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时事动态目录 本地新闻 海外动态 本地活动 本地报导 专题评论 本地专访


 搜索。。。
 
 时事动态最新
·《大手牵小手》 两天一夜亲子户外营
·2022年竺摩长老110冥诞纪念弘法大会
·沙登佛教会2022年供僧大会
·吉打佛学院办 青少年佛教团康成长营
·观音寺善法学堂 第8届捐血🩸运动
 
 时事动态热点
·东禅寺举办 平安灯会暨花艺展
·真佛宗是附佛邪教 七大佛团列六不法举证
·他们真的很奇怪
·少年耶喜喇嘛还俗了
·马佛青总会举办 《全国佛青之友领袖培训营》

 

首页 > 时势动态 > 本地专访
达摩难陀长老VS廖国民:物欲、情欲与修行 是需要还是想要?是出离还是压抑?
 发布时间:2009-01-24 来源:《福报》第36期   点击:

达摩难陀长老(达)    廖国民(廖)   
主持:王振威(Q)

达摩难陀长老:1918 年生於斯兰卡,12岁时出家。毕业於印度和斯兰卡大学佛教哲学和文学学系,以及东方语文学系的博士法师,戒行精严,世间出世间的学问高超,是蜚声国际的南传佛教泰。於1952年被委任为吉隆坡锡兰佛寺之住持,在马新从事超过半世纪的佛教教育活动。除了弘法,更动於笔耕,着作深入浅出,被译成多国文字。

 廖国民:毕业於马来亚工艺大学,专业土木工程师。大学时期,长老可说是他的佛学启蒙导师。同时期积从事佛教活动及弘法工作,毕业後活跃於雪兰莪佛教联谊会 (BGF),曾担任该会署理会长。1992年开始参马佛青总会,曾担任马佛青总秘书、副会长、训练委员会和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及马六甲州联委会秘书。目前为马佛青署理总会长。

Q:请问长老什麽是五欲?为什麽佛教,尤其南传佛教特别强调出离心,藉由严谨的戒律及苦行消除欲望?欲望有所谓善恶之分吗?
  
达:五欲意指眼、耳、鼻、舌、身五之欲望,是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始於贪婪、渴望,进而引起恨、妒嫉、敌意,甚至暴力、战争。因而佛陀告诫我们要学习知足,透过修行消除深植於心的贪欲,了解拥有财富渐渐会让我们内心不安恐惧,是一种负担,是很必要的。
  
佛教特别强调出离心,因为只有舍弃王位、财富、欲乐生活,我们内心才不再贪婪。不断追求欲望,就无法证悟成佛。
  
欲望就是有目的的拥有某些东西。欲望有善恶之分,帮助别人离苦得乐是『善法欲』,是合情合理的。对我而言,欲望不是累积物质、享受生活,而是服务他人,减轻他们的痛苦。
  
至於『染污欲』,足不断地追求更多,甚至以不正当的行为,欺诈、抢夺、他人安全、社会秩序,以获取自身想要的东西。此即是成社会问题的因素。

Q:请问长老有没有欲望?但愿众生离苦得乐,乘愿再来是一种欲望吗?
  
达:当然!我希望能够更精进修行,帮助更多人远离病苫、恐惧、忧虑、身心痛苦。每个人都贪生怕死,都希望这一期生命结束後,下一生再来,如果没有『来生再活一遍』的渴望,就没有轮回,没有痛苦了。
  
乘愿再来不是欲望,是一种『愿』,祈望服务他人,救度他人,帮助他人证悟。
  
廖:在北传佛教中,所谓五欲一般是指财、色、名、食、睡。长老提到的五触是根本的欲望,也即是消除欲望的根本着手处。
  
我认同长老所说的,贪婪是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贪瞋痴三毒是环环相扣的,因为贪,得不到时就产生;因为无明,不懂分辨而衍生出很多的问题。因此,当去除贪婪的同时,自然就能泯灭恨、愚痴。
 
欲望是人人皆有的。我也希望家庭幸福,妻小生活无忧。同时,希望佛教工作做得更好,接引更多人学佛。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追求,年轻时追求名利、财富,成年时追求心灵的成长,中年时追求被肯定、被同,然後是人生的意义--希望自己对社会有所贡献。每个阶段的追求都是一欲望。人到无求品自高,然而,完全无求是世人无法达致的。欲望本身不是罪恶,问题的症结是,我们对欲望的执着使我们在得不到时想方设法要获取,由此衍生出的问题。

 Q:世人都在追求快乐,为什麽很多人拥有很多却不快乐,有的人看来很贫穷却很快乐?有没有究竟的快乐?
 
