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 佛教分类
三藏经典 课题文章 智慧法语 佛教故事 文集 文学空间 书籍下载

 搜索。。。

 菩提文库最新
·我可以称台湾中国人
·不令六根流尘
·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轮回中的亲人,仇人—
·人间处处为道场、生活
·“是非”+ - x ÷
·持素与因果
·佛教最慈悲的礼物--
·因果是迷信的吗?
·自杀是灾难的开始

 菩提文库热点
·佛陀的故事(图文)
·上香的正确方法
·认识拿汀斯里卢翠婷
·[马来西亚] 新闻自由的
·净化你的心灵——佛家
·吉祥经
·放生积福 拿汀斯里卢翠
·供香的方法
·胡因梦真面目 我的半
·佛陀的一生(漫画)

  首页 > 菩提文库 > 课题文章 > 科技
佛教的福寿观
作者:星云大师 发布时间:2008-03-31 来源:人间佛教系列2  点击:

多福多寿是人生在世普遍的希求,我们每日辛苦奔波,汲汲营营,只不过是为了求得更多的享福。放眼世间的事业,绝大多数和增强身体、延年益寿有关係,贵如秦始皇还遣令大臣为他求取长生不死之药,可见求得大富大贵、长命百岁是世人共同的愿望。但是福寿往往难以兼得,有人富可敌国,却英年早逝,无福享受;有人老耄长寿,却一生穷苦潦倒;必须福德因缘具足,才能福寿增广,绵延无量。

世间上的福寿,有鸿福、有清福。有的人每日营求种种的财富,享受人间功名富贵的鸿福,但也有人,他们不享受鸿福,只是希望过著清净、简单、朴素的生活。一般人对於如何求得福寿的观念不一定正确,许多人认为要长寿多福,应该向神明、菩萨、佛祖祈求,将信仰建立在贪求、饜取的层次上。其实福寿并不是有求必得的,若自己不去培植福寿的因缘,福寿是不会凭空降下的。所谓「生天自有生天福,未必求仙便成仙」,自己不努力去自求多福,而把一切的责任完全推诸於神明佛祖的身上是不合乎因果道理的。

譬如把一块沉甸甸的石头放置在水中,石头自然会沉下去,我们却违反常理说:「石头呀,请你浮起来吧。」因为你的祈求不合理、不如法,纵然你真心诚意,石头是无法依你所求浮出水面的。相反的,如果我们所作所行合乎因果法则,享有福寿的美果,龙天神明也无法一手遮蔽,抹杀你应享有的果报。福寿的获得,别人是无法操纵的,即使神明也不能掌握我们的生死祸福,一切都取决於我们自己是否努力去播种福寿的种子。以下分四点说明佛教对福寿的看法。
 

一、世间的福寿

「福禄寿财喜」五福齐降门庭,是一般大眾所企盼的幸福。不过拥有了这五福,人生就美满无憾了吗?人生的幸福快乐就仅仅止於这五福的获得吗?其实,人间的福乐可细分成十项:

1.财富:有人以为有钱便是福,日进斗金,富甲天下,穿金戴银,华厦车乘,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是人生最大的乐事。

2.权贵:有人以为大权在握,吆三喝四,何等威风;来往都是豪门贵客,万人仰承鼻息,不可一世,人生何其风光。

3.康寧:有钱有权固然快乐,但是缠绵病榻,无法发挥威能。身强体健,行动方便,健康是人间第一财富。

4.喜乐:生性乐观开朗,遇事积极进取,超然贵贱,淡泊名利,能活得喜悦便是幸福。

5.子孙:子孙满堂,承欢膝下,子贤孙孝,老来有靠,人生还有什麼憾求呢?

