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 佛教分类
三藏经典 课题文章 智慧法语 佛教故事 文集 文学空间 书籍下载

 搜索。。。

 菩提文库最新
·我可以称台湾中国人
·不令六根流尘
·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轮回中的亲人,仇人—
·人间处处为道场、生活
·“是非”+ - x ÷
·持素与因果
·佛教最慈悲的礼物--
·因果是迷信的吗?
·自杀是灾难的开始

 菩提文库热点
·佛陀的故事(图文)
·上香的正确方法
·认识拿汀斯里卢翠婷
·[马来西亚] 新闻自由的
·净化你的心灵——佛家
·吉祥经
·放生积福 拿汀斯里卢翠
·供香的方法
·胡因梦真面目 我的半
·佛陀的一生(漫画)

  首页 > 菩提文库 > 文集 > 竺摩长老 > 佛学问答集二
廿六、答水生先生三则
作者:竺摩长老 发布时间:2007-12-11 来源:佛学问答集二  点击:

问一:农夫耕种翻泥除草难免杀到虫类;普通人洗米洗菜有时会浸死一些虫类;扫地有时会将蚂蚁扫死;如此,普通人要持不杀戒,岂不是很困难吗?
答一:农夫与普通人未受五戒,则谈不到戒杀;若已受五戒之杀戒,则须注意以免伤杀有生命的动物,不可明知故犯;但如耕种,扫地,伤害生命,出其不意,律有「不知不犯」之明文,若知而故意去犯,有意杀它,即成犯罪。洗米洗菜,持戒之人,宜眼看手洗,眼看见有虫类,提起丢在草地,任它自己去求生路,则亦无犯。或有措手不及,而遭伤害,亦应惭愧纤悔,或诵往生神咒,冀其度脱,即不伤慈心,不算违犯。

问二:假如一个耳聋之人,在他耳末聋前,从未听过佛法,并不知有「往生极乐净土」这回事;则他到临终时,善知识要向他开示念佛往生,也是没办法的,那么这种人岂不是没福往生西方净土了吗?
答二:念佛往生,说易甚易,所谓「不用三只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即不必你三大阿僧只劫勤苦广修福慧,只要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大字洪名,便可以创出另有天地的净土了;然而说难亦很难,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耳聋之人,在「学佛的八难」中为「盲聋哑难」,即聋子听不到,哑子念不出,是他们自己过去造的罪业障住,且平时都不知道念佛,你想他临终能听知善知识的教导,能多念佛往生,也就大难了;不过佛经也有说过,一个人临终能遇到善知识开导助念,必定过去已有种善根种子,平时虽被耳聋之业力所覆障,不闻不知;但到临终时遇善知识的增上助缘之力,善根「种子」发生「现行」(起作用),可能亦会领解念佛向善的意念,只此一念善念,亦可有往生的希望,因为临终难得善友,他能得到呀!平常有生来聋哑之人,甚么都未闻未知,但我们举手示意的动作,他能懂得,亦是司空见惯;那么你能断定他平时看见了佛像,见人礼佛,口动念佛,他都不懂是甚么意思吗?而且亦有跟人合掌礼佛的。即凭这点,亦不能断定其完全不懂,或临终遇善知识开导,便无缘往生。况人虽因业障各别,六根具缺不同,而其同一的佛性灵觉并未失去,这也足证明临终遇缘,善念一生,亦不无别出乾坤的机会了。

问三:药师经中有说:「曼殊室利!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净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如果病苦者要达到这种目的,是否要有这样的条件:倘是作恶的人要有悔过之心,要有信心,要有常服所持之咒水,要不是定业? 
答三:经中只说用食,或药,或无虫水咒後服食除病,说的是病人,并未说是恶人。信心当然是要的,病者若无敬信之心,效力就差。咒百八遍,服食除病,如属业深病重,再咒百八遍服食。好了就算,也没有说到「常服所持之咒水。」定业,是难免的;但以咒力,方可免除。如瑜伽念诵中说:「定业不可转,三昧加持力,无始诸障难,一切皆消灭。」这是破定业真言,由持咒与法相应而得定水,则一切罪愆,皆可洗涤净尽了。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六十六、附许教授来函  (2007-12-13)
  六十五、答许云樵教授一函  (2007-12-13)
  六十四、答无用居士二则  (2007-12-13)
  六十三、答新金山梁君四则  (2007-12-13)
  六十二、答马大学生二问  (2007-12-13)
  六十一、答星洲郑清玉居士三则  (2007-12-13)
  六十、答砂劳越潘君居士六问  (2007-12-13)
  五十九、答香港李居士一则  (2007-12-13)
  五十八、答林心鹏居士一则  (2007-12-13)
  五十七、答澳洲廖社长六问  (2007-12-13)
  五十六、答承志学友五问  (2007-12-13)
  五十五、答柳心存君三则  (2007-12-13)
  五十四、答心芳仁者三则  (2007-12-13)
  五十三、答心泓仁者三问  (2007-12-13)
  五十二、答郭冠俦心隆居士一则  (2007-12-13)
  五十一、答陈心升居士十则  (2007-12-13)
  五十、答雅明居士五则  (2007-12-13)
  四十九、答陈心称居士三则  (2007-12-13)
  四十八、答永 居士五则  (2007-12-13)
  四十七、答心春仁者三问  (2007-12-13)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