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 佛教分类
三藏经典 课题文章 智慧法语 佛教故事 文集 文学空间 书籍下载

 搜索。。。

 菩提文库最新
·我可以称台湾中国人
·不令六根流尘
·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轮回中的亲人,仇人—
·人间处处为道场、生活
·“是非”+ - x ÷
·持素与因果
·佛教最慈悲的礼物--
·因果是迷信的吗?
·自杀是灾难的开始

 菩提文库热点
·佛陀的故事(图文)
·上香的正确方法
·认识拿汀斯里卢翠婷
·[马来西亚] 新闻自由的
·净化你的心灵——佛家
·吉祥经
·放生积福 拿汀斯里卢翠
·供香的方法
·胡因梦真面目 我的半
·佛陀的一生(漫画)

  首页 > 菩提文库 > 文集 > 竺摩长老 > 佛学问答集一
十一、答马来亚大学学生十则
作者:竺摩长老 发布时间:2007-12-09 来源:佛学问答集一  点击:

马来亚大学之学生,曾组周会研究佛学;并拟每周邀约佛教学者讲解佛理,及讨论有关佛教之各种问题。闻第一周有马大英籍教授伟尔夫人(Mrs. Well)在该校大礼堂以英语讲演释迦牟尼佛之历史生活。第二周即由各生自提问题,互相论辩;但闻未有如何结论。毕居士将其所讨论之问题抄寄於我,要我解答。兹略释於左,以就正於有道。(一九五七年三月一日答者附识。)


一` 青年是否需要宗教信仰?

    青年应有宗教信仰。其理由:一、宗教重启发灵感,青年人要有灵感,则不论读书、作文、写字、做事,思想才会活泼,动作才会灵敏;且宗教修养, 看重冥心思惟,最能启发内在之灵感。二、宗教重坚定信仰,为集中精神之安定力。普通之好友、家庭、学问、主义等皆可为信仰之对象,而莫如信仰宗教之伟大神圣,其教主之崇高精神,足以激励意志向上;故青年如无宗教信仰, 精神不易安定,思想生活杂乱无章,易入邪径,学问不专,事业难成。三、宗教重实践伦理,伦理是属於为学与做人的道德范畴。孔子谓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佛陀则劝人解行并进,智德双修。若学而无行,必难展其所学以立伟业。 
    苏联人有谓宗教是人民精神上的鸦片烟。中国人亦有说信仰宗教是迷信的。此多就一般神权的宗教而言。若理智的宗教,合乎科学的逻辑,便无此种弊病。如以佛教言之,佛教虽劝人拜佛念佛,要在念自性之佛,拜自性之佛,不过藉外面之佛为导引此一自性佛之助缘而已,其中并无何等神秘性,以及决定依赖的偶像。因佛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有佛性的,都可做佛,故礼念的究 竟意义,全在依赖自己,开发自己,建设自己。就是佛教说的「求生净土」也是一样,此净土不是离此世界别求天国,乃指唯心所成的净土,不离现实,而自庄严。维摩经说:「众生心垢故,则国土垢,众生心净故,则国土净」。「十方净土,不离於当念,无边刹海,不隔一毫端」。这些道理,都是说明了注重自己心力创造净土,不须依赖神力,埋没个性。总之,其教义著眼阐发人生哲理,启迪人生智慧,认识现实,实践理想之目标,明而不盲,正而不迷,可谓信仰与理智统一的宗教。


二` 佛教是否属於宗教?

    佛教是宗教,亦非宗教。是宗教:因宗教的共同色彩,是劝人为善去恶, 或改恶向善,佛教亦不能例外。且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早居其一,不能说他不是宗教。同时凡属宗教,皆有教主、教旨、教理、教仪、教条等等,佛教亦皆有之,故是宗教。非宗教者:一、宗教主神,佛主无我,亦即无神。无神者, 非无其神,乃不以神为主宰一切也。一般奉神奉帝奉天奉主之宗教,人人皆须 受神、受帝、受天、受主的支配,生杀由之,好恶由之;而佛教不然,佛教主万法缘起性空,其中无我,不另立有主宰操纵之神,举凡生杀存亡,好恶美丑,贫富智愚,都为自己所做的业力所支配,与他无干。佛教之禅宗,更重破执,如云门骂佛,德山呵祖,丹霞烧像等等,尚何神偶之足崇拜哉!二、宗教在世,佛教超世。以佛教阐明人生进退之原理在六道轮回,其在六道中者,进进 退退,轮转不定,须要超出六道轮回,始能为圣为佛,唯进无退,即超越一般宗教矣;盖一般宗教所谓神、天、帝、主等皆属六道轮回中之人物故。三、宗教闻思,佛重修慧。佛教修学步骤有闻、思、修三慧。世间宗教学问,止於闻思二慧,虽有修慧,多未正彻究竟,唯佛教由於修慧而引发戒、定、慧三无漏学,成出世圣人。其他宗教皆无此义,故佛教非宗教,即非普通一般宗教之所能语其底蕴者。


三` 神佛是否一体?

