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 佛教分类
三藏经典 课题文章 智慧法语 佛教故事 文集 文学空间 书籍下载

 搜索。。。

 菩提文库最新
·我可以称台湾中国人
·不令六根流尘
·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轮回中的亲人,仇人—
·人间处处为道场、生活
·“是非”+ - x ÷
·持素与因果
·佛教最慈悲的礼物--
·因果是迷信的吗?
·自杀是灾难的开始

 菩提文库热点
·佛陀的故事(图文)
·上香的正确方法
·认识拿汀斯里卢翠婷
·[马来西亚] 新闻自由的
·净化你的心灵——佛家
·吉祥经
·放生积福 拿汀斯里卢翠
·供香的方法
·胡因梦真面目 我的半
·佛陀的一生(漫画)

  首页 > 菩提文库 > 文集 > 竺摩长老 > 佛学问答集一
六、答槟城锦红女士三则
作者:竺摩长老 发布时间:2007-12-09 来源:佛学问答集一  点击:

    问一: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请问我们所敬拜的观音娘娘,她是怎样来的?
    答一:观音菩萨是过去世的古佛「正法明如来」,当释迦牟尼佛在世建立佛教的时候,再示现印度,帮助释迦牟尼佛做弘法救世的工作。她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所以真实历史很难考,她是乘愿再来的化世者,尤其是与女人有缘分,或女子的苦难比男子多,故她常现女子身化度女子。如中国明朝的劝善小说,有说她是妙庄严王的三公主,名叫妙善,把她当做女人,这在佛教正史中是没有事实的。你现在称观音娘娘,把她视做普通「天后娘娘」,「九天玄女娘娘」等类,那是错误的!因娘娘是普通的神只,还有生死烦恼没有解脱的苦痛,怎可以比古佛再来的观音菩萨呢!至於观音菩萨是怎样来的,当然亦是由印度佛经中传过来的。如晋朝译来的华严经,有说善财童子为了研究佛学,曾访问五十三个老师,其中有一个老师叫观世音,住在南海的补怛洛伽山,就是现在浙江南海普陀山,所以也叫做南海观音,故在东晋时代,就传来中国了。

    问二:像我这样一个平凡女人,希望出家去做尼姑,请问做尼姑应有的条件是什么? 
    答二:出家的资格,不论何人,只要发心的动机纯正,是为自觉觉人自度度人,具有学佛而成佛的志愿就可,不在平凡不平凡。从前佛度印度一个贱民尼提出家,社会上有很多贵族加以反对。佛对他们说:「我教以心地善良为贵,凡是心地善良的人都可出家,是不论世间的贫贱富贵的」。後来尼提勤苦用功,比一般贵族出家的人还要早成功,大家才信佛说的话不错。古德说「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公侯将相所能为」的。你若真心出家就好,不必嫌自己平凡, 就是佛也是凡夫修成的。做尼姑,要守三百五十条戒,即是做尼姑的条件,但那些戒有许多都是有关威仪的细节问题。在今日来说,你相信自己能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的五戒清净,便可过出家生活,因这五 戒是基本的条件,基本有了,其他枝枝叶叶问题都容易解决了。 

    问三:一个诚心信佛者,请问他是否真的每天只吃一粒枣与饮一杯水,就可以度过一日? 
    答三:一个诚心信佛者要真实修行,只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好,不必每天只吃一粒枣,饮一杯水。这种苦行自苦其身,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徒修的,佛教曾讥他们不知修行法门从心修起,徒然向外驰求,自苦其身,徒劳无益。佛初出家,也曾修过苦行六年,每天只吃一麻、一麦充饥。後知无益,也就放弃了。儒书曾说:「食色性也,人之大欲存焉」。人生许多烦恼罪业,都因贪的大欲而来。所以禁食的意思,应在禁戒过於贪求,不是叫你统统不食,或只食一粒枣,饮一杯水,那都是误会的。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四十二、答柔佛丘文豪居士九则  (2007-12-09)
  四十一、答丁州赵志城居士一则  (2007-12-09)
  四十、答彭亨李达居士一则  (2007-12-09)
  卅九、答缅甸张心道居士二则  (2007-12-09)
  卅八、答峇株黄文成居士二则  (2007-12-09)
  卅七、答柔佛黄文耀居士八则  (2007-12-09)
  卅六、答婆罗洲郭心娴居士五则  (2007-12-09)
  卅五、七答丹戎马林心静居士七则  (2007-12-09)
  卅四、答雪州陈松泉居士二则  (2007-12-09)
  卅三、六答丹戎马林颜居士四则  (2007-12-09)
  卅二、答星洲刘心兰仁者四则  (2007-12-09)
  卅一、答星洲刘心光居士七则  (2007-12-09)
  卅、五答丹戎马林颜心静居士二则  (2007-12-09)
  廿九、答丹戎何心平居士一则  (2007-12-09)
  廿八、答新加坡黄心重居士八则  (2007-12-09)
  廿七、答峇株巴辖周文成居士五则  (2007-12-09)
  廿六、再答陈达成居士二则  (2007-12-09)
  廿五、答新加坡陈达成居士四则  (2007-12-09)
  廿四、答怡保徐向前君八则  (2007-12-09)
  廿三、再答玉容居士一则  (2007-12-09)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