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 佛教分类
三藏经典 课题文章 智慧法语 佛教故事 文集 文学空间 书籍下载

 搜索。。。

 菩提文库最新
·我可以称台湾中国人
·不令六根流尘
·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轮回中的亲人,仇人—
·人间处处为道场、生活
·“是非”+ - x ÷
·持素与因果
·佛教最慈悲的礼物--
·因果是迷信的吗?
·自杀是灾难的开始

 菩提文库热点
·佛陀的故事(图文)
·上香的正确方法
·认识拿汀斯里卢翠婷
·[马来西亚] 新闻自由的
·净化你的心灵——佛家
·吉祥经
·放生积福 拿汀斯里卢翠
·供香的方法
·胡因梦真面目 我的半
·佛陀的一生(漫画)

  首页 > 菩提文库 > 课题文章 > 政治制度
佛教的政治观
作者:星云大师 发布时间:2008-03-31 来源:人间佛教系列2  点击:

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人是群众动物,无法离群索居,势必与大众有密切关系,既然无法离开群众,因此每个人也不能远离政治而生活。参与政治是国民的权利,但一般人谈到政治,往往将它与权术、谋略、党派、斗争划上等号。其实,除了党派选举之外,还有许多与政治有关联的问题,我们都应对它建立正确的认识。

政治是社会组织的重要一环,关怀社会则不能不关心政治。佛教与政治间,彼此息息相关,相辅相成,政治需要佛教的辅助教化,佛教也需要政治的护持弘传。

一、佛教对国家政治的贡献

佛教不仅对政治有精闢的主张,尤其能辅助政治的不足,防范犯罪於未然,鼓舞人心向上、向善,具有积极性、平等性、包容性、互摄性、圆融性的特质,佛教对於国家政治的贡献,历代都有许多记载,不胜枚举。今分成十类说明:

1.帮助生产:社会上有些不了解佛教的人,讥讽出家人不事生产,坐享其成,其实佛教对於促进国家社会的生产有很大的贡献。譬如印度佛教的托钵生活传到了中国,经过百丈禅师的改革,提倡农禅生活,主张「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寺院本身不但达到自给自足,并且增进了国家的农业生产。譬如胡椒、胡萝卜、胡桃,甚至綑绑东西的胡麻,都是西域高僧将佛法传入东土时,从边疆胡境带到中国的日常用品,这些都是佛教对於农业生产的贡献。

除了帮助国家的生产,佛教对於山坡地的开发、森林的维护,亦是功不可没。〈顺治皇帝讚僧诗〉有两句说,「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佛教的寺院又称为丛林,在丛山峻岭之中,出家人披荆斩棘,开闢山林,创建道场,既培植维护森林,也为名山增添了灵气。

2.开发交通:从古至今,许多道路是出家人胼手胝足修建的;许多河流是僧侣双手开凿完成的;许多江边滩头是僧侣撑起摆渡的桨木,方便过往行人;许多急湍飞瀑的江上,是佛门衲子以慈心悲愿架起桥樑,沟通两岸,引度众多迷津。对於筑路、开河、摆渡、造桥等慈善工作,佛教徒都献出了他们对国家社会的关怀。

3.保护生态:文明科技的进步,带来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保护生态成为现代人流行的口号。佛教对於山林的保护、动物的爱护、水土的保持,整个环境生态的均衡维护,可说是尽了最大的心力。佛教认为有情无情众生皆有佛性,不可妄加伤害,在慈爱不忍的悲心之前,生态自然获得保护,人类也享受了自己播种的美果。

4.利济行旅:佛教有时在路旁搭建凉亭,让羈旅在外的游子有个歇脚休息的地方;在路边挖掘一口水井,供给饥渴的人清凉甘露;在路口施茶,让疲惫的行人得到滋润,恢復体力;晚上悬掛灯火,让夜行的乡客有了照明,以便兼程赶路。佛教的施亭、施井、施茶、施灯,不但广结善缘,令在外奔波流浪的异客得到方便,也替国家社会尽了一份义务。

5.文化建设:历代以来,有不少的艺术家在敦煌、云冈、龙门、大同,雕刻许多气势磅薄的佛教艺术石像,在暗无天日的石窟中描绘巧夺天工的壁画,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留下了璀璨的遗产,甚至中国佛教伽蓝殿宇建筑之雄伟豪壮,至今还成为后代子孙夸耀国际友人的文化宝藏;佛教艺术的精美,在中华文化宣扬的工作上,扮演了功不可没的角色。

