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时事动态目录 本地新闻 海外动态 本地活动 本地报导 专题评论 本地专访


 搜索。。。
 
 时事动态最新
·《大手牵小手》 两天一夜亲子户外营
·2022年竺摩长老110冥诞纪念弘法大会
·沙登佛教会2022年供僧大会
·吉打佛学院办 青少年佛教团康成长营
·观音寺善法学堂 第8届捐血🩸运动
 
 时事动态热点
·东禅寺举办 平安灯会暨花艺展
·真佛宗是附佛邪教 七大佛团列六不法举证
·他们真的很奇怪
·少年耶喜喇嘛还俗了
·马佛青总会举办 《全国佛青之友领袖培训营》

 

首页 > 时势动态 > 本地专访
狱望人生(二)生命终结 醒觉迟来 开照法师为死囚痛心流泪
报导:林春莲 发布时间:2012-03-30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

与死囚近距离的接触,“死囚之父”开照法师也曾为无数个死囚流过泪。他的真实感受是:身体并没有错,错在于心智未成熟,如今心智成熟了,却要被结束生命。他说,这些年来,他与死囚会见的时间很有限,每星期只有一小时,因此大家很珍惜。如此来来去去,最久一位与他相识已有19年了。


“最后的一夜,对死囚而言,天未亮尽即是生命的终结。这一夜有些心情大变,有些绝望无言、有些与看守者不停地聊天。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安抚亲人的悲痛,这往往都是漫长的一夜。再多的忏悔,再多的不舍,奈何不获给予生命重来的机会。”

法师说,行刑当天,囚友常有意愿让宗教师陪伴他走完这一程,但大马在这方面较为不开放;在美国某些州则不同了,行刑当日,家人及受害者的家属,都受邀请来见证他走完人生。

“对于捐献器官,他们其实很乐意,可惜大马监狱对这方面,并不很重视。”

记:记者
师父:开照法师


美国对待囚犯人性化

记:你一直都在外国进行弘法,可谈谈国外与国内面对囚犯的区别?


师父:两者有很大的差别,美国社会重人权、谈民主,在探访方面,囚友与家属或朋友探监的待遇很人性化,基本福利,讲清楚说明白,依法而行。例如:阅读、每日开放时间打电话与家人或朋友联络(费用自付),还有个人电视机等。

探监者可以与囚犯互动并有身体的接触,一起共餐等,有如回家的感觉。让囚友感觉上与社会并没有脱离太远,因此当出狱后,回到家里,再投入社会也不会有太陌生的感觉。

另一点是,美国社会很尊重他人的隐私,过去已成为过去,重视你现在的表现,也欢迎他们来参与宗教性或健康的活动。他们感受的压力并不那么大,这与大马有很大的差异。

正因为制度不同,观点有别,大马囚友在出狱后,比较难适应社会。除此之外还得承双重的压力,一是来自社会,二是来自自己。

记:当一名囚犯被判死刑时,你所看到和接触到的,他们最难面对的最大心理障碍是甚么?哪一关,是他们最痛苦的,也让你感触最深的?


师父:一即是面对亲人时,是他们在心里最大的挑战。

二则是遇到亲人不能如他的愿处理身后事的方式。

让我感触最深最心痛的其中一个案,是父母坚持要依家乡的传统方式处理丧事,而不理会孩子提出的要求。当时死囚的情绪即刻大变,无法安心上路,死相也相当惊人。

死囚在这之前曾如此说:“最后时刻,不愿与家人见面,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自己的功夫不够。”

可见,当彼此坚持自己的看法时,结果必有一伤啊!活著的人认为如此做才合情合理,却忘了将死的人,若能满足他最后心愿,是能让他安心上路的。

记:有没有一些死囚说过的一些话,让你很感动很大感触的?

师父:有时候他们的话都有启发性,例如:“在自己身上没有甚么值得别人留恋,既然如此,又何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呢?”

“尽头不是死路,而是有了另一出路。”

“监狱是免费的旅馆,不会让你住太久,何必那么伤心;活在人间也一样,事事何必那么计较呢?”

“死刑这一判,对生命有了真正的感觉。”

尊重死囚意愿办后事

记:在你处理的个案中,有没很多死囚死后没人认领的?那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师父:这种情形并不多,无人认领的情形皆因为双亲去世及和兄弟姐妹失去了联络,或没有亲人。或者一直以来,没有任何亲人与朋友来探监过,监狱也无法联系与死囚有关的人士。

监狱方面,对来探访死囚的亲属,再次又一次的确定,与死囚关系是那一种,留下资料,记录在案,以便在死囚人生的最后三天,得通知他们来见最后一面,及处理后事。最后一日时,狱官会再次提醒死囚如何处理,需要联系谁。基本上,监狱这方面会尊重死囚的意愿,监狱也会作出心理准备,若无人来认领,监狱亦会用他们的方法来处理。

记:一般没人领的尸体,请问您会如何处理?