6.长寿:长命百岁,人间称「瑞」,与天地同寿,是人人希望的幸福。

7.道德:立德是人生三不朽的盛业之一,如果有崇高圣洁的道德留芳万世,遗爱人间,不但可受到万人的尊敬仰戴,并且能成就真正永恆的生命。

8.顺遂:做事能够顺心遂意毫无阻碍,处世能够圆融多助,所到亨通,是可遇不可求的美事。

9.平安:万贯的家财、显赫的权势,若灾祸不断,亦无法享受。平静安然的生活是千金难买的幸福。

10.善终:人生固然希望能够好好的生,更要求得好好的死,死时千般痛苦,如龟脱壳,如陷火犁。能够求得寿终正寝,死得安然,比生得享乐风光更为重要。假如能懂得如何死,也就懂得如何生,生死事大莫过於此。

一般认为人生能十福具足,就是圆满无缺的人生;除了十福十全之外,如果能拥有长久的寿命,那人生更是锦上添花了。

所谓「寿命」,可分为下列四种:

1.肉体上的寿命:养生有术,长命百岁,活到八、九十岁,甚至一百餘岁,童顏鹤髮,依然矫健如虎,毫无龙钟的老态,这是一般人所欣求的寿命。

2.事业上的寿命:所谓立功、立业,开创事业,福利邦梓,泽被社会人群,如创建公司、工厂,一经营即是几十年,甚至百年老店,不但本身投注毕生的岁月,子子孙孙继承不輟,这就是一种事业上的寿命,尤以从事文化出版的事业,其寿命更是亙古长久。

3.言教上的寿命:古人所谓「立功、立德、立言」,古今圣贤的珠璣教諭,为人间留下许多思想、言说、立论,他们的教言是人类智慧的遗產,是知识文化的宝库,透过古人的著书立说,传之其人,文化得以薪尽火传绵延下去,言教上的寿命是超越时空和心灵交会的生命。

4.信仰上的寿命:肉体上的寿命有生老病死的现象,事业上的寿命有兴隆衰微的可能,言教上的寿命有时也依因缘际会之不同,而有或被宣扬或遭压抑之别。所谓信仰上的寿命是对生命有无限未来的信仰,相信生命是亙古今而不变,歷万劫而弥新,信仰上的寿命是超越了有无、美丑等对待,绝对解脱,究竟常乐,与真理契合的清净生命。佛教认为世间上的福寿虽然不究竟,不是我们追寻的目标,但佛教并非完全排斥对福寿的追求。

良宽禪师的书法字写得很好,有位老先生过寿请他提字祝福,良宽禪师提笔写道:「父死、子死、孙死。」老先生很难过,请你写字,就是希望你能写些吉祥话啊!怎麼写「父死子死孙死」这麼不吉祥的话呢?

良宽禪师说:「我为你写的这些字是最好、最吉祥不过了,将来是要父亲死了,才轮到儿子死,然后才轮到孙子死,这是最合乎人生伦理次序的;难道你要孙子死后儿子死,再轮到祖父死吗?」

另外有位信徒过六十岁的生日,请良宽禪师为他诵经,祈求长寿。良宽禪师问他:「你要我为你消灾延寿,你想增添多少寿命呢?」

信徒一听师父要为他诵经祈寿,赶快毕恭毕敬合掌说:「我再添加二十年,八十岁就心满意足了。」

良宽禪师说:「纵然活到八十岁,二十年转眼就过去了,你还是会死亡呀。」

信徒:「喔,可以再增加吗?那麼增加到一百岁好了。」

良宽禪师说:「一百岁虽然人间称稀,四十年的光阴就像一剎那,仍然免不了生死无常。」

信徒:「一百二十岁好了,刚好是二甲子。」

良宽禪师说:「一百二十岁虽然是二甲子,但是好比电光石火,瞬息消灭,最后还是黄土一堆。」

信徒:「一百二十岁仍然太少,那麼人生究竟可以祈求活到多少岁数呢?」

良宽禪师说:「人生当求无量的寿命,成就与日月同光,与真理融和一体的无限生命,这种生命才是永恆不死、无穷无尽的生命。」

世间上的寿命纵然如彭祖活到八百那样长寿,最后仍然免不了生老病死的现象;世间上的福乐纵然贵如帝王一般稀有,终究归於生灭幻空。

世间上的福寿,即使种类不同,本身也有它们的缺陷,不是无漏究竟的。唯有出世间的寿命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有的真心本性,那是永恆的寿命。儘管我们在六道五趣中流转轮迴,在驴腹马胎中轮迴、变化,不管到了哪一道,我们的真如自性是死不了的。如同一块黄金,你把它做成耳环、戒指、手鐲,再把它丢到水沟裡、垃圾箱中,黄金的本质是永远不变的,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像黄金一样,有永远不变的真性、不死的生命。