6.安住军民:过去每逢兵荒马乱的时候,寺院往往成为军队驻扎的场所、难民栖止的避风港。有位将官曾经率领两师的军队,住在四川的皇觉寺,而躲过了一场兵灾。一九三七年抗战兴起时,南京栖霞寺也曾收容难民达二十万人之多,寺里的饭头师父们,每天为了煮稀饭给二十万人吃,忙得人仰马翻,不可开交。佛教的慈悲包容,使许多遭受刀兵劫难的人,免於颠沛流离的痛苦。

7.兴办教育:过去寺院曾经举办过不少义学,礼请名师大德,免费教育失学的人,我个人也曾做过义学的教师。

古来许多大政治家与大文学家,因出生寒微,往往借住寺院,食宿皆由僧寺供给,俾使成就其学问,例如:范仲淹、王安石、吕蒙正、李春芳、史可法等名将宿儒,都是在寺院里苦读成功的,蒋介石先生也曾经在雪竇寺读过书。这几年来,政府更是运用寺院的场地,举行各种的讲演、讲习会,像佛光山也时常提供各种讲习的服务。

除此之外,寺院更是莘莘学子读书的最佳环境。譬如佛光山新竹无量寿图书馆,有最舒适的冷气设备、最幽雅寧静的环境,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读书地方,每逢星期假日、寒暑假期间,更是座无虚席。另外,寺院也创办各种的学校,譬如泰北中学、慈航中学、侨仁中学、智光商职、普门中学等等,以佛教服务奉献的精神,为国家社会作育英才。

8.医疗救济:佛教不仅用戒定慧三学来袪除贪瞋痴三毒的心病,更以现代的科学医药来治疗奇难杂症的身病。江苏扬州的高僧鑑真大师,他曾在扬州成立施诊医疗,为乡民服务。后来,他不仅将佛教及中华文化传到日本,成为日本的文化之父,也把医药传播到日本。

三十几年来佛光山先后於高雄、台北等处理成立佛光施诊医疗队,每星期开车到穷乡僻壤,替贫病的人看病医疗,每次数百人以上接受义诊。我们的宗旨是:「把医药送到偏远的地方,让健康的人为贫病的人出力。」看到医护人员每天拖著疲惫的身心,我常劝他们休息,但是睡了一觉,第二天他们又精神抖擞地对我说:「大师,我还是去施诊吧。」佛教所说的「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慈悲精神,使他们忘记了辛劳,每日生活在为人服务的快乐之中。

除了施诊医护之外,佛教更从事多种的賑济工作,例如施棺、施衣、施米,佛光山每年均举办冬令救济,将温暖送给饥寒交迫者。除此之外,佛教办有养老育幼的福祉事业,如佛光山的宜兰仁爱之家、佛光精舍、大慈育幼院等,多年来为社会孤老无依、童稚失怙的人,提供安稳的家。

9.财务运转:佛教过去开办类似今日当舖、磨房的设施,只向百姓收取非常微薄的利息,甚至完全不取分釐,以帮助贫苦人士经济上的週转运用,譬如北魏的僧祇粟、南北朝的寺库、唐朝三阶教的无尽藏院,都是佛教为了便民利国的金融事业。

佛教可说是当舖的开创祖师,只是佛教创设典当的制度,不同於今日一般当舖的放高利贷,以剥削穷人血汗为目的。佛教是本著来之於十方,用之於十方的精神,把社会的净财做集中,然后再一次发挥其整体的力量,回馈於社会。

10.科技文学:社会有一句流行口号「科技救国」,大家相信科技文明可以富国利民。其实从佛经里可以看出佛教已有前端的科技思想,譬如许多菩萨的名字: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虚空藏菩萨等,将我们带至虚空世界,与日月太空贯联起来。

佛教认为宇宙最小的单位不叫电子、中子,而是微尘;最大的单位不仅仅是银河系、星云团,而是法界、世界海,佛教的宇宙观扩大了科技人员的思想领域,更丰富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内涵生命。中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西游记、老残游记等,都与佛教有深厚的渊源关系,书中的作者受到佛教鉅大影响,佛法提昇了他们的思想境界,创作出历久弥新的不朽作品。

除了科技文学之外,佛教的典故如天女散花、目连救母等,提供戏剧说话精彩的题材。佛教的梵唄讚颂,给人一种清静肃穆的庄严气氛,尤其佛教的天女乐神们所使用的乐器,如琵琶、箏、琴等,其中有不少是中国乐器的滥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使用的国音字母,它是从佛教的梵音演化而成的,佛教对於中华文化的影响可以说至深且鉅。

佛教对於国家政治的贡献,除了上述十点之外,还可以从历史上的几件事例来了解佛教在烽火漫连的乱世,如何扮演攘敌安邦的角色?

