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时事动态目录 本地新闻 海外动态 本地活动 本地报导 专题评论 本地专访


 搜索。。。
 
 时事动态最新
·《大手牵小手》 两天一夜亲子户外营
·2022年竺摩长老110冥诞纪念弘法大会
·沙登佛教会2022年供僧大会
·吉打佛学院办 青少年佛教团康成长营
·观音寺善法学堂 第8届捐血🩸运动
 
 时事动态热点
·东禅寺举办 平安灯会暨花艺展
·真佛宗是附佛邪教 七大佛团列六不法举证
·他们真的很奇怪
·少年耶喜喇嘛还俗了
·马佛青总会举办 《全国佛青之友领袖培训营》

 

首页 > 时势动态 > 本地专访
死亡只是一场毕业典礼
 发布时间:2011-07-27 来源:南洋商报  点击:

法师在多场讲座中提及死亡,能否多谈学佛者应如何面对死亡?

死亡随时都会发生,有时是亲人去世,有时是自己要面对。通常一般人不懂如何面对死亡或如何安慰正在面临死亡的人。一般人都贪生怕死,因死亡很残酷,它抢走你所拥有的一切。我们面对死亡,除了恐惧死亡,另一个原因是不知道死后要往哪儿去?如果有人生前做了很多坏事,那么他的心会更恐惧,怕死后去不好的地方。一般人行善是求功德,求佛菩萨保佑,但当死亡到来时,他们也会很慌乱,尤其是年轻人,对死亡很不甘心。

我觉得我们应将死亡视为一场毕业典礼。像我们做学生时,死亡仅是毕业,毕业后是新生、新学年的开始。我们要明白当我们死时,意味着今生所作一切好或坏的业力已定下来。有些人没有福德,连善知识开导也无用,临终也无人助念,不得善终。若坏事作尽,死后还有人放鞭炮庆祝呢!

若死亡是毕业考试,那么你在考试前就应常温习功课,功夫要扎实,那么上考场时就不会惧怕,当然也有人在考试前患病不适,最后因颠倒而强烈的怕死。

面对死亡的三个问题

一般人面对死亡会有三个问题:

㈠贪生怕死,对世间一切紧抓不放,自然无法解脱,轮迥转世。

㈡一般人面对病痛折磨很抗拒排斥,生理痛心理也痛。因此我们要学习接受病痛,甚至转化病痛,接受它,若有能力更应“求痛”,将“痛”视为磨练,如此就会有成就。将人间苦难变成朵朵莲花,如此阿弥陀佛极乐净土自会显现。若功力好,任何病痛都能化为正念,那么死亡到来也没关系。

最后的问题是一般没准备好要毕业,遗嘱未妥善处理,于是死后,引起孩子一大堆的纠纷,这是一般人常面对的问题。我个人认为遗产应事前安排好,且不要全部留给家人,应将部份遗产回馈社会,捐献给文化慈善团体,利益众生,如此就能潇洒走一回。

我处理过许多临终的情况,特别是年青人,一般都很不甘心,认为自己还年轻,不应太早面对无常。

我也不认同一些家属对已无药可治的家人隐瞒病情,这是很残忍,应让病人学习如何毕业,如何面对生命最后的旅程。

在人生里,我们每一关卡都要面对。我很喜欢达赖喇嘛面对死亡的态度。他每天都会拨出时间来学习死亡的功课,修学一篇死亡的经历,如此当死亡真正来临时,自会安然度过,坦然面对死亡。

要如何学习与准备面对死亡?

其实生与死,我们每天都在面对。今天发生的每件事情都在面对“生”与“死”、“生”与“灭”。

我们平时应多行善,利益他人,无论是物质或精神上的,这些都在培养福德。然真正的功德不仅是利益他人,而是面对顺逆境都能有功力化解,能坦然面对,那么才能无所挂碍。

一般人平时没下功夫,没做准备,面对死亡自然无功力,面对烦恼也无功力而言。功力是指有包容力,有解脱智慧的能力,面对困境业障去包容,去转化,转识成智,顺逆境皆不会执著。

要如何学习与培养定力?