因此人生当求永恆的生命、不变的福报,永恆的生命和不变的福报如何才能求得呢?好比农夫春天不播下种子,秋天哪裡能够开花结果?我们求福求寿也必须平时播撒种子,有因有果,等到有一天因缘成熟,自然能够享受丰硕的收成。

 

二、福寿的因果

世间上的福寿有一定的因果律则,是丝毫不会混淆的。那麼人生的福寿因果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佛教有一首十来偈,最能说明其中的道理:

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慳贪中来;

高位者,恭敬中来;下贱者,骄慢中来;

瘖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

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

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诸根具足者,持戒中来。

端正者忍辱中来,一个人相貌庄严端正是因为他能够修忍辱,接受种种的考验,因此能够仪表堂堂,风姿翩翩。有一首诗说:「千锤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烧莫等閒,粉身碎骨都无怨,留得清白在人间。」石灰能够禁得起火炼铁锤,因此才能带给每个家庭一片赏心悦目的洁白。铜製的佛像承受的了铁匠的雕琢铸鏤,才能成就庄严的法相,接受万人的膜拜供养。

贫穷者慳贪中来,有的人贫寒穷困,那是因为他不知道布施喜捨他人,因此才得到贫穷的果报。

高位者恭敬中来,敬人者人恆敬之,得人心者多助,自然能够平步青云,位居高显。下贱者骄慢中来,贡高我慢的人,人人避之如同探汤,自绝善缘,自然受人鄙视瞧不起了。瘖哑者诽谤中来,有的人讲话音声沙哑、口吃咬舌,原因是此人过去不知修持讚叹,甚至恶口诽谤。佛世时有一个小沙弥常常夸奖他人,讚叹三宝,久而久之,他的口中自然飘散一股异香,人人都称他为香口沙弥。

盲聋者不信中来,对於圣贤的金玉良言不能信解,对於因果三宝不知信仰,自闭於智慧真理之门,获得到瞎子、聋子的果报,看不到世间的真相,听不见世间的真音。

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对他人的生命懂得爱惜尊重的人,才能得到珍贵的生命;暴戾兇残、作贱生命的人,不知赞天地的化育如何能感得天地之寿呢?遭致短命早夭的果报是必然的道理。

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诸根具足者持戒中来;眼耳鼻舌残缺、身体四肢有缺陷的人,是由於不能坚守戒律,侵犯了他人才会遭到不幸的果报。希望六根具足,仪容端庄,就要严持律法,收摄自己身心,不使放逸。

那麼,如何培植福寿的因果?佛经上告诉我们如果实践七种布施法门,能获得无量的福寿:

第一、设立佛像僧房。

第二、种植树木果园。

第三、常施医药救病。

第四、打造船隻渡人。

第五、建设桥樑道路。

第六、点灯凿井施茶。

第七、造厕供人方便。

添福寿的方法很多,建筑寺院、装塑佛像、助印经书,固然是增福添寿的途径,造桥铺路、施茶凿井、点灯建厕,直接嘉惠他人,更是播植福寿因缘的妙方。求得福寿的方法俯拾即是,只要我们稍加留意用心,确实去实践力行,福寿就在我们的左右。

我们如何求得福寿?世间上有哪些福田能够生长我们的福寿呢?佛经上举出下列八种:

1.三宝:三宝是我们修福培慧的好福田,所谓「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捨万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梁武帝过去世是一个樵夫,有一天在打柴回家途中,遇到一场骤雨,突然看到路旁有一尊石雕的菩萨像在淋雨,赶紧把自己的斗笠摘了下来,戴在菩萨的头上,由於他恭敬布施一顶斗笠,终於成为九五之尊,统理整个山河。

