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 佛教分类
三藏经典 课题文章 智慧法语 佛教故事 文集 文学空间 书籍下载

 搜索。。。

 菩提文库最新
·我可以称台湾中国人
·不令六根流尘
·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轮回中的亲人,仇人—
·人间处处为道场、生活
·“是非”+ - x ÷
·持素与因果
·佛教最慈悲的礼物--
·因果是迷信的吗?
·自杀是灾难的开始

 菩提文库热点
·佛陀的故事(图文)
·上香的正确方法
·认识拿汀斯里卢翠婷
·[马来西亚] 新闻自由的
·净化你的心灵——佛家
·吉祥经
·放生积福 拿汀斯里卢翠
·供香的方法
·胡因梦真面目 我的半
·佛陀的一生(漫画)

  首页 > 菩提文库 > 文集 > 竺摩长老 > 佛学问答集一
四十二、答柔佛丘文豪居士九则
作者:竺摩长老 发布时间:2007-12-09 来源:佛学问答集一  点击:

    问一:佛家主张不杀生,故出家人吃素不吃荤;但素菜之植物亦有生命, 如何不禁呢? 
    答一:生命与生机不同,素菜植物,是没有情识的,只有生机,没有生命 ,故不须禁制。吃素是为扩展仁慈之心,旨在戒除血食。

    问二:有病吃药,方剂里亦有动物,算不算杀生? 
    答二:新杀作药不宜;若药店里旧已储备,为调身修道或作事,不得已用 之,不为我杀,意与五净肉相通,不为嗜食故杀,不算违犯。

    问三:据今日科学家研究,水中多有细虫,那 喝水煮水岂不是也犯了杀 生?难道修行的人,水都不该饮吗? 
    答三:佛在世时,科学未发达,但佛的经律上已有记载:「佛观一钵水, 八万四干虫,若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故佛制饮水,必先用布滤,即为避 免杀生。如现在的自来水,曾经淘滤手续,故不妨直饮。又律有故杀误杀,故 杀犯戒,误杀不犯。我们尚无天眼,不见水虫而饮,亦同误杀。至饮水先持咒语,寓有超度之意,其义幽微,一言难尽。 

    问四:余家环境不洁,蚊子甚多,每每侵犯家人,家人遇之者均置之於死 地;我因教旨「不杀生」,末敢轻易伤害,常被家人非难。有时我亦觉得蚊子 很可恨,无故侵犯我的安宁,不但吸了血,且能传染疾病。怎样处置好呢? 
    答四:佛主戒杀,即欲吾人养成仁爱,扩为慈悲,由人及物。小动物尚爱 护不伤,何况人类?人人保此仁爱,防微杜渐,世界即无战争。故蚊子虽极可 恨,亦宜尽量避免杀心,盖凡有生命之物,遭遇杀害,各极痛苦。蚊子虽小, 其侵犯人体,为生活挣扎的情形,亦如人类中之弱者与强者争食,弱者常为强 者格杀一般惨痛,吾人设身处地,又作何感想?昔日白龟年通禽兽语,道经潞州 ,太守慕名留之,将杀羊设宴款待。忽见羊过厨前,鞭之不走,叫声甚惨。太 守奇之,举询龟年。龟年谓「羊说腹中有子,待其子出,甘愿受死,不欲小儿 未生,先遭摧残」。後羊果生二子,绕母羊膝,活泼可爱,俨然如人,太守由 此戒杀。动物不能语言,常以动作表示意思,蚊子虽小,饥饿求救之情,何独 不然!人若细思,何忍杀之?至疾病寿夭,亦有前因,非尽关传染,何必斤斤 乎此!况能清洁环境,蚊蚋不生,亦是根本卫生之法,好过扑已再生,则扑不 胜扑矣。

    问五:我们读书作文,运用思想,皆在脑子,何以通常皆言心想东西,是否有误? 
    答五:运用思想,由脑而不由心,通常视之,亦是对的;但无心根本亦不 能思想,如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故构成思 想,心脑应有互相关系。又科学家谓大脑为物质,与佛学所说六根之根(净色 根)相类,属於物质;其运用思想者乃属意识,不是属於物质的根或脑。唯识 学谓「愚者难分识与根」;可深长思矣。 

    问六:尊著维摩经讲话序文有曰:「佛教的根本思想有二:一是出世思想 ,一是入世思想;前者是小乘佛教,後者是大乘佛教」。何以前者为小乘佛教 ?後者为大乘佛教? 
    答六:前者出世思想指小乘佛教,因小乘声闻悟四谛法(苦、集、灭、道 ),知世间苦速疾自修,厌离世间,以求解脱,故成出世;後者入世思想指大 乘佛教,因大乘菩萨虽亦知世间法苦、空、无常、无我,但不为个人快乐而求 解脱,乃先发胜愿,牺牲自我,广建净业,普度众生,离苦得乐,方成自己的 解脱。故菩萨的热情、愿力、精神,是由出世而入世的,代表了大乘佛教,以 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

    问七:当对长辈们写信或说话时,是否须拘礼节? 
    答七:宜有相当礼貌才合理,但亦不必过於拘泥。

    问八:抱独身主义,是否违反天性? 
    答八:独身亦属人之个性自由,无所谓违反天性。但若把性做性欲解,或 以为独身是违反生理;若把性做理性或佛性解,则独身无有牵累,专志工作事 业,正可拓展人之天性,使之提高向上,无限扩展,成贤成圣,实无违反可 言。 

    问九:常有对佛教误解的人讥讽我,将何以处置他? 
    答九:应将自己所知道的佛理向他解释。如果他仍不信而讥讽,亦以善意 对之,不可以恶意反报,保持我佛教徒慈忍仁爱之高格。他不能信佛,是善根未 熟,机缘未到,不可相强。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四十一、答丁州赵志城居士一则  (2007-12-09)
  四十、答彭亨李达居士一则  (2007-12-09)
  卅九、答缅甸张心道居士二则  (2007-12-09)
  卅八、答峇株黄文成居士二则  (2007-12-09)
  卅七、答柔佛黄文耀居士八则  (2007-12-09)
  卅六、答婆罗洲郭心娴居士五则  (2007-12-09)
  卅五、七答丹戎马林心静居士七则  (2007-12-09)
  卅四、答雪州陈松泉居士二则  (2007-12-09)
  卅三、六答丹戎马林颜居士四则  (2007-12-09)
  卅二、答星洲刘心兰仁者四则  (2007-12-09)
  卅一、答星洲刘心光居士七则  (2007-12-09)
  卅、五答丹戎马林颜心静居士二则  (2007-12-09)
  廿九、答丹戎何心平居士一则  (2007-12-09)
  廿八、答新加坡黄心重居士八则  (2007-12-09)
  廿七、答峇株巴辖周文成居士五则  (2007-12-09)
  廿六、再答陈达成居士二则  (2007-12-09)
  廿五、答新加坡陈达成居士四则  (2007-12-09)
  廿四、答怡保徐向前君八则  (2007-12-09)
  廿三、再答玉容居士一则  (2007-12-09)
  廿二、答颜玉容居士三则  (2007-12-09)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