    佛教说六道轮回,神属於天道──天神;亦属於鬼道──鬼神,皆在世间之内,烦恼未断,生死未了,痛苦未除;佛无烦恼,生死痛苦,超越三界,解脱自在,故与神不同。


四` 佛教是否属於神教?

    佛教不属神教。世间神教有多神教、一神教、无神教,是从人类历史进化而来。如上古时代属多神教,其时民智未开,臆测大自然界之神秘,以为日月星宿之运行,雷电风雨之变化,山川草木之动作,江海溪河之奔流,皆以为有神在指使;到中古时代,民智稍开,思想已不如以前之侗模糊,满天神鬼, 故已由多神教进为一神教,奉一天、或一神、一帝、一主为最高神灵,纲维一切,操纵一切;洎近代民智进步,科学发达,推翻神权,已进入无神论之时代 。佛教即无神论时代之宗教,以佛教虽奉佛为最高教主,但此佛通指佛性之佛 ,此佛性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则人人皆可为佛,即人人成自性之佛,别无 他神存在矣。其理亲切而平实,圆满而高深,与一般神教所说,自然异趣。


五` 佛教人生痛苦是何意义?

    佛说人生多苦,是为事实,非佛危言耸听;然其说苦之意,非在逃避此苦 ,乃在知其为苦,努力加以改造,所谓「缺陷之美」近之。昔有新学比丘,讨论人生以何为最苦?一谓贪欲最苦,二谓瞠恚最苦,三谓饥饿最苦,四谓怕惧最苦。适佛到来,即呵彼等未知苦之真谛,而谓人生以有身为苦,若无此烦恼业报之身,何来贪、瞠、饿、惧?然知身为苦,非即叫你自杀,毁弃此身,乃促你借此假身,广修善业,始能改造身心,离苦得乐。知佛说苦,意在人能明理,努力改造苦之环境,即是乐之开始,非谓强逃此苦,即得解脱也。


六` 真正佛教徒是否消极?

    真正佛教徒是积极,非消极的。佛教徒自修养时期观之,似为消极避世,然此消极,即积极之准备。如学生求学之时为消极,然此消极求学之工作,即为将来学成积极服务社会之资本也。昔释迦牟尼佛舍弃皇宫,养性雪山,似为消极;然若无此消极工夫,何来佛法之积极救世,普度众生?故知消极即积极之准备。维摩经云:「菩萨为众生故而取净土」,即知求生净土亦非消极;何况发菩提心,广事化度,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乎!


七` 八正道可否实现於现实世界?

    可以实现:正见正思正念正定属於思想之意业;正语属於发言之口业;正 业正命属於行动之身业;正精进则总摄身口意三业。学佛修道,首重三业清净 ,则八正道有何不可以兑现!佛初说法,即先揭此八正道法,为人生生活之准 则,亦佛教根本之原理,如不能实现,何贵乎有此?
 

八` 我从何来?即人生从何起始?