2.父母:父母是我们的恩田,佛经上说父母恩惠浩大,为人子女者纵然一肩挑父,一肩挑母,累劫累世行孝,也无法报答春暉恩泽於万分之一。因此,孝顺父母的人必能得到人天爱敬,福寿俱全。

3.师长:师长传授我们技能,啟发我们以智慧,令我们能立足社会,明白善恶是非,师长是我们的敬田,应恭敬他们如父母。

4.弟子:学生、徒弟、儿女,是我们未来事业、生命,乃至精神慧命的传承者,应好好爱护他们,细心教育他们,令他们茁壮健挺。

5.病人:身罹疾病的人最需要别人的照顾,有病的人我们应该拿出悲心、耐心,去关心他、帮助他、鼓励他,以进步的医药治疗他的身病,以精闢的道理去除他的心病,使他早日解脱病苦。佛经上曾说:八福田中,看病为第一福田。释迦牟尼佛虽已果德圆满,仍然为病比丘看病,不捨弃修植福寿的任何机缘,身为薄地凡夫的我们,怎可轻忽掉举,不知自求多福呢?

6.急难:遭遇紧急灾难的人,都是我们布施爱心的对象,因此社会上设有许多慈善机构,创立各种慈善事业,目的就在帮助急难不幸者。所谓「救急不救穷」,贫穷是救不了的,贫穷要靠自己去努力振作,最重要的是救助灾难,在别人最危急的时候,适时地助他一臂之力,在别人最飢渴的时候,及时地提供清凉甘露。

7.根缺:身体残障的人行动比一般健全的人不方便,求生也须要付出更多的奋斗,我们在物质上要资助他们,在精神上给予鼓舞,让他们对生命燃起热烈的希望,更重要的是要以平常心对待他们,平等地给予一切生存的机会。

8.百苦:忧愁、烦闷,受痛苦煎熬的人也是我们的福田,当我们解除了他们的烦恼,把欢乐散播给他们的时候,我们不但获得了福寿,同时也得到助人最乐的喜悦。 我们希望福寿增广,就要学习农夫孜孜矻矻地耕种,只要我们播撒了福寿的因,有一天自然会抽绿发芽,虽然无心希求,福寿的果,也会降临到我们身上。如果不懂春耕,而冀望秋冬收成,犹如守株待兔,一切将会落空。

印度的波斯匿王有一位丽质天生的女儿叫善光公主,国王对这个女儿疼爱有加,视如掌上明珠。有一天国王对公主说:

「女儿呀,妳生长在帝王之家,穿的是綾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妳应该感谢父王给你的庇荫,才有今日的荣华富贵。」

公主信奉佛法,懂得罪福自作自受的道理,因此回答说:

「父王,所谓福德因缘是自己种植的,不是他人所能给予的,今天我能够出生为公主,固然应该孝敬您,但这一切的福德因缘,是我自己过去所积聚的。」

波斯匿王听了女儿如此忤逆,非常生气地说:

「如果我不让妳过著锦衣玉食的生活,妳还能享受什麼幸福?既然妳认为自己有福报,我倒要试试妳的福报究竟有多大。」

於是国王命令大臣找来一位国中最穷的青年乞丐,把公主匹配给他,公主毫无怨尤地脱去华服,换上布衣和乞丐结为夫妇。有一天公主问丈夫说:

「你年纪轻轻,仪表俊秀,为什麼会一贫如洗,沦为乞丐呢?」

「唉!我本来也是宦官子弟,只因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又无一技可以谋生,只好乞讨度日了。」

「父母难道都没有留下什麼恆產吗?」

「只剩下一栋荒废的老屋,但是蛛网缠结,破旧无法避雨。」

「既然还有一间破屋,我们何不回到家乡,同心协力重闢草莱,耕种花果蔬菜,自食其力,总比沿街乞讨要强多了。」

夫妻两人於是回到一片断垣颓壁的家园,合力挖掘坚硬的石地,打算种些菜蔬。挖著挖著,突然在冰冷的石板下面,发现藏著许多珍奇的金银珠宝,靠著这些祖先们埋藏的宝物,很快的又把家业復兴起来,成为当地的首富,消息不逕而走,传到了波斯匿王的耳中,国王对於自业自受的因果业报终於信服不疑了。