我们要修“止观”。“止”意指设定一个目标,将专注力放在某目标上,然后再慢慢起“观”。任何让我们执著的东西,去了解它的实相,知道实相后,心自然就不会染著。有定力的人面对外境不会产生障碍。

止观的修习就是让我们了解世间的真相,用佛陀的智慧去看待世间,知道实相由什么东西所组成,它是变化不稳定的。

我们一般人是靠心识来分别。染著一切,不要改变,然而世间真相是变化是必然的,要抓也抓不住。所以了解实相后,我们就有了智慧,就不会执著,就能超越苦痛与困境。

你在讲座中多次提到人生要有“262”的生命态度,试解释“262”的内容。

“262”的意思是指人生有20%是美好的。60%是普通的,20%是不好的。大体上一般人都处在如此的生活形态。若能保持如此的态度,那么就会轻松面对发生在身上的一切。

有些人过于完美主义,处理事情过于认真与执著,以致事情效果不如预期时就会苦恼痛苦。我并不是鼓励大家做事马马虎虎或随随便便,而是应以完美主义心态做事,但不执著结果,那么生命就会过得轻松自如。

现代人面对很多压力与情绪问题,师父有何建议?

从佛法角度来看,“迷的生命”有两个层面:见惑与思惑。

思惑指的是情感方面,情绪希望每天都很顺利好运,但世间实相本无常。其实变动的发生是在意料之中,这不叫意外。拥有如此的心念,才能转化过度激烈的情绪,才能解决心识问题。

对实相深入了解就没烦恼,一般人落入“人我”的根本二分,一切的努力学习都在强化自我,那就很难度。

修习佛法的最大利益就是让我们看清楚问题所在。解决了自我,就会融入大海,进入不二双运,无分别智。因我们的第七识是主观意识,前六识是在了别,当无分别就没有主观的分别意识,身心自会自在喜悦。

若一个人修行,越修我慢越重,就显示有问题。真正的修行,应是越来越少执著,情绪越来越稳定。

我们应如何好好运用这色身来修学佛法?

我们修学佛法当然要亲近善知识,亲近高手才有东西可学。而高手也是从平凡中学习的,因平凡的人也有其伟大之处。

我们身体的细胞原本是好员工,但因为我们没好好照顾,心情不好,乱搞一通,因此好员工就叛变,身体就生病。如果我们平时有好好照顾,心情喜悦、饮食正当,那么身体自会健康。

站在“胜义谛”来看,色身是修行的资粮,其实世上任何东西都是伟大,成就我们的道业,我们若懂得把握,任何东西都能成就我们。 其实,世上每个东西都有正反两面,有随意有不随意。我们必须合理看待事情,要知道自己能力所及,要知道实相,如实观察,任何境界都不成问题,有问题是我们的心识。我们若能随意生活,则没问题。我们不随意生活,就会有很多不满,那么小问题会变成大问题,一直要解决问题,解决不了问题就有挫折感,迷的心识就是这种状态。其实有些问题不用急着处理,只要有耐性,问题自会显现也会自消融。

我们很多时候有很多“想要”,那是一种激情。其实每一个人的需要都不同,每个人的心识都不一样,呈现也不一样,因此不要强迫他人的想法与我们一样,那么就会活得消遥自在。

 

慧明法师简介:

-1978年2月剃度出家。
-1995年2月于西藏祖普寺,第十七世大宝法王赐法名“噶玛索南多杰”。
-1995年上海明旸老和尚传临济四十二世、曹洞四十八世法脉,赐法名“慧明复寂”。

现任:
-百丈山力行禅寺方丈和尚
-佛教力行学院教授
-三重西安讲堂、桃园佛教莲社志心佛学苑导师
-马来西亚亚庇弥陀寺方丈和尚
-温哥华翰林书学院荣誉院长
-美国Oregon Portland观音寺导师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