唐朝的安禄山举兵造反,军需短絀,佛教徒便发起贩卖度牒以增加军费,为平定安史之乱尽了最大的力量。南宋高宗偏安江南,接受大臣宗泽的建议,礼请昭光禅院的法道禅师入朝共谋国事,在禅师的极力奔走、竭虑尽忠之下,为国家劝募了丰足的军粮,并且参战军旅、贡献计策,稳定了军机。

曾经一度为禅僧的刘秉忠,元帝入主中原,耶律楚材仰慕他的贤能,特别徵召他出仕为相,刘秉忠为保全汉人的生命财产,免受无辜的杀戮,只有挺身而出,立朝仪、订制度,辅佐耶律楚材进行汉化,延续了汉民族的命脉。元代至温禅师,由於赞助王化有功,感动世祖而敕封为佛国普安大禅师。

至抗日期间,日本对缅甸、锡兰等佛教国家散播谣言,诬指我国没有佛教,破坏宗教信仰。当时佛教领袖太虚大师组团出国,宣扬国风,揭穿日本虚偽宣传,获得英、美、锡、缅各国的支持,滇缅公路得以畅通无阻,八年的艰辛抗战赖此终於胜利成功。

乐观老法师(一九○二-一九八七)年轻时,曾组织僧侣救护队,参加抗日战争的后援工作,救了无数受伤惨重的军民。

古来佛教徒面临国家危亡的时候,都能竭尽全力去效命保护;出家人虽然早已身在红尘之外,但是爱国救国的热忱却不落人后。

 

二、僧团与历代政治的关系

历朝以来,僧团的沙门和政治的君王常有密切的往来,其中有辅弼朝政被尊为国师者,有转而出仕朝廷贵为宰相者,有一度出家为僧再为人君者,更有捨弃九五之尊剃度出家者,而对於国家政治有深远影响的出家人更是不计其数,下面列举一些实例加以说明:

(一)做过出家人的宰相

南朝宋有一位慧琳法师,宋文帝礼请他为宰相来治理万机,当时的南朝宋因此政治清明,国运强盛於一时,时人都称他为「黑衣宰相」、「緇衣宰相」,意思就是以出家人的身分来辅佐国家之事。

此外,唐太宗召令明瞻法师入内殿,躬亲铺昇床座,盛饌供养,并向他请教古来明君安邦定国之道,他为太宗陈述以慈救为宗的方法,太宗大悦,尊为帝相。「贞观之治」的盛世,明瞻法师也曾参与化育,他以善识治国之方闻名於朝野,可说功不可没。

明朝的姚广孝本来为道衍禅师,永乐皇帝爱其英才,敕令还俗辅佐朝纲,对明初的清明国祚贡献甚大。

(二)做过出家人的皇帝

明太祖朱洪武未即帝位以前和佛教有一段很深的因缘,朱元璋幼年家贫,十七岁曾在皇觉寺出家为沙弥,有一次贪玩夜归,早过了寺院开大静的时刻,山门紧锁,只好在山门外露宿一夜,他即兴吟了一首诗说:

「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里不敢长伸足,唯恐踏破海底天。」

他语气豪迈,气宇非凡,大有佛印禅师「大千世界一禅床」的气度,日后能创天下,管山河绝非偶然之事。传说朱元璋从小语气就很大,并且常发生灵异的事情。

有一次他负责扫佛殿,殿中供奉许多的罗汉像,因为一尊尊搬下来清扫非常麻烦,他便对著罗汉像大声说:

「喂,你们下来,让我扫扫地。」

说也奇怪,那些异相百态的罗汉好像听懂话,一个个从佛龕上走了下来,等到他扫好地,又一个个站回自己的位置。

由於明太祖和佛教的这些因缘,在他即位之后,极力建寺度僧,印纂经书,对佛教护持有加。

唐朝武则天十四岁的时候,曾经在感业寺出家,后来再度入宫,并且揽握一国大权当上皇帝。很多人惊诧於她的玩弄权术,对她所为皆是摇头咋舌,其实在政治权力的争夺中,鲜有不流血的惨事,而武则天又出生於重男轻女的封建时代,因此所遭受的评议自然更多。