有时候福报来临之时,好比江涛潮水一样,滚滚汹涌而来,无法抵挡;福德因缘不具足的时候,眼看垂手可得的财富,却消失湮灭。福寿的取得灭失与否,不是神明所能主宰的,也不是第三者所能决定的,纵然是家族亲人,也只是一种助缘而已,如何才能获得福寿呢?要靠自己去培植福寿的因缘。经上说:

「现在之福,积之祖宗,不可不惜;

 将来之福,貽之子孙,不可不培。

 现在之福,譬如点灯,随点而随竭;

 将来之福,譬如添油,愈添则愈明。」

我们要善於把握现在已有的福德因缘,努力种植未来的福德因缘,如此必能福乐常随,永享甘醇的美果。

 

三、如何增福寿


既然福寿的得失与否有它一定的因果关係,那我们应该如何培植福寿的善因善缘,才能感得更多福寿的美果好报呢?以下提供十种增广福报方法:

1.少贪多捨:一般观念总以为取得才能拥有,事实上贪饜并不能得到福报,反而因小失大,甚至把本来拥有的福报丢失尽净。贪取的心如果能减少一分,喜捨的心增长一分,福报不求自生,自然会降临我们身上。喜捨好比播种,必然能有收成;贪婪彷彿掘根,根本不固,如何冀望果实纍树呢?因此,唯有知道施捨,才能得到福报。

2.少聚多散:「良田万顷,日食几何?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人一生就活在屯积之中,屯积金钱、屯积物品,慳吝守财,最后做了钱财的奴隶,不能享受「千金散尽还復来」的放旷洒脱。对金钱应该视如流水行云,流动的江水才不会发出臭味,飘荡的浮云才不会拘泥一方,金钱应善加运用,充分发挥它的功效,而不是积聚执取,成为日后子孙纷争的根源。有钱固然是一种福报,懂得如何散金用钱,更是一种智慧。

3.少执多放:人生为何有苦恼?因为我们执取虚妄为真实,不知看破放下,当然不能自在逍遥。人生唯有少执著,多放下,对名利不执著,对权位不执著,对人我是非能放下,对情爱慾念能放下,才能享受随缘随喜的解脱生活。

4.少傲多谦:万事成於谦虚,败於骄矜。谿壑因为低下,所以能容纳百川,成熟的稻穗总是俯得更低,我们昂藏六尺之躯,生活在五尺高的天地之间,要学习谦下,要懂得虚怀,如大地之谦卑,才能承载万物,成就万事。

5.少私多公:自私的心去除一分,凡事不能只想到自己的利害,不管别人的生死。应顾念大眾的利益,与人多结善缘,因缘具足,幸福自然指日可待。

6.少忧多喜:弥勒菩萨有首偈语说:「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日常生活中不要常拿忧愁的事情来烦恼自己,让自己活在愁云惨雾之中。纵然遇到不幸打击,也要抱持豁达的心胸,转痛苦为快乐,化鬱闷为开朗。譬如听到别人譭谤中伤自己,可以如此运思:「如果自己有过失,别人的指责正可以为自己消除业障,应该闻过则喜;如果自己没有瑕疵,譭谤正可以庄严我们的菩提,应该感激对方。」如此一个回心,天地多麼的辽阔,任我徜徉;如此一个转念,再严重的困局,没有不迎刃而解。

7.少爱多慈:渴爱是一切烦恼的渊藪、痛苦的来源,把染污、有漏的私情私爱,扩充成为对一切含灵的悲悯,对一切眾生的慈心,爱的内涵将更雋永,爱的意义将更深远。

8.少色多德:古人曾慨嘆说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贪恋美色是眾生普遍的倾向,但是美色有时会矇蔽我们清净的自性,若能将贪逐美色的心,提升为道德的追求,生活必能另有一番风光。