    代表我者,即为此身。故此问题,即问此身从何而来?西洋宗教谓我为上 帝所造。印度宗教则谓我为梵天王所生;或谓无因生;自然生。佛教则否定诸 宗教说法,谓为自己业缘之力所生。此业缘之原动力,即为「无始无明」;由此无始无明而造行、而生识、而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之十二因缘。相继而来,遂有此身体假相之生命,流转不息,即为人生有我之来源。此我既非梵天所生,又非上帝所造,更非无因自然而起,乃起自自己之无明业力,此无明业力难可究诘,故谓之无始,谓之不可思议。盖佛法说吾人之真实生命,乃无始无终;其无始而有终者,则为此假体虚妄之生命。此虚妄生命之根本,在凡夫谓之阿赖耶识,在成佛转为奄摩罗识之真智的真实生命。虚妄生命有生灭之相,尚有形体的表现;真实生命则寂然无相,永尽。喻如大海之水,源流无尽,遇有风暴,即有波涛起伏之状。此大海即为真实生命之洪流,永无休止;其风暴之波涛,则喻凡夫众生为无明烦恼之业风所吹,生起一期一期的幻有身体。至惑尽业净,息妄归真,返本还源,并如风平浪静, 依然镜海不波也。人生的生命原泉,深细微妙,难穷底蕴,唯在修证有真实体验者,始能了然胸坎。亦唯如此说法方为圆满,盖诸法真相原来如此,不可妄加有神有帝创造主宰其间。从而操纵之,支配之;若然,则其创造万物之神之帝,又从何而来?虽天神上帝有知,亦必哑口无从作答。故知凡强欲举出我之起始创造者,皆难自圆其说也。诚如伊必鸠鲁之推论云:「或者神愿意弥补世界缺陷,但他不能够;或者他能够,但他不愿意;或者他不愿意,他又不能够;或者他愿意,他又能够。在前三种情形底下,他是不配被称为神的。如果他愿意弥缝世界缺陷,他又能够弥缝世界缺陷,这是做神的观念所应有的。但如此为什么世界会发生这缺陷呢?神为甚么又不弥缝这些缺陷呢?」这四种推论,即说明了天神或上帝创造万物与我的不可能!因神既能创造我,为何不创造 一样平等的我,而竟创造有好的我,又有坏的我,以坏的来害好的,自相矛盾 !同时同为一手所创,而各各苦乐不均,贫富悬殊,亦极不合情理,且与神的 博爱本心相违。若知自业所造,因有好坏,果有苦乐,即合情理。又此我若真为天神或上帝所创,此上帝与天神则为极专权自私者,即爱之则创造其为好的,恶之则创造其为坏的。如此天神上帝,复何价值,堪为崇拜?是知佛教说人生之我,起於无明业力,起於十二缘生,缘生无性,无我可得,其可得者,为 人生一期之假相我,乌足争足恋乎!


九` 因果是不是命运?抑系自业所作?

    因果有一定的定律,谁也不能造因而不受果,但与命运不同。命运是固定的,如说我的命运到某时好,某时不好,都是冥中已定,不能改变;而因果虽有定律,可在其历程中因作者的作善作恶,随时可发生变化,做善则坏的可以变好,做恶则好的可以变坏,不同命运固定不变的。故信命运近於迷信,信因果则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理原如此,毫无迷信可言。且因果纯属自业所作 ,自作自受,虽父子至亲,不能更替,除非己莫为,方可不受报,揆之现世事物,莫不皆然。


十` 学佛是否需待年老?

    谓学佛须待年老,是未理解学佛之真义。年老人学佛,多属逆境逼成,或恐自己将死,或因事业失败,或因家庭变故,未曾学佛,心存厌世,皆属动机不正;真正学佛者,须先知佛教好处,理解认识,发菩提心,献身於教,自济济人。如此则青年人富於热情,勇於为群,更宜学佛。如释迦佛在年纪极轻之时即舍国出家,修道度人,便是青年学佛的最好模范,岂必待龙锺伛偻,年将就木,才来学佛,始足贵耶?古人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正揭示人生无常短促,努力及时。寄语青年,其勉乎哉!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四十二、答柔佛丘文豪居士九则  (2007-12-09)
  四十一、答丁州赵志城居士一则  (2007-12-09)
  四十、答彭亨李达居士一则  (2007-12-09)
  卅九、答缅甸张心道居士二则  (2007-12-09)
  卅八、答峇株黄文成居士二则  (2007-12-09)
  卅七、答柔佛黄文耀居士八则  (2007-12-09)
  卅六、答婆罗洲郭心娴居士五则  (2007-12-09)
  卅五、七答丹戎马林心静居士七则  (2007-12-09)
  卅四、答雪州陈松泉居士二则  (2007-12-09)
  卅三、六答丹戎马林颜居士四则  (2007-12-09)
  卅二、答星洲刘心兰仁者四则  (2007-12-09)
  卅一、答星洲刘心光居士七则  (2007-12-09)
  卅、五答丹戎马林颜心静居士二则  (2007-12-09)
  廿九、答丹戎何心平居士一则  (2007-12-09)
  廿八、答新加坡黄心重居士八则  (2007-12-09)
  廿七、答峇株巴辖周文成居士五则  (2007-12-09)
  廿六、再答陈达成居士二则  (2007-12-09)
  廿五、答新加坡陈达成居士四则  (2007-12-09)
  廿四、答怡保徐向前君八则  (2007-12-09)
  廿三、再答玉容居士一则  (2007-12-09)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