事实上,武则天对佛教有很大的贡献,譬如佛教徒常念的「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就是武则天撰写的。武则天对佛法有极深的造诣,曾经为经典做过注解,并且敕令开凿敦煌石窟,巨大的弥勒佛石雕,就是在她的时代完成的。另外,武则天对於僧团的敬重,历历披载於史书之中,例如华严宗的贤首法藏、北宗禅的神秀,都受武则天敕封为国师,甚至惠能大师也受过她的礼敬。

唐宣宗本来为唐武宗的叔叔,为了躲避武宗的杀害,隐遁寺院出家为僧,有一天和志闲禅师一同游山玩水,禅师看到一泻千里、气势磅礡的瀑布不禁发出讚叹: 「穿云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出处高;」

宣宗听了,也借诗来抒发情怀,接著吟道: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意思是说自己这条蛟龙岂能终日受困於浅滩,日后若随著瀑流回归大海兴风作浪,势必有一番作为,后来果然回朝主持国政。

当宣宗尚在寺院当沙弥时,有一次看到黄檗希运禅师在拜佛,他上前对禅师说:

「禅师,你常常开示说『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请问禅师,你现在拜佛在求什么呀?」

黄檗禅师听了,出其不备一个清脆的耳光打在宣宗的脸上,并且说:

「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当作如是求。」

「你说当如何求也就罢了,何必动手打人?太粗气了。」宣宗申辩著。

「这里是什么地方?容你在此说粗说细。」

宣宗言下大悟,禅师的意思是要我们返求自己,内观自性;在清净的自性海中早已泯除一切的差别对待,那里有粗细可言呢?唐宣宗当了皇帝之后,回想起这件公案,特地赐封黄檗为断际禅师,并且大举復兴佛教,使佛教在历经劫难之后,再度展开蓬勃的中兴气象。

(三)做过皇帝再出家为僧

梁武帝一生篤信佛教,除了礼请达摩祖师东来传法之外,还拋弃位高权重的皇帝不做,四次捨身同泰寺为佛子,自愿服务众生。最后,群臣无策,只好以一万亿钱将他赎回皇宫重新理政,如此四次,可见梁武帝对出家生活的嚮往。

明朝的建文帝为了逃避燕王之难,二十六岁时逃到广西,在寿佛寺出家,法名为应能,善说法要,每次听他讲经说法的人,如海会云集,德高望重於一时。有一次在寺中做完功课,掩卷闲眺的时候,忽然忆起宫中百官朝拜的景象,感触万端地写了一首诗:

「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

南来瘴岭千层迴,北望天门万里遥;

款段久忘飞凤輦,袈裟新换袞龙袍;

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鸟早晚朝。」

清朝的顺治皇帝从小就对佛教有一份孺慕之情,当了帝王之后,对佛教的嚮往之思更是有增无减,他曾经写了一首膾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讚僧诗,诗中对於出家人洒脱自在的云水生活倾羡不已: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当他看到政治明争暗斗,剷除异己的残酷情形,不禁慨嘆:

「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

 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

最后,他毅然决然拋下皇位撒手西去,追求他心仪已久「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的出家生活。

(四)做过国师的出家人

历代有不少的出家人受到帝王的敬重,尊为国师,为国家的仁王之治贡献他们的智慧。譬如南阳慧忠禅师,唐肃宗、代宗都曾敕封他为国师。华严宗三祖法藏贤首,唐高宗曾经跟随他求受五戒,武则天请他至宫中宣讲华严要义,法藏为了让武则天容易明了体用一如的道理,就近取譬宫门一对金狮,成就「金狮子章」的伟大著作,使华严宗在有唐一代大放异彩。

四祖清凉澄观更是受到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等皇帝的敬崇,被尊为七帝国师,受到未曾有过的殊荣。唐悟达知玄国师,幼年时就表现他过人的聪颖,五岁时曾做过一首咏花诗,来说明诸行无常的道理:

「花开满树红,花落满枝空;

 唯餘一朵在,明日定随风。」

悟达国师十一岁的时候,出家於资圣寺,唐文宗崇礼如师,宣宗即位后,曾颁赐紫袈裟,并且敕封为三教首座,曾经襄助宣宗復兴佛教,功绩炳然。他教化君王的诗至今仍留传於世:

「生天本自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仙;

 鹤背倾危龙背滑,君王自古无百年。」

此外,宝誌禅师曾为梁武帝的国师、玉琳国师为清顺治皇帝的师父、天台智者大师受到隋唐两代帝王的尊敬。以上这些大师抱持方外之士的超然胸怀,以佛法的无比智慧,为国家的安乐、人民的幸福而提出了鍼言。

(五)影响国家政治的出家人

南北朝时代战乱连连,尤其当时的石虎、石勒雄据一方,嗜杀成性,许多百姓皆遭受到无辜的杀戮,西域高僧佛图澄决定度化这两位杀人如麻的魔王,解救生灵於涂炭,於是独自到军营会见石虎、石勒,并说:

「大王,你们应该以慈悲来对待百姓,不可妄加杀害。」

石虎听了,脸上现出阴狠鄙夷的笑容,对佛图澄说:

「你们出家人讲究慈悲心,我倒要看看慈悲心究竟是什么样子?把慈悲心拿给我看看。」

佛图澄看到石虎如此刁难,毫不犹豫,立刻拿起一把利刃,把自己的胸膛剖开,拿出一颗血淋淋的心,随即令徒弟拿一盆水来,把温热的心放在水里,口中唸唸有辞,说也奇怪,水里竟然长出一朵亭亭洁净的青莲花,把石虎、石勒看得目瞪口呆,佛图澄即对石虎、石勒说:「这就是慈悲心,能够长养一切的清净善法。」

凶残的石虎、石勒赶快下跪懺悔,从此一改残暴的本性,尊重佛图澄为师,凡有国事都请教於佛图澄。

历代对国家政治深具影响的出家人非常多,譬如佛图澄的弟子道安大师劝諫苻坚休战。唐朝的玄奘大师一面要主持佛经的翻译工作,一面要随驾太宗左右,接受諮询国事。玄奘大师圆寂的时候,唐高宗罢朝三日,悲慟地对大臣们说:「朕失去了一件国宝!」玄奘大师受到朝野的仰崇之深可见一斑。唐代玄琬法师受朝廷礼请为太子太傅,以四事教导东宫太子未来掌政爱民之方:1.行慈2.减杀3.顺气4.奉斋。

日本圣德太子订定十七条宪法,明文规定日本世世代代为篤信三宝的佛教国家。至今,日本佛教依然非常兴盛,可见圣德太子贡献之深远。韩国亦曾以佛教为国教,并以雕刻大藏经救国。另外,在泰国国王即位之前,必须接受短期的出家生活训练,等到出家人的威仪具足了,佛教的慈悲精神具备了,才能掌理政治;如此佛教影响政治,政治影响佛教,使泰国成为东南亚的佛教国家。

隋文帝曾经讚叹灵藏律师说:「朕是世俗凡人的天子,你是求道学法者的天子;你能以佛法度人为善,而朕只能以法令禁人为恶。」皇帝是政治上的国王,影响於一时;出家人是真理的法王,影响於万世。

印度阿育王,原本心性凶恶暴虐,皈依佛教之后,成为仁慈爱民的君王,因为他觉悟到,以武力统治国家,只能服人之口,唯有以佛法真理度化世间,才能服人之心。因此在他治理国政期间,每五年要派一批大臣到全国各地,考察佛法传播的情况,并且在街衢要道设立许多石柱,上面刻篆佛教的经文,他认为佛法愈弘扬,国家就愈兴盛。

从以上的史例,可以看到佛教和政治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接触,佛教在兴国安邦上,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佛陀对仁王政治的看法

佛陀认为一个国家不可扩张武力去侵略他国,但是为了维护本国人民自由、平等、快乐、幸福,必要的施政是可行的。佛陀心目中的理想政治是转轮圣王的仁王之治,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佛陀为国王们提出许多如何为仁君圣王的治国之道,如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阿闍世王等,经常向佛陀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佛陀都善巧地给予指引,譬如《中阿含雨势经》中记载佛陀对政治的看法。

有一天,阿闍世王要发兵攻打跋耆国,特地派遣雨势大臣向佛陀请教战略。佛陀早已知道雨势大臣的来意,故意对站在身后拂扇的阿难尊者开示跋耆国所以富强的治国七法:

