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 佛教分类
三藏经典 课题文章 智慧法语 佛教故事 文集 文学空间 书籍下载

 搜索。。。

 菩提文库最新
·我可以称台湾中国人
·不令六根流尘
·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轮回中的亲人,仇人—
·人间处处为道场、生活
·“是非”+ - x ÷
·持素与因果
·佛教最慈悲的礼物--
·因果是迷信的吗?
·自杀是灾难的开始

 菩提文库热点
·佛陀的故事(图文)
·上香的正确方法
·认识拿汀斯里卢翠婷
·[马来西亚] 新闻自由的
·净化你的心灵——佛家
·吉祥经
·放生积福 拿汀斯里卢翠
·供香的方法
·胡因梦真面目 我的半
·佛陀的一生(漫画)

  首页 > 菩提文库 > 文集 > 竺摩长老 > 佛学问答集二
四十四、答蔡建好居士七问
作者:竺摩长老 发布时间:2007-12-13 来源:佛学问答集二  点击:

问一:有人问我,佛教「非空非有」的道理到底有没有,是甚么意义?我一时不知怎样对答,就拿空气来做比喻,空气虽然看不见,不可捉摸,却是有的。不知对不对?
答一:「非空非有」是义指中道的理性,不落执著,若有执著,落於空有,即非中道。中道亦是性空的,不过这非空有之空,乃是无得正观的真空,唯证方知,非思量分别所能到。无形无相,又非无物,很难说明。你用空气来作比,亦可依稀彷佛,因空气是普遍性的,中道真理亦是普遍性的;空气不可捉摸而恍惚有物,中道真理亦是无形无相,与非空洞无物:不过不同的空气还是世间的有为法,乃有生灭,而中道性空真理是出世净智所显的无为法,是不生不灭的。

问二:楞严咒偈语有「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於此取泥洹」句,怎解?
答二:泥洹即是涅盘之异译,意义与涅盘一样。这是阿难尊者在佛讲楞严经时发的大愿:「如果这世界上尚有一人未成佛,我阿难终不自己先入涅盘享受快乐。」这与地藏大士的「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意义,不相上下。

问三:「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句,又作何解呢? 
答三:又云「舜若多」,华译为「空性」。梵语「烁迦罗」,华译为坚固,这即是说:「空性是不会灭亡,即使空性都可以销亡,而我阿难对佛所发的坚固信心,是永不为逆境所动乱而退转的!

问四:什么叫做「前三三与後三三」? 
答四:这是禅机的术语,说得很抽象,只容意会,不可言传,故很难做具体的解释。古来亦有三两家的解释,各随自己的体会不同,所见各异,所解亦别。这是文殊菩萨答文书(亦名无著)禅师提的「清凉寺中究竟有多少住众」的问词。三三为九,前三三和後三三,二九十八,可解作六根,六尘,六识的三六十八界,代表信众的人数。要明白点瞎猜,亦可以这样说:那边有很多很多的信众,还都是在六根六尘六识中前後打滚。或从十八界每界中的数目详细计算出来,也就知道信众的数目有多少了。但禅理,决不是可以死板来算的。参!

问五:什么是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 
答五:罗汉证到四果,见思烦恼已断,果报色身犹在,叫做有余依涅盘。天台所谓「子缚已断,果缚犹存」。若连果缚的果报色身亦尽,叫做无余依涅盘,意思是再也没有余留的东西可依住了。

问六:为什么我读有益的经书不感兴趣,展阅小说会连吃与睡也忘记了呢?是什么原因? 
答六:是业障的原因!是劣根性的原因!有业障,读有益的经书不感兴趣,不肯向上爬;劣根性,读低级趣味的小说,津津有味,寝食皆忘,喜欢向下跌,终日跌在五情六欲中打滚。多礼佛忏悔,去掉业障,多发心求慧,转移劣根性。那时,见到小说头痛,看起佛书不肯释卷,还恨你妈妈替你生少了两只眼睛,如果是「四眼佬」,岂不是看得更快,得利益更多啦!

问七:有时看到经典的名词不明白,去参考佛学辞典,仍然不能会意,为什么我那样愚笨? 
答七:佛学辞典中解释的句子,多数是从经典中节录出来的,不够通俗,不完全在你的愚笨,不过你读书太少,亦是一个原因。大智度论:「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譬如暗中宝,无灯不能见」;这样,听经太少,亦是一个原因。可惜现在还没有人发心编一部极通俗的白话的佛学辞典,补救你的愚笨,那么你也只能向「勤能补拙」的路上走,迟早亦可以成功的。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六十六、附许教授来函  (2007-12-13)
  六十五、答许云樵教授一函  (2007-12-13)
  六十四、答无用居士二则  (2007-12-13)
  六十三、答新金山梁君四则  (2007-12-13)
  六十二、答马大学生二问  (2007-12-13)
  六十一、答星洲郑清玉居士三则  (2007-12-13)
  六十、答砂劳越潘君居士六问  (2007-12-13)
  五十九、答香港李居士一则  (2007-12-13)
  五十八、答林心鹏居士一则  (2007-12-13)
  五十七、答澳洲廖社长六问  (2007-12-13)
  五十六、答承志学友五问  (2007-12-13)
  五十五、答柳心存君三则  (2007-12-13)
  五十四、答心芳仁者三则  (2007-12-13)
  五十三、答心泓仁者三问  (2007-12-13)
  五十二、答郭冠俦心隆居士一则  (2007-12-13)
  五十一、答陈心升居士十则  (2007-12-13)
  五十、答雅明居士五则  (2007-12-13)
  四十九、答陈心称居士三则  (2007-12-13)
  四十八、答永 居士五则  (2007-12-13)
  四十七、答心春仁者三问  (2007-12-13)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