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时事动态目录 本地新闻 海外动态 本地活动 本地报导 专题评论 本地专访


 搜索。。。
 
 时事动态最新
·《大手牵小手》 两天一夜亲子户外营
·2022年竺摩长老110冥诞纪念弘法大会
·沙登佛教会2022年供僧大会
·吉打佛学院办 青少年佛教团康成长营
·观音寺善法学堂 第8届捐血🩸运动
 
 时事动态热点
·东禅寺举办 平安灯会暨花艺展
·真佛宗是附佛邪教 七大佛团列六不法举证
·他们真的很奇怪
·少年耶喜喇嘛还俗了
·马佛青总会举办 《全国佛青之友领袖培训营》

 

首页 > 时势动态 > 本地专访
法光法师VS慧开法师VS郑振煌教授:21世纪死亡的智慧 佛教如何看待灾难、堕胎、捐赠器官、安乐死?
 发布时间:2009-01-24 来源:《福报》第32期   点击:

心灵对象:法光法师(法)   慧开法师(慧)   郑振煌教授(郑)
主持:曾广志(曾)
 
 
 [编按]由马佛青总会主办、《星洲日报》、孝恩文化基金会、般若学舍、巴株巴辖佛教会、甘马挽佛教会、大马圆觉禅及巴生滨海佛学会等协办的『佛教当代关怀:死亡的智慧』研讨会於1月1日圆满结束。当天,研讨会由拿督黄家泉主持开幕礼,参与者约650名。

 海啸、无常之省思

曾:最近发生的海啸大灾难,似乎一下子把哀伤、生死、无常等课题全都呈献出来。灾难夺走无数人命,也留下一连串问题待我们去省思。请各位谈谈这场灾难带给我们的启发?

 慧: 算命、星相等占卜法,在台湾社会很普遍。对於这次灾难的罹难者,网络上纷纷有人发表看法,说『遇难的人是因为犯太岁、业障』云云。这说法都是妖言惑众,难道这40万人都犯太岁、业障现前吗?我们常常习惯性地捕捉一些片面的看法,然後公式化地套在所有的事情上,自以为已经找到答案。

《八大人觉经》一开始就提到:「世间无常,国土危脆」。然而我们对无常的体会往往并不深刻。灾难发生后,我们很自然为这事件套上一些说法,尝试在各种解释背后寻找-个常规。

以科学观点来看,确实是『国土危脆』。如果真有一个全能的上帝,在宇宙间造了一个平台,把地球放在上面,那麽地球马上会跨掉,因为地球没有我们想像中那麽坚固,它根本没有支撑自己的力量。相比之下,地球要比鸡蛋脆弱得多。

对於这些不幸的罹难者,我们觉得很哀伤,可是,会发生在他身上的,也可能会发生在我身上。佛法说因缘无自性,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就是偶然与必然。生命中有很多偶然,所以要能够面对无常,好好把握当下。

 法: 从佛法来说,一切都是缘起。以缘起法来看,灾难的发生来自於我们的『共业』。除了每个人自己独特的业,还存在着人与人共通的『共业』。宇宙万物的形成、灾难的发生、人类的痛苦都是共业所致。《大毗婆娑论》所说,如果我们有很多贪嗔痴烦恼,就会产生一种共同的力量,战争、污染等问题都是从人类的贪念与嗔恨心而来。

 郑:我们无法承受地震、海啸这种大灾难。从修行的角度来看,我们关心的更是内心的大地震、大海啸--我们有没有办法参透内心时常发生的海啸?海啸淹没我们,就如贪嗔痴把我们卷走,淹没在生死轮回的大海。如果-个人已经修成正果,外在的一切事相如何扰惑,他都可以承受。

 

受苦就结束生命?

曾: 澳洲一位六十多岁的教授曾经对我说,面对不堪承受的老化和病痛时,会结束自己的生命。我非常震撼,一位六十多岁的学者在承受苦难时,选择安乐死或自杀结束生命,他将会留下一个怎样的例子,又会引起怎样的影响?安乐死,或是为了回避痛苦而选择结束生命的想法,在未来必然成为一个很大的思潮,佛教在这方面应该给予怎样的回应?

 慧:生老病死本来是人生的常态,但是生长在2l世纪的我们,生老病死似乎越来越械化、制度化了。

在海啸灾难中,拯救人员发现了奇特的现象:他们找不到任何动物的尸体,而人类却死了数十万人。为什么?动物有预知灾难的能力,早就避难去了,反而人类离大自然越来越远,这是值得我们省思的。

根据美国国家健康中心作出的死亡地点统计,在1988年美国所有死亡事件中,近80%的人死在医院、安养及舁院途中,而在家里死亡的个案,不超过20%。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试问,把病患送到医院就能够解决问题吗?