师父:尊重死囚的意愿来处理,不过还要得到监狱方面的允许。基本上他们会选择火化后撒入大海里,也无需立甚么碑作纪念供日后祭拜。

一般在早上领尸后,为他诵诵经,当天就送去火化了。

死囚的要求“越简单越好”,了解佛法之后,他们并不很重视死后的种种仪式。他们也知道,重点是平时所累积之功德。

另一点,对捐献器官,他们很乐意,可惜监狱对这方面并不是很重视。

原则上我只处理在狱中被辅导过的人,是佛教徒与否,并非重点。同时必须在这之前交代,及获得监狱方面也认同。

坚持佛教后事家属终接受

记:有没有一些死囚的家属,在面临亲人受刑时,他们的表现让你很感触的?

师父:曾有一个案,在这之前家属因宗教信仰不同,与死囚发生多次的争执,因死囚坚持选择佛教。经过多年的探监互动,死囚的表现良好,慢慢有所改观。至最后一天家属与死囚“互相忏悔”,“宗教”不再是问题,感动了彼此,也感动身边的狱官。

死囚的后事也以佛教方式进行,随后家属不再对我有敌意,转而对佛教生起了敬信心。

记:有没一些死囚,他的离去,让师父很难过很痛心的?甚至可能会为他的离开而流泪的?

师父:人之常情,对于一些死囚的离去,有难过,也痛心过,甚至也因为他的离开而流泪。

相信一般人心里的痛,有点相同吧,即是痛在浪子不肯回头,一次又一次再入歧途。而心得到安慰,莫过于是“肯回头”!

我的感受是:身体并没有错,错在于心智未成熟,如今心智成熟了,却要被结束生命。

囚犯信任始诉说往事

记:一般是在甚么时候与死囚进行辅导,会陪伴他们到甚么时候?

师父:与死囚会见的时间很有限,只有一小时,每星期一次。因此大家很珍惜。如此来来去去,最久一位与他相识已有19年了。

我很意愿陪伴他们走完这一程。不过有时候得看因缘,若是我在国外,也只好说声“自己保重”,不过我都会事先交代。

记:在辅导前,会先做怎样的准备工夫吗?

师父:其实也没做怎样的准备工夫,怀著感恩与平常心,以这两点为出发点。

1.感恩他们愿意见与我做朋友、还得谢谢他尊重我的信仰。让我重温所知,也陪伴我,一起来了解生命的真义。

尊重他人的隐私,这是我的原则,因此不会事先去了解他的背景或去调查与追问。

2.以平常心与他们见面,那是因为有缘见,结好缘,是件快乐的事。往往在相熟后,他们会主动相告他之前的点点滴滴。听后,我的回应是:“谢谢你对我的信任,不过这已是过去,能结为朋友是今日的你不是昨天的你。”

宗教师见证生命终结

记:死囚的最后一天,一般是怎样度过的?会不会有您的陪伴?

师父:最后的相见,必有最后一次的拥抱以表谢谢。陪伴他用最后的一餐,不如说他作了生命里最后一次的布施,以示他对我的感恩。最后一次的诵经、作最后的忏悔,最后的叮咛,最后的交代,都是因为他对我的信任。别离时刻互相祝福,随后各自都要“上路,自我保重”。这情境真难忘怀啊!

最后的一夜,对死囚而言,天未亮尽即是生命的终结。这一夜有些心情大变,有些露出绝望无言的神情,有些与看守者不停地聊天,这夜是难安眠,时间决定了“生”与“死”,可留的空间是多么大的挑战。

行刑当时,囚友愿意让宗教师陪伴他走完这一段路,在大马这方面较为不开放;在美国某一些州即不同了,行刑当日,家人及受害者的家属,也受邀请来见证他走完人生旅途。

记:可否谈谈世人对死囚的普遍错误理解?

师父:死囚也是人,会哭会笑,有情有义,非想像中“铁汉无情”的错误理解。普遍给予死囚的定论即是“无药可救,罪该万死”,却忘了他们也尽力的在改变。也不否认,有一些真的错了再错,但并非所有的囚犯都是如此。

死刑的定罪,有时候加强了世俗的观念“这就是报应”。也让死囚有了双层的“痛”,再也看不到“出路”了。

后记
局外人迟来的宽恕


问开照法师,为何会著重向死囚弘法?

他的回答是:他们也是人,知道自己必死,但不知几时会死,怎么死,这已是最大煎熬。

说得是,关到死,恐惧到死,愧疚到死,怨恨到死,还有甚么比这种死,更痛苦更难熬的?

很多人看《死囚忏悔录》这本书,一开始是想知道死囚是怎么想的。后来,慢慢地同情他们的遭遇。直到最后,敬佩他们的勇气。

面对死亡,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

和很多人一样,之前我也抱著这样的心态来采访开照法师。但完成采访后,感触却蛮深的。

也许,人之将死,其言也真,其情也浓,就因为够真诚,才会让人感到无比的痛心和感动。

人人都期待明天会更好,而死囚却最害怕明天的来临。死囚是迟来的醒觉,局外人是迟来的宽恕。而死囚刑场上最后的忏悔,再也没人能听到了。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