第一、数相集会,讲议正事。

第二、君臣和顺,上下相敬。

第三、奉法晓纪,不违礼度。

第四、孝事父母,顺敬师长。

第五、恭於宗庙,致敬鬼神。

第六、闺门真正,言不及邪。

第七、宗事沙门,敬持戒者。

佛陀主张以议会制度,来推行民主法治,决定全民的利益。今日国家各院会等也经常召开会议,而二千六百多年前,佛陀早已灼灼有先见之明了。

佛陀说完治国七法之后,更进一步说明做为一个国王应该具备二种五可爱法,才能获得百姓的爱戴。

第一种:1.人所爱敬2.自在增上3.能摧冤敌4.善摄养身5.能修善事。

第二种:1.恩养苍生2.英勇具足3.善权方便4.正受境界5.勤修善法。

雨势大臣听了之后,虔诚顶礼佛陀说:

「佛陀,弟子已经明瞭跋耆国施行仁政,是无法攻破的,我会如实向国王覆命。」

佛陀的权巧智慧,化除了一场血腥的战争,佛陀的政治观也由此表露端倪,后来这些国王都成为佛教的护法长城。

关於佛陀对如何成为转轮圣王的看法,散见於经典各处,综合其大要可成七点:

1.转轮圣王应该身先表率立法、具法、依法、敬法,一切以法为首,并且努力守护正法不坏。

2.转轮圣王应该以法来教化人民,一切动物要依法加以保护,免遭杀害。

3.转轮圣王应该时时向德慧兼备的学者、专家、沙门等,諮询国家大事,宜行则行,宜捨则捨。

4.转轮圣王应该矜卹孤寡,照顾天下贫困无依的众生。

5.转轮圣王对於国家传统旧有法令,应该权量制宜,不可轻易更改毁弃。

6.转轮圣王应该以十善来治理国家,让社会道德纯善,风气敦厚。

7.转轮圣王应该重视经济生产,让人民丰衣足食,生活没有匱乏。

佛陀认为,世界如果能施行转轮圣王的仁政,这个世间将成为无争富足的清净国土,若能如此,大同世界的实现就在眼前了。

做为国家最高的领袖,应该具备慈悲、能力、公正、守法等等条件,那么做为一个执行政令的官员,又应该具备什么内涵,才能行法不悖,确实达成沟通上下的职责呢?

佛陀在《增一阿含.细禁品》中,曾举出如何做一个好公务员的办法:

1.不贪污,金钱清楚:金钱容易使人性腐朽堕落,公务员最忌讳贪污受贿。为公家服务,要紧的是清廉、不贪污,贪污是污染自己的名誉、人格。金钱上与人往来要清楚,丝毫不苟,公私分明,不可贪图不当的金钱往来。

2.不暴怒,性情平和:在公家服务,有时候因工作忙压力大,长官部属要求又多,难免心浮气躁。不过,要学习调和情绪,不随便乱发脾气。佛门里常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瞋恨之火能烧毁功德之林,所以不暴怒、亲切平和是服务的根本。

3.不諉过,尽心负责:当老百姓来请託事情的时候,有些公务员不但不尽心去承办,反而推諉责任,不是踢皮球、打太极拳,就是打官腔。一个好的公务员,要自己担当责任,应该是苦的、酸的我吃,甜的、甘的别人嚐,你有力量担当责任,对自己的前途是有助益的。

4.不怪僻,群处和睦:做人不可怪僻,要合群、随缘、随喜、随众,要和睦第一。有些人特立孤行,大众已决定的事情,偏偏不合作,故意唱反调,破坏整体,应该捐弃个人偏见,敬业乐群,以群众为家,不要成为人人讨厌的乌鸦。

5.不慳吝,慈悲喜捨:公务员不要吝嗇给人欢喜、给人帮忙、给人方便,所谓慈悲喜捨,就是给人多一点慈悲,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喜捨,随时随地给人最週到的服务,最亲切的笑容,即使是简短的招呼问好,都能带给对方无比的振奋与欢喜,微笑永远是世间最美丽的装饰。

6.不犯法,守法重纪:公务员是实际执行国家政令的人,应该以身作则、知法重法、守法行法,丝毫不可违犯,维护公权力於不堕,为国家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不可知法犯法、执法玩法,误己误国、危害社会。

7.不磨人,认真服务:人生本来应以服务为目的,助人为快乐之本,但是有些公务员却以刁难为能事,磨人为快乐之本。我们应给人方便,因为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所谓「公事门中好修行」,希望我们是个便民利民的社会,而不是扰民劳民的社会。