 『医院』本来是在中古世纪为了隔离黑死病患者而设的,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以治疗疾病为主要功能,西方医学也逐渐发展成以治疗为本位。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西方医学变得过度机械化,医生只是『治病』而不是『医人』。医生的职务是对抗死亡,把病治好才会有成就感。这情况到了近代又有了转变。「虽然病没办法治好,可是病人需要被关怀。」的概念被提出来了。传统医疗的做法是放弃无法治好的病人,而现在我们放弃治疗的同时,还要给予灵性关怀。以佛教徒的立场来说,我们让病人在临终时有机会听闻佛法,能够坦然面对死亡。

在台湾,近几年一些大医院都设有『安宁病房』,安置不再做急救或治疗的病人,尽量保持他们身体的干爽,帮助他们减轻疼痛。如果病者有宗教的需求,就给灵性的照顾,让他安静离去。


在此提醒大家,不要寄望将来别人给你做临终关怀,而是当下就开始多念佛,福慧双修,希望将来可以「预知时曰」,潇潇洒洒地走完人生路。

 法:尽管人有权选择安乐死,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珍惜生命。死并末解决问题,因为死了还有生,生后又有苦。有时候虽然病人处在昏迷状态,可是他可能还有活跃的意识,所以我们不能一味说为了他好,请医生给他安乐死。

不管什么决定,我们要以慈悲为准绳。例如一个病人成了植物人,他的亲人决定给他安乐死,如果这决定是出於真诚的慈悲心,那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如果是出於厌倦心,或是逃避责任,那就不对了。『安乐死对或错』没有肯定的答案,而在於本身或真正关怀他的人做决定时的心(动机)。
  
郑:死亡的选择权也是抉择之一。如果不主动选择死亡,那我们就会随着自己的业力自然地死亡,死后再由业力牵引,继续轮回。如果主动选择死亡,但却是无明的抉择,那也不好。因此一个人可以选择死亡,问题在於那是无明的选择或是智慧的选择。


我们若对死亡有真正的了解,知道死亡并没有解决问题,就不该有安乐死。

从西藏佛教的角度来看,生病或是死亡都是净化业障的过程,是修行的增上缘。


无明凡夫,容易被周遭情境击倒;修行者面对痛苦时,则发不畏心,承担一切众生的苦
难,苦反而成了净化自己的增上缘。

   

堕胎会结下恶缘 

曾:请问三位主讲人对堕胎有什么看法?

慧:从佛教的角度来讲,生命并非从胚胎开始,而是无始无终、一直都存在的。一个生命体有缘进入形成胚胎,表示与母体有着很深的因缘。母亲阻止这个小孩来到人间,就是结了一段恶缘,要如何化解这段恶缘,并非三言两语讲得清楚。


为了弥补这分罪恶,台湾社会近年来甚至盛行『婴灵供养』。佛教不同这点,可是从社会角度来看,其心理上的功能是有的。对於曾经堕胎的人,忏悔当然很重要,可是这还不够,根本之道是为自己累积福德因缘,让心灵得到转化,生命才能够活得更有意义。
  
法:法律容不容许堕胎不是很重要,重点在於个人的动机。断绝一个生命就是杀生,中断一个要来到人间继续修行、进展生命的潜能,此做法是没办法补偿的。
 
郑:我觉得学佛的人,除了有慈悲与智慧外,对社会众生的关怀、教育的宣导,更应该有实际的行动。天主教与基督教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们成立收容未婚妈妈或被强暴者及她们所生下的孩子,给予她们生活上的支持、工作的训练、心灵的辅导等等。宗教界有义务以更实际的行动来支持这些众生度过一切的伤痛。

佛法强调菩提心

曾:很多佛教徒对捐献器官仍有很多困惑,认为人死后还有神识,不能解剖遗体。佛教作为一个以慈悲为怀的宗教,该如何回应捐献器官的课题?
  
郑:西藏佛教不反对器官捐赠,因为佛法强调菩提心。一切的修行都以菩提心为动力,利益一切众生。西藏佛教同时也很强调空性的修行。悲心是没有任何敌人的,以悲心为出发点,就算死后马上解剖遗体,也不会有问题。在悲心空性两大前提之下,我们应该成器官捐赠。
  
慧:器官捐赠是身体的布施,一定要在死后马上进行移植,所捐献的器官才不会缺氧。如果怕痛,就不要捐:想要捐献,就要克服五蕴的觉受,回到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得靠平时的修炼,更需要发愿。
  
法:捐献器官除了是慈悲的表现,也是一种破我执的修行。在生时,我执非常强,不容易达到『五蕴皆空』。死后我们有捐献器官这个殊胜的因缘让我们破除我执,藉此把佛法发扬光大,感动世人,真正表现佛陀慈悲为怀的精神。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郑振煌教授情绪管理系列 天后宫开讲《当野马遇到驯师时...》  (2008-08-25)
  佛教青年总会甲州联委会举办释法光法师系列弘法会  (2008-07-20)
  麻居士林等联办郑振煌佛学讲座会  (2008-06-03)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