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 佛教分类
三藏经典 课题文章 智慧法语 佛教故事 文集 文学空间 书籍下载

 搜索。。。

 菩提文库最新
·我可以称台湾中国人
·不令六根流尘
·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轮回中的亲人,仇人—
·人间处处为道场、生活
·“是非”+ - x ÷
·持素与因果
·佛教最慈悲的礼物--
·因果是迷信的吗?
·自杀是灾难的开始

 菩提文库热点
·佛陀的故事(图文)
·上香的正确方法
·认识拿汀斯里卢翠婷
·[马来西亚] 新闻自由的
·净化你的心灵——佛家
·吉祥经
·放生积福 拿汀斯里卢翠
·供香的方法
·胡因梦真面目 我的半
·佛陀的一生(漫画)

  首页 > 菩提文库 > 文集 > 陈延进博士 > 识自本心
(八)如来藏心
作者:陈延进 发布时间:2007-11-20 来源:心识自本  点击:

如来藏本俱一切众生之性,然此一一众生中,复具无量无边之性。所谓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四生(卵、湿、胎、化),苦乐智愚等,一切世间染法,暨声闻缘觉菩萨,佛等,一切出世净法。一一众生性中,悉具不少。故如来藏,仍有染净二性。能现一切众生染事,亦能现一切诸佛净德。是故举心即摄一切世间法及出世间法。

  如来藏之包含一切法性,不似一束草包含其束中的的诸草,因一法性,即是如来藏的全体。如来藏对其所包含染净诸性的关系,非部份与全体的关系,因每一部份,就是整个的全体。又如来藏中,虽具一切诸性,而无多性之别,就此方面来说,藏体平等,实无差别,即是空如来藏。但如就其具一切诸性,能现一切诸事来说,那么如来藏中也有差别,即是不空如来藏。所以大乘止观法门云:「藏体平等,实无差别,即是空如来藏;然此藏体,复有不可思议用故,具足一切法性,有其差别,即是不空如来藏。……是故如来之藏,全体是一众生一毛孔性,全体是一众生一切毛孔性。如毛孔性,其余一切所有世间一一法性,亦复如是。如一众生世间法性,一切众生所有世间一一法性,一切诸佛所有出世间一一法性,亦复如是」(见大藏经卷四六第六四八页)。

  扩而言之,每一性皆如来藏全体所现,每一事亦如来藏全体所现。而此诸性诸事,皆可互融无碍。互融无碍,可从空间及时间两方面言之:

  由空间方面言,大藏经有下面这一段话:「沙门曰:『汝当闭目,忆想身上一小毛孔,即能见不?』外人忆想一小毛孔已,报曰「我已了了见也」沙门曰:『汝当闭目,忆想作一大城,广数十里,即能见不?』外人想作城已,报曰:「我於中心,了了见也。」沙门:『毛孔与城,大小异不?』外人曰:「异」。沙门曰:『向者毛孔与城,但是心作不?』外人曰:「是心作」。沙门曰:『汝心有大小耶?』外人曰:「心无形相,焉可见有大小?」沙门曰:『汝想作毛孔时,为减小许心作,为全用一心作耶?』外人曰:「心无形段,焉可减小许用之?是故我全用一念想作毛孔也。」沙门曰:『汝想作大城的,为只用自家一念作,为更别得他人心神共作耶?』外人曰:「唯用心作城,更无他人心也。」沙门日:『然则一心全体,唯作一小毛孔,复全体能作大城,心既是一,无大小故。毛孔与城,俱全用一心为体,当知毛孔与城,体融平等也。』以是义故,举小收大,无大而非小,举大摄小,无小而非大。无小而非大,故大入小而大不减,无大而非小,故小容大而小不增。」(见大藏经卷四六,页六五。),楞严经(卷二)云:「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於一毛端,能含受十方国土。」毛端含十方,即小摄大,毛端响一小镜,能照摄诸物象,一大镜,亦能摄吊毛端,是以小中现大,大中现小,故芥子得纳须弥,须弥亦可容芥子。更进言之,若以心体平等之推之,即大小之相,本来非有,不生不灭,唯一真心耳。

  由时间方面言,大藏经则有下面这些话:「沙门曰:『我今又问汝,汝尝梦不?』外人曰:「我尝有梦。」沙门曰:『汝曾梦见经历十年五岁时节事不?』外人曰:「我实曾梦见历涉多年,或经句日时节。亦有昼夜,与觉无异。」沙门曰:『汝若觉己,自知睡经几时?』外人曰:「我既觉己,借问他人,言我睡始经食顷。」沙门曰:『奇哉!於一食之顷,而见多年之事。』以是义故,据觉论梦,梦里长时,便即不实;据梦论觉,觉时食顷,亦则为虚。若觉梦据情论,即长短各论,各谓为实,一向不融。若觉梦据理论,即长短相摄;长时是短,短时是长,而不妨长短相别。若以一心望彼,则长短俱无,本来平等一心也。正以心体平等,非长非短,故心性所起长短之相,即无长短之实,故得相摄。若此长时自有长体,短时自有短体,非是一心起作者,即不得长短相摄。又虽同一心为体,若长时则全用一心而作,短时即减少许心作者,亦不得长短相摄。正以一心全体复作短时,全体复作长时,故得相摄也。是故圣人依平等义故,即不见三世时节长短之相。依缘起义故,即知短时长时,体融相摄。」(大藏经卷四六,真六五零--六五一)此就时间言,时之久暂(长、短),亦可以体融相摄。

  综上二义,故大乘止观法门云:「一一尘中,显现十方一切佛土……三世一切劫,解之即一念」(见仝上大藏经卷四六,页六五。)据此二意,可推其余。如明之与暗,一之与异,有之与无,净之与秽,美之与丑……一切对法,俱得相摄,因为诸相无实性,凡起必心,心体既融,相自无碍了!有此无碍法门的道理,故对普贤菩萨所说的:「於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的话,自可明白了!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十一)结论  (2007-11-20)
  (十)真如用  (2007-11-20)
  (九)真如心  (2007-11-20)
  (七)无明起染心  (2007-11-20)
  (五)不觉的心  (2007-11-20)
  (四)觉的心  (2007-11-20)
  (六)心生灭因缘  (2007-11-20)
  (三)阿赖耶识  (2007-11-20)
  (二)心有四种  (2007-11-20)
  (一)前言  (2007-11-20)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