8.不重税,持法公正:古人说:「苛税猛於虎。」公务员不可以苛加重税,剥削民脂民膏,搞得民不聊生。老百姓富有,是国家社会的幸福,唯有人民愈有钱,国家才会愈富有。

9.不嗜酒,端正身心:酒能迷乱我们的智慧,失去理性而侵犯别人。社会有一种风气,男人如果不会喝酒就不是英雄好汉,女孩子也不甘示弱学起喝酒,认为不喝酒就不够时髦。许多的坏事就在烂醉如泥下发生,许多的悲剧也在酩酊醉意时铸成,因此佛教在根本五戒中,揭示了不饮酒戒,因为饮了酒,一切的杀、盗、婬、妄都可能会触犯。

佛经上记载:有一个人独自喝著酒,没有美味的下酒菜,突然看到门口有一隻肥胖的母鸡,不问主人是谁,便偷来宰杀下酒,犯了盗戒、杀戒。正吃得酒酣耳热的时候,母鸡的女主人找上了门来:

「你看到我家的鸡了吗?」

「没有哇!」犯了妄语戒。

醉眼迷矇中,看到女主人姿色不错,起了淫念,侵犯了对方,杀、盗、淫、妄、酒五戒统统违犯了。

喝酒之人语无伦次,丑态百出,而劝酒的人,强迫别人乾完一杯、再乾一杯,好像非得不醉不归,看似豪情万丈,其实是害人害己。

10.不好色,净洁家门:吴三桂为了李闯王抢走了心爱的宠妾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顏」,引清兵入关,虽然杀死了李自成,美人重投怀抱,但是吴三桂也因此变成民族的罪人,留下千秋万世的骂名,色之误国害民,可谓深远鉅大。

11.不自私,去私从公:公务人员不可以结党营私,自私自利,凡事要本著合法、合情、合理的原则,秉公处理,但求心安理得,无愧於心。成功不必在我,一切利益荣耀归於大众。

12.不过劳,保其健康:公务人员应该保持适当的休閒,不可过份操劳,工作一段时间应该安排休假,从休假中调整自己的身心、情绪。有些国家政府已釐订完善的休假制度,强迫公务员休息,保持充沛的体力精神,拥有强壮的身体,为国家、社会、家庭、大众做更多的事,走更远的路。

 

四、吾人对当今政治的态度

佛教徒对於政治,究竟应该採取积极的参与态度,还是消极的观望姿态呢?太虚大师「问政不干治」的看法是最客观中肯,最具智慧见解。大师认为佛教徒应该积极关心国家大事,而不热衷追求实际的权力运作。晋道安大师曾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佛教和政治都是众人之事,彼此息息相关,脱离不了关系,证诸历史,佛教愈弘扬的时代,国运就愈昌隆;同理,国家富强、政治清明,佛教也才能兴盛。

从佛门早晚课诵的内容,可以看出佛教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如每月初一、十五必诵的宝鼎讚:「端为世界祈和平,地久天长……」早课经文:「国基巩固,治道遐昌……」长芦禅师的「国界安寧兵革销,风调雨顺民安乐」等等,都是佛弟子对国势兴荣绵长的虔诚祝祷。

日本的临济宗祖师荣西禅师留学大唐,回国之后,曾撰著《兴禅护国论》三卷,主张建设三禅院以护卫国家,利益众生。历代的高僧大德虽然不像帝王将相直接掌政,但是爱护国家的心和一般人是相同的。

出家人虽然出家了,但是并不意味出国,并没有远离自己的国家邦梓,爱国不分你我自他、方内方外;为政不必高官厚位、权力在握,爱国没有错误,没有国家民族观念才是罪过。

佛教不但有和谐政治的功能,并可帮助政治净化人心,发挥慈悲教化的功效。例如庐山慧远大师说:「佛道济俗亦为要务,何则?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睦;传此风教,以周寰区,编户亿千,则仁人百万。夫能行一善,则去一恶;一恶既去,则息一刑;一刑息於家,则万刑息於国,此所谓坐致太平者是也。」如果社会大众人人能够受持五戒,那么我们的国家必定是一个淳朴谦让、重德祥和的净土。

梁啟超说:「佛教之因果,使上智下愚皆不能不信也。」如果人人能树立正确的因果观念,我们的社会就不再是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的社会;如果人人能怀抱佛教的慈悲精神,这个社会就能减少暴戾杀伐之气,而安和乐利;如果人人都能有佛教「诸法无我」的体认,这个社会将是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大同世界。

佛教本身具有教化的功能,对社会病态有著正面的影响,这份力量能带给社会国家一股无形的内在稳定力量。佛教对国家政治能有什么助益呢?