达:人会不快乐,是因为这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对人生知足。人们求多,求新,求变。如果你知足,就会停止追求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外在物质。
  
廖:我觉得拥有多少和快乐没有直接的关系。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很多,而是因为他内心觉得富足--自己想要的东西都拥有了。
 
当想要的远远超过自己需要的,而又不能拥有时,人就不快乐。贪婪是个无底洞,人心永远无法满足,有了100元,想要1000元,有了1000元,想要一万元,欲望不断增长,越难得到,就越不快乐。我们发现小时候很容易快乐,因为想要的东西很简单,一枝冰棒就能够逗乐我们。
  
佛陀说,至高无上的快乐就是禅悦、涅?的喜悦。这快乐是追求世间欲乐的人所难以达到的。

Q:我们要如何消除人心的贪婪?出离必须出家吗?
  
达:消除贪婪、执着很难。因为在社会上我们必须与人互动,而与人互动很多时候我们难免会做出某程度上的欺骗、打妄语等。
  
『出离』即是知道个人的欲望会带来痛苦而远离此生活,减少对外在物质的追求执着。
  
佛陀告诫我们要熄灭贪、瞋、痴三毒及无明,因为贪、瞋、痴三毒彼此相扣,会造成恶果。重要的是『心』的改变,否则,即使剃了头,披上袈裟,也是没有意义的。出首先要减少个人对工作或家庭的责任、收入,然後培养一颗知足之心,减少对金钱、财富等外在物质的执着,最後出离。
  
表面看来,这是舍弃外在物质,其实是培养个人的正见、慈悲心与出离心。出离不一定要出家,在家居士也可以做到。
  
廖: 喜欢一样东西而不去窃取,是因为你害怕後果,譬如被警察捉,这是属於压抑。知道这样是不对的,而从心断除窃取的念头,即是出离。我觉得,修行要从戒定慧三方面着手,不能只持戒,不修定不修慧。五戒中的不偷盗和贪婪有密切关系。而通过修行戒定慧和行八正道,主要是从正见着手,明白贪婪的错误行为,其後果及对己对人带来的伤害,将有助於时时保持觉知,彻底消除贪婪。

 Q:我们怎麽知道我们是出离还是压抑?在物质上,过分压抑自己的欲望,可能会引起社会上的诸多问题如抢夺、斗争,甚至於掀起战争,破国际和平。在情感上,对情欲的追求将可能导致婚外情的发生,甚至因为过分压抑情欲,暴出佛教界性闻的事件,对此长老的看法如何?

  
达:压抑是强制地压制,防止增长习惯、态度。而当你有知见、醒觉,透过明白事理而停止作恶,那即是出。譬如知道自己脾,加以控制,是压抑;而当你知道愤怒对人对己带来不好的影响,有觉知地抽愤怒的情绪,此即出离。
  
我们不能压抑,因为虽然压抑了,欲望还隐藏在心底,直到有一天贪念一即发,就牵起妒嫉、仇敌、憎恨、暴力,甚至引发冲突、战争。因此,我们必须化解欲望,将贪婪从心底连根拔起。
  
情欲人人都有。虽然出了家,出家众还是会有情欲、有感官欲乐之渴望,所以才会制造这麽多问题。情欲是很自然的,而自然的东西一般都会制造许多问题。(笑)
  
出家众必须明白两性之间的问题、责任以及问题带来的後果。我们常已婚人士埋怨,夫妻无法和乐生活。如果你从一开始就保持觉知,你就不会制造这些问题。
  
佛陀在讲解八正道,就说明正知正见的重要。通过修行,培养正知正见,便可避免发生上述提及的性闻事件,不是因为被逼,不是因为佛陀或上帝,更不是因为惧怕受惩罚,而是因为觉醒、正见。有了正知正见,身心就自由了(远离困扰)。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廖国民:盼朝野公平对待 全民角度看宗教发展  (2008-05-19)
  廖国民:盼朝野公平封待 全民角度看宗教发展  (2008-05-18)
  “达摩难陀长老百日圆寂追悼会”马来西亚千人赞颂  (2006-12-01)
  南传佛教首座达摩难陀长老告别荼毗大典隆重举行  (2006-09-04)
  马来西亚、新加坡南传首座达摩难陀长老圆寂(图文)  (2006-09-01)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