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 佛教分类
三藏经典 课题文章 智慧法语 佛教故事 文集 文学空间 书籍下载

 搜索。。。

 菩提文库最新
·我可以称台湾中国人
·不令六根流尘
·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轮回中的亲人,仇人—
·人间处处为道场、生活
·“是非”+ - x ÷
·持素与因果
·佛教最慈悲的礼物--
·因果是迷信的吗?
·自杀是灾难的开始

 菩提文库热点
·佛陀的故事(图文)
·上香的正确方法
·认识拿汀斯里卢翠婷
·[马来西亚] 新闻自由的
·净化你的心灵——佛家
·吉祥经
·放生积福 拿汀斯里卢翠
·供香的方法
·胡因梦真面目 我的半
·佛陀的一生(漫画)

  首页 > 菩提文库 > 文集 > 竺摩长老 > 佛学问答集一
廿二、答颜玉容居士三则
作者:竺摩长老 发布时间:2007-12-09 来源:佛学问答集一  点击:

    问一:西洋宗教皆说吾人之生命为上帝所造;佛教如何说生命的起源?即人类最初是怎样来的,死後又如何?是否另有一世界可去的?
    答一:佛说世界无尽,生命无穷。人之生命无始无终,如连环圈,难找首尾。若以此世界而言,劫初亦由天上之化人,因无始之业力所感发,忽然化生,然後繁衍,成为人类;而以欲念日重,遂致生活日浊,人间遂成多苦。若以十方世界言,十方世界无量无数,不可穷尽,故众生之生命,亦属无始无终。若言世界必先有一神造,则此神又为谁造?从上追问,过失无穷,理未能彻,惑仍难解。故经谓众生生命如瀑流无尽,而随业风起伏,遂有生死之形相出现。如海水不波,?无尽,随风来击,激起波涛,风力大则波涛大,风力小则波涛小,待风静止,仍归於水,?无尽。海水?,如人生之生命,?流转不息;而风涛起灭,喻如人生随业风而妄有生死之身,一期(一生)又一期,如一浪又一浪,皆假借外缘,虚妄而成,非有其实质不变之身体;其不虚妄者,如止水不波之心性也,亦即是真实生命如何之状况也。(此题请参考太虚大师全书中「生命之来源」,非片言可尽)。 
    又根据佛说宇宙世界是无量的,每一世界都要经过(凝)成、(安)住、 (变)坏、(散)空的必然过程。我们的世界(即地球),不过是沧海中的一 粟罢了。当我们的世界凝成时,最初没有人类,先有天人,即世界成时先成光 音天,有化生的光音天的天人,在我们的世界。由於贪食地上的产物,失去飞行的神通,即成为我们这一世界人类的来源。天人本是化生的,後由住在地球上环境的不同,创化为新的胎生,即因有男女的关系,而开展为人类繁殖的常法。佛法说人类的生命是无始的,也是无终的。所谓无始,是说人的生命是非 突然而有,而是承受前生而来,前生又有前生,一生一生的向上推寻,无有起 始,故说无始。人类现世生命死亡,也不是完结,还要继续新生,开始新的生命,新生又新生,向後推寻,没有终尽,故说无终。如是生命实是一无限的长流,生与死,不过是生命长流中起伏不已的波动过程而已。而生命苦乐,由 於生命造作之影响,生命造作,又由於生命内在的心识所导致。心识的内容, 又有善恶相对的,比较的两大势用,善的势力强盛,即能导致善的行为,感受 乐的生命果,生享人间的富贵,或生天上受天福。恶的势力强盛,即能导致不善的行为,感受苦的生命果,生在贫苦的人间,或是地狱受苦难。苦乐交互回转,成为生死不断的六道(天、人、修罗、地狱、鬼、畜生)轮回。所以佛法说众生生死,无有已时。然生命虽无始,但能把握生命流转的主要关键,是在生命内在的心识,尤其是心识的两大善恶势用,都是导致生死的动力,其表现 即是贪瞠痴等烦恼心理的活动力,佛法总称之为无明烦恼。由於无明,而不断的造业,受生死果,所以谓无明为生死的根本。生死也可说由此而来。如能把生死的主力──无明消灭了,生死的长流,即可截断了,即可能解脱生死,得到究竟不生也不灭的无漏的圣果,成为超生死凡夫的出世圣人。佛教的目的在此。人类最初怎样来的?佛法并不重视此问题。人死了又如何?佛法有较重视的解说。死为人生一大问题。学佛要对此问题求得根本的解决,才合佛法的宗旨。至於死後所去的有无另一世界?从佛说世界无量的指示中,可以了知十方世界无量无数,又不仅有另一世界而已。今日科学亦说宇宙有无数的星球,比地球大的不知几多,亦可以彷佛佛说无量的世界情况了。 

    问二:一多相入,怎解? 
    答二:华严经一多相入,乃四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吾人心有生灭, 境成对待,故见一多大小不能相融相入,诸佛果位,能所双亡,心境一如,心 无分别,境亦相齐,故於一中见多,多中见一,其理相等,其事不隔,故能相 入相融,所谓「十世古今不离於当念,无边刹海不隔一毫端」,即此圣界,非 凡夫所能测度,吾人只能借佛法悟知其有此理耳。

    问三:维摩经肇序云:「圣智无知而万品俱照,法身无象而殊形并应」。 怎解? 
    答三:此言佛陀之全体大用。圣智、法身是体;照万品、应殊形是用。此 乃从体起用,而用不离体也。圣智是无分别智,乃无了常人之妄知妄见,故曰 无知;有此无知之圣智,故能不起分别,任运光照万物,化被群生。吾人凡夫 无此圣智,故稍远之处有人念我、求我,我却无知,亦无所应,即无此应物之 功用。法身则佛陀修证所得的真身,本无形象,具含智德,体自寂然;而随机 感应,能随悲愿(每一佛皆有度生悲愿),普被世间殊形之万物。其中非有分别,非有装作,皆任运自然之应物境界;故佛之慈悲,称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世间有分别、有界级、有作用之所谓慈悲,皆常徒之小慈小悲,非此圣智所照、法身并应之境界。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四十二、答柔佛丘文豪居士九则  (2007-12-09)
  四十一、答丁州赵志城居士一则  (2007-12-09)
  四十、答彭亨李达居士一则  (2007-12-09)
  卅九、答缅甸张心道居士二则  (2007-12-09)
  卅八、答峇株黄文成居士二则  (2007-12-09)
  卅七、答柔佛黄文耀居士八则  (2007-12-09)
  卅六、答婆罗洲郭心娴居士五则  (2007-12-09)
  卅五、七答丹戎马林心静居士七则  (2007-12-09)
  卅四、答雪州陈松泉居士二则  (2007-12-09)
  卅三、六答丹戎马林颜居士四则  (2007-12-09)
  卅二、答星洲刘心兰仁者四则  (2007-12-09)
  卅一、答星洲刘心光居士七则  (2007-12-09)
  卅、五答丹戎马林颜心静居士二则  (2007-12-09)
  廿九、答丹戎何心平居士一则  (2007-12-09)
  廿八、答新加坡黄心重居士八则  (2007-12-09)
  廿七、答峇株巴辖周文成居士五则  (2007-12-09)
  廿六、再答陈达成居士二则  (2007-12-09)
  廿五、答新加坡陈达成居士四则  (2007-12-09)
  廿四、答怡保徐向前君八则  (2007-12-09)
  廿三、再答玉容居士一则  (2007-12-09)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