第一、化导边远。

第二、消除怨恨。

第三、知足无贪。

第四、感化顽强。

有时候政治力量达不到的地方,佛教可以弥补不足,发挥它的功效。佛教的慈悲无远弗届,能够将蛮横未开的边疆,教化成开朗有礼的中土;佛教的忍辱无坚不摧,能够将世代的仇衅消弭於无形;佛教的感恩无愿不遂,能够填补欲望的沟壑;佛教的智慧无事不成,能够感化顽强为驯良。

佛教理想中的国家政治应该具备以下四点:

(一)民主道德的政治

佛教追求的是身心的绝对解脱自由,每一个人都能脱离一切的束缚,做自己的主人。因此集权专制的政治是佛教所呵斥的,佛教认为民主宪政国家的实现,以道德为前提,才是国家政治的最终目的。

(二)祥和互敬的社会

佛教认为社会大众应该培养随喜讚叹,包容异己的气度,从平等法性之中体认诸法千差万别的实相,彼此互尊互重,互不侵犯,去除同归於尽、排斥他者的心理,共同创造祥和开明的社会。

(三)取捨合理的经济

僧团注重利和同均的经济生活,希望我们的国家没有经济的垄断、贫富的悬殊、劳资的对立等社会问题,人人得其所应得,建设民有、民享、均足的社会。

(四)乐观勤奋的生活

勤奋精进,乐观进取,事情才能有成,时时不忘耕耘,自然能有收穫。好逸懈怠是成功的最大敌人,今日我们国家的经济奇蹟,就是靠全国人民的勤勉工作才有以致之,唯有持著精进的耙锄,在乐观的田园上,撒下希望的种子,才能收穫菩提的果实。

佛教与政治既然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彼此之间究竟有何主从、异同的妙趣?以下举出十二点,作为比较说明:

1.政治是管理众人,维护社会的团体;

 佛教是教化众生,净化社会的力量。

2.政治希望人人能够安和乐利的生活;

 佛教要求人人能够慈悲喜捨的做人。

3.政治是怒目金刚,要人人守份守法;

 佛教是菩萨低眉,要人人自律观照。

4.政治是护法降魔,保卫国家;

 佛教是护生救苦,拥护国家。

5.政治重视才干机变,以力服人;

 佛教重视戒律因果,以德服人。

6.政治是权法,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

 佛教是实法,因教、因法、因理而肯定。

7.政治是曲线的,曲而求远,人人平等;

 佛教是直线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8.政治重视实效通行,即日成办;

 佛教重视远益利济,普度未来。

9.政治的大同世界,是理想目标;

 佛教的净土极乐,是如愿往生。

10.政治以财力、军力治理国家;

 佛教以德力、法力辅助国家。

11.政治从外做起,要求人民修身守法;

 佛教从内做起,要求人民修心守道。

12.政治要求人人奉行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以齐家治国;

 佛教要求人人实践皈依三宝、五戒六度,以自度度人。

今日佛教徒为弘法利生,对政治不应抱持消极迴避的态度,相反的,应该更加地积极关心,直下承担。国家也需要广大的佛教徒投入政治行列,以佛教的高超教理来净化人心,改善风气,为社会提供心理建设和精神武装。

一九八四年七月讲於台北国父纪念馆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星云大师 2010新年开示-威德福海  (2010-02-12)
  另类的财富  (2009-03-18)
  僧团与历代政治的关系  (2009-02-17)
  招牌  (2009-02-14)
  第十一章 最大的诱惑  (2008-04-10)
  十版缘起  (2008-04-09)
  佛教的道德观  (2008-03-31)
  佛教的福寿观  (2008-03-31)
  佛教对「政治人权」的看法  (2008-03-31)
  佛教与政治  (2007-11-20)
  [马来西亚] 佛教与政治  (2007-11-20)
  观照一切  (2007-11-16)
  高贵的谦卑  (2007-11-16)
  容人的雅量  (2007-11-16)
  生命的宝贵  (2007-11-16)
  信用与名誉  (2007-11-16)
  可怕的执着  (2007-11-16)
  耐烦有恒  (2007-11-16)
  是非的可怕  (2007-11-16)
  自我改造  (2007-11-16)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