9.少自多他:在我们的观念裡,「自」和「他」是对立的,别人得到了好处,相对的自己就失去了利益;但是佛教却认为自他是一如的,别人的幸福是我们的快乐,他受用即是自受用,这种把「他」融入自己的「自」,生命更为广大,幸福更为真切。

10.少拒多容:别人有求於我们的时候,不轻率拒人於千里之外,要包容对方,给予信心激励。大海能成其深广,因为它不拣择细流;高山能成其峻伟,因为它不拒绝寸土。有容乃大,无别则广,我们应该培养弥勒菩萨「大肚能容,容纳世间难容之事」。能够如此,何处不能随遇而安呢?

若能做到以上十点,幸福必定常随左右。如何才能多寿呢?以下分列十点作为参考:

1.少肉多菜:佛门物质生活淡泊,但是有许多老和尚却活得非常高寿,主要和佛教主张素食有很大的关係。许多人以为吃素食营养不良,容易饥饿,缺乏体力,事实上不尽如此,观看动物之中的牛、马、骆驼等皆为草食的动物,但是它们或者在烈日下为主人犁田,或者奔驰疆场卫国保民,或者载运货品於沙漠,耐力最大,体力最足。而肉食的虎豹豺狼虽然很凶狠,威猛冲扑一下,后继无力。何况吃素的牛所挤出来的牛奶,营养价值最高,成为现代母亲哺乳婴儿的代用品,因此素食并不如想像中那麼没有营养。

2.少杀多放:少杀生、多放生才能长寿。社会上有种怪象,每逢婚丧喜庆时,宰杀动物牲禽尤为激烈。譬如为老人祝寿,往往以杀猪宰羊享宴天神来求得长寿。求长寿应多放生,夭折其他眾生的生机,只会招致短命果报,如此缘木求鱼的愚行,智者不为。小孩弥月,母亲要吃多少的鸡汤补品,人类只想到自己骨肉天伦生命诞生的喜悦,而不顾其他生命骨肉乖违、生离死别的痛苦,何其自私。亲友病逝,生命的殞灭已经是让人伤感的事了,但是无知的子孙却杀害牲畜来祭拜亡灵,增加亡者的罪业,能不戒惧!所以,婚丧喜庆应以放生代替杀生,增加民福民寿,让全世界、全宇宙的一切眾生都能和自己一样多福多寿。

3.少盐多淡:如何才是健康之道?少吃一些盐,减少消化器官的负担,口味清淡,有助於养生延年。

4.少糖多果:多吃水果,少吃糖分高的东西。当然,过与不及都不是中道,含有盐分或糖分的东西,我们要摄取适量,而不是因噎废食,完全不吃。

5.少食多嚼:过去,野有饿殍是时有耳闻的事,如今肥胖症是全世界常见的毛病,营养过分,成了现代人的烦恼。古人说:「食不求饱。」吃饭只求八分饱,可常保健康,头脑清醒,吃得过饱容易昏沉,并且胃肠工作量过重,容易產生疾病。除了吃得少之外,更要细嚼慢嚥,既可享受美味,并能得到长寿。

6.少车多走:文明太进步,人们亲自动手用脚的机会相对地减少;洗衣服有洗衣机,割草有割草机,上楼可以乘坐电梯,出门有车子代步。如何才能长寿?运动跑步很重要,我们要多利用双脚走路,尤其是饭后的散步更是长寿的祕诀。「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跑香、经行,也因此被列为佛门的重要生活训练之一。

7.少愤多笑:瞋恨就像一把火一样,可以烧掉一切的功德,瞋恨的火还没燃烧到别人以前,先灼伤到自己。怨愤就像仰天唾痰,必堕其面;又如逆风扫尘,必覆其身。世间上的事情再难忍、难堪,哈哈一笑,尽付笑谈之中,每日依然光明如煦日,和悦如春风。

