衡,他们偶尔也会纳闷,为何对对方那么好,偏偏还是被反击,为何一夜间从战友变敌人?”

“他们很需要宗教的大道理,来启迪对人生的看法,并应用在政治生涯上,总好过经常引用政治的口头禅:如‘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

“人应该广结善缘,而非成天想着身边哪个人会成为敌人,不是吗?”慧海补充。

欢迎情困者来函谈情

为 “情”所困的民众,无论是陷在亲情、友情、爱情等……有情的困扰里,抑或想更了解有情世界,都欢迎来函光华日报新风版全新单元 “大师谈情”,让慧海法师与你谈情,但不说爱!



首页 > 时势动态 > 本地专访 > 正文
http://www.mybuddhist.net/cms/e/action/ShowInfo/?classid=75&id=1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