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 佛教分类
三藏经典 课题文章 智慧法语 佛教故事 文集 文学空间 书籍下载

 搜索。。。

 菩提文库最新
·我可以称台湾中国人
·不令六根流尘
·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轮回中的亲人,仇人—
·人间处处为道场、生活
·“是非”+ - x ÷
·持素与因果
·佛教最慈悲的礼物--
·因果是迷信的吗?
·自杀是灾难的开始

 菩提文库热点
·佛陀的故事(图文)
·上香的正确方法
·认识拿汀斯里卢翠婷
·[马来西亚] 新闻自由的
·净化你的心灵——佛家
·吉祥经
·放生积福 拿汀斯里卢翠
·供香的方法
·胡因梦真面目 我的半
·佛陀的一生(漫画)

  首页 > 菩提文库 > 文集 > 竺摩长老 > 佛学问答集二
五十七、答澳洲廖社长六问
作者:竺摩长老 发布时间:2007-12-13 来源:佛学问答集二  点击:

问一:佛性平等,人人可以成佛,此佛之言说也;既是清净本然,应无男女之别?只因佛像是象徵,向以男性为主;且小乘无三身之说,而大乘既有菩萨女像,如观音大士,何无女佛?此添足戏论之由来,未卜然否?
答一:佛性平等,本来清净,理固有然;但事有差别,则男女之相,亦不可不辨!佛像是崇拜之对象,同以男相为主,故女性成佛,皆已转为男相。小乘无三身之说,故成佛皆为罗汉之比丘相,并无女相;大乘有三身之说,故有古佛现示菩萨为女身,俗称「观音佛祖」,此或「女佛」添足戏论之由来,诚如所言;然中国北方五台山等处,所塑观音,皆为男相。即古来画家所画之观音,在「历代观音宝相」上下两大册中,亦有很多皆画男相。故知大士为度女性,示现女相,并非女佛。

问二:人人皆有佛性,则神识与佛性是二而一,一而二,是迷悟之分耶?神识离开肉身,即无男女之分,随业力所牵而生,然否?
答二:佛性本然,原无迷悟可言;然悟之惑尽情空,证圣成佛,迷之无明妄动,则为神识。原一不动之佛性,成为分别之神识,所谓「真妄同源」,一而二,二而一,诚然如此;但既为神识,则已与佛性截然不同,不可合而为一。至神识离开肉身即无男女之分,随业所牵而转生,此义可作二解释:一、此神识,大乘佛教即指为吾人生命轮回根本之第八阿赖耶识。吾人投胎,它最先入胎,死时它最後离开肉身。奘公八识规矩颂谓「去後来先作主翁」,即指此第八神识;但为小乘佛教所不承认,因佛在小乘经只说六识,隐含七八二识。其原因如解深密经所云:「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吾於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古德谓:「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亦指错认此神识为真性。二、在此神识本身说,它是「无覆无记性」,无有善恶,亦无形相,可说无男女之分;但此神识亦即大乘所说之「中阴身」,人死後飞舞空中,高可尺许,肉眼不见,而天眼见之,不能说无形相,而随其自身之贪爱所牵之业力,女者见父性喜爱而入胎,男者见母性喜爱而入胎,则不能说无男女之分。

问三:欲界尚有情欲,无色界已无男女相,修四禅末满五十一位,仍属分段生死,若说神识无男女,何以生在欲界,仍有情欲?
答三:上节已说及神识??阿赖耶识之本身为无覆记性,可无男女之分;但既为贪爱所染,业力所牵,轮迥流转,成为现行之神识,便不能说无男女之欲爱种子,故仍可由於欲爱之结习,生於欲界。

问四:横超三界往生净土,即胎於莲花,方合九品莲花为父母;但在未达到花开见佛悟无生,应有男女之分,然否? 
答四:构超净土,或带业往生,既是莲花托体,应无男女之相;若有男女之相,应有男女之欲,便会再受轮回,往来三界内受生死;今既横超三界,照净土教义,虽带业往生至下下品,亦不会退转娑婆,再受生死,可见西方净土,已无男女之分。弥陀经谓:「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 跋致」,不再退堕,便可证明。

问五:论文中说明「女人应转变一世为男,然後可成佛」,大乘无此说,然否? 
答五:其论文如有说明「女人应转变一世为男,然後成佛」,此则足以自破自说,而反证成「大乘之女性不能成为女佛」之理论矣。大乘经中佛记女子成佛,有转变男相,然後成佛的很多,但不限转变一世,或一世,多世不定。如大云经卷四末与天女增长为轮王,受持五戒,修习六波罗密,佛记其在未来经无量劫,当得作佛,亦其一例。或如释迦文佛前身为护明菩萨,最後一世转为悉达多太子之男相而成佛,亦是一例。

问六:大云经之女人可以成菩萨,法华经女人应修五波罗密,亦可成佛,疑似译错原经之意? 
答六:学佛不论男女,发菩提心修行,皆可成佛,想无有错,唯法华经之「女人应修五波罗密」成佛,想系「六波经密」之误译?以六度无智度为导,五度如盲,则唯修五度之事相,不契三轮体空之理性,则虽欲想成佛,恐佛亦难成矣。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六十六、附许教授来函  (2007-12-13)
  六十五、答许云樵教授一函  (2007-12-13)
  六十四、答无用居士二则  (2007-12-13)
  六十三、答新金山梁君四则  (2007-12-13)
  六十二、答马大学生二问  (2007-12-13)
  六十一、答星洲郑清玉居士三则  (2007-12-13)
  六十、答砂劳越潘君居士六问  (2007-12-13)
  五十九、答香港李居士一则  (2007-12-13)
  五十八、答林心鹏居士一则  (2007-12-13)
  五十六、答承志学友五问  (2007-12-13)
  五十五、答柳心存君三则  (2007-12-13)
  五十四、答心芳仁者三则  (2007-12-13)
  五十三、答心泓仁者三问  (2007-12-13)
  五十二、答郭冠俦心隆居士一则  (2007-12-13)
  五十一、答陈心升居士十则  (2007-12-13)
  五十、答雅明居士五则  (2007-12-13)
  四十九、答陈心称居士三则  (2007-12-13)
  四十八、答永 居士五则  (2007-12-13)
  四十七、答心春仁者三问  (2007-12-13)
  四十六、答棉兰心声居士三则  (2007-12-13)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