8.少忧多睡:有的人上床睡觉,常常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是因为心中忧愁烦恼。莫将烦恼带到床上,莫将忧愁留到明天,应该训练自己一上床即能拋下眾缘,安心入睡。

9.少言多行:愈是香甜的酱菜,撑口总是封的愈密,坐而言更要起而行,少说无意义的话,多做利益大眾之事。言不及义,不知实行,不仅浪费光阴岁月,话说多了,也容易伤到自己的元气,身体力行更能保健长寿。

10.少欲多施:把爱欲心去除一分,少贪取、少企求;将施捨心增加一分,多给予、多慈悲。过去日本有一个贫女阿照,由於布施一盏油灯供佛,终於和失散多年的老父亲团圆。这盏贫女的一灯,一千三百多年来一直供奉在高野山上,常明不灭。后来日本的几位佛教徒,专程包机,把这盏千年长明灯送到佛光山。少欲多施的功德可见一斑。

另外,古德高僧的诗偈中,也有不少谈及如何增福添寿,如:

「三宝门中福好修,大富之家前世修;

 未曾下得春时种,坐守荒田望有秋。」

「一切财產总非真,及早将他施於贫;

 水火盗官并逆子,五家有份尽来侵。」

「一粒落土百粒收,一文施捨万文收;

 与君寄在坚牢库,汝及子孙享不休。」

富贵要自己去耕耘,福寿要自己去播种,不知勤奋耕种而冀望有成,犹如守株待兔,终归幻灭。世间的财富虚妄不实,熊熊烈火、汹涌洪水、强盗贪官、不肖子孙,都可能夺去我们辛辛苦苦、血汗相濡攒聚的钱财,不如将它施捨出去,让穷困的人现世受益,并且德泽庇荫子孙於来生,得享无尽福报,何乐而不为呢?怎样才有福寿?「能善行礼节,常敬长老者;四福自然增,色力寿而安」。求得福寿之道并不困难,就看我们努力多少,实践几分。

 

四、佛教对福寿的看法

佛教对福寿有何看法,从唐代六祖惠能大师的偈文中可以了解一点端倪: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禄变祸兆。

 心好命不好,转祸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平命,最好存仁道;命实造於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惠能大师告诉我们,一切的福寿果报都离不开心地的修持,心地纯善,平时又知与人结缘,培植福寿的因缘,自然富贵随身,长命百岁。存心险恶,虽能左右逢源,享受一时的快乐,但转瞬间即变成灾难祸殃。譬如抢劫偷窃别人的财富,虽能得到短暂的欲乐,但是却埋下日后服刑受苦的恶因,好比以舌头舐食剑上的蜂蜜,虽然嚐到甜美的蜂蜜,却把舌头也割伤了。

因此,虽然眼前因缘不具足,只要宅心仁厚,心存慈悲,灾祸也会转化成幸福。心地既凶狠,又不知善植福德因缘,必然会遭到贫穷短命的果报。福禄寿命的获得,取决於我们的心念清净与否?只要我们能把这颗心照顾好,时时摄护它,处处观照它,不任它放逸,不使它逾矩,二六时中住在正法之中,那麼福寿的获得是不容置疑的。

如何才能增福添寿?依佛教的看法,福寿并非上天所赐,亦不是他人给予,而是自己的业力感得。所谓自作自受,自己的净行善业能为自己带来无尽的福寿,自己的劣行恶业也会断绝福寿的因缘,糟蹋自己的幸福。佛教所讲的五戒,不杀生就能永保长寿,不偷盗就能拥有福报,只要遵守佛教的五戒就能得到福寿。日常生活之中,如何自我修持,才能健康长寿、幸福快乐呢?下列妙诀,可供参考:

「吃得粗 吃得少 吃得苦 吃得亏

 起得早 睡得好 七分饱 常跑跑

 多笑笑 莫烦恼 天天忙 永不老」

这诗偈告诉我们正确的生活态度、正常的生活规律,能够如此,福寿自然而有。日常食衣住行中,吃东西不精挑细选。除了吃得粗、吃得少,更要吃得苦、吃得亏,伟大的事业都是从吃亏受苦中煎熬出来的,污泥裡才能长出净莲,烈火中才能冶炼出黄金,在打击挫折下才能造就成熟的生命。如何才能福寿绵长?生活要有规律秩序,早睡早起,有一定的作息;心情要保持安和愉快,不轻易闹情绪,不随便发脾气,让自己忙碌起来,忙碌於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忙碌於事业的创造,忙碌於服务社会人群,忙碌於自我生命的提昇,把自己的生活填充起来,让烦恼没有一丝空隙可乘,享受放旷逍遥的欢乐人生!

佛教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获得多少,而是对於已经拥有的能珍惜几分。知足第一富,能知足感恩的人才是世间最富贵的人。「别人骑马我骑驴,看看眼前我不如,回头一看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餘」,比较计较,只有带给自己更多的怨愤痛苦,幸福就在一念的肯定,当下的承担,不忮不求、不悲不恼的当下一念,就是至上的幸福。「勿羡他人富,勿悲自己穷,知足心常乐,无求品自高」,就是这个道理。

福寿既然是我们所企盼追求,那麼我们应该追求什麼样的福寿呢?佛教认为世间的福寿无论如何的广长,都有它的缺憾限量,不是最究竟殊胜。明朝唐寅有一首诗描写得好: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仅有五十年,倒有一半在夜间过去了,算来算去只有二十五年,又受尽多少风霜烦恼。」

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虚幻似水上浮沤,每天在吃喝大小便利之中浪费多少宝贵光阴,在所剩不多的生命裡,又装满多少的贪瞋苦闷,这种如梦幻泡影的福寿不是我们追求的对象,这种如镜花水月的人生不是我们实践的目标,那麼人生当求怎样的福寿呢?

求福当求永久福,增寿当增无量寿;

求福当求智慧福,增寿当增慈悲寿。

我们追求福报应追求生生世世的永久福报,而不是追求一世一时的短暂福报,如《金刚经》所言,一生一世的幸福是有限、有量、有尽、有为、有漏;永久的幸福是无限、无量、无尽、无为、无漏、盗贼不能偷、水火不能侵、永恆不缺失的幸福。

长寿,如果只是肉体生命的延长,而无言教、工作、道德、智慧、和谐等精神作为生命的内涵,其实长寿也是没有什麼价值的。我们应该追求永恆不死的真生命,追求与虚空宇宙同在,亙古不灭的无量寿。「求福当求智慧福,增寿当增慈悲寿」。只有福报,没有智慧,好比片轮难行,单翅难飞,必须融和了智慧的福报才功行圆满,有了智慧的福报,才能运用智慧把自己的福报回馈给一切眾生。同样的,只有长寿而不知行善,这种长寿对眾生而言,无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们要追求智慧福、慈悲寿,如观世音菩萨,累劫累世慈悲度化,不求自我完成。

在人间,福有限,寿亦有限,如果能把福德修成福德性,那就是无量的了。将有限的人生寿命,修行证悟到自己的真心本性,那个不老、不死,永恆不灭生命,便能随缘逍遥,任运自在,其乐融融了。

一九八四年七月讲於台北国父纪念馆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星云大师 2010新年开示-威德福海  (2010-02-12)
  另类的财富  (2009-03-18)
  招牌  (2009-02-14)
  第十一章 最大的诱惑  (2008-04-10)
  十版缘起  (2008-04-09)
  佛教的道德观  (2008-03-31)
  佛教的政治观  (2008-03-31)
  佛教对「政治人权」的看法  (2008-03-31)
  观照一切  (2007-11-16)
  高贵的谦卑  (2007-11-16)
  容人的雅量  (2007-11-16)
  生命的宝贵  (2007-11-16)
  信用与名誉  (2007-11-16)
  可怕的执着  (2007-11-16)
  耐烦有恒  (2007-11-16)
  是非的可怕  (2007-11-16)
  自我改造  (2007-11-16)
  惭愧知耻  (2007-11-16)
  真正的平等  (2007-11-16)
  虚荣与务实  (2007-11-16)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