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 佛教分类
三藏经典 课题文章 智慧法语 佛教故事 文集 文学空间 书籍下载

 搜索。。。

 菩提文库最新
·我可以称台湾中国人
·不令六根流尘
·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轮回中的亲人,仇人—
·人间处处为道场、生活
·“是非”+ - x ÷
·持素与因果
·佛教最慈悲的礼物--
·因果是迷信的吗?
·自杀是灾难的开始

 菩提文库热点
·佛陀的故事(图文)
·上香的正确方法
·认识拿汀斯里卢翠婷
·[马来西亚] 新闻自由的
·净化你的心灵——佛家
·吉祥经
·放生积福 拿汀斯里卢翠
·供香的方法
·胡因梦真面目 我的半
·佛陀的一生(漫画)

  首页 > 菩提文库 > 课题文章 > 庆典节日
放生 -- 我佛慈悲,不舍众生
作者: 发布时间:2007-11-16 来源:马佛总资讯网  点击:

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大慈大悲,这是佛门释子的修行品德,也是佛门中人行事的准则, 更是佛教徒不可须臾忘怀的清规,因此,佛教戒律首条就规定为「不杀生」。佛教所谓的慈悲,就是要极尽可能普度众生。这里所说的众生不仅包括行想受识的人类,还包括长有羽毛鳞甲的水陆飞空,最能体现佛教大慈大悲、不舍众生精神的莫过于放生。

  放生的观念源于积善生德的思想,是对佛教戒条「不杀生」的进一步弘扬,它标志着佛门释子已从消极的不伤害一切生灵,发展到积极的爱护一切生灵。作为一种习俗,放生并非来自于西天佛教,在中国古代世间,远在佛教传入中国前,就已有了放生的风气了。据《列子·说符》篇记载,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民间就有正月初一放生的习俗,《说符》说: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善!」

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在当时不仅有放生,而且还有专门捕鱼鸟之供放生的。不过民间的放生,主要是有意表示对生灵的恩惠,而佛教寺院中的放生却是与僧人的修行觉悟联系在一起的,主要体现出家人以慈悲为怀的精神和求得善佛教的观念。

  佛教的放生习俗,一方面受中国民间习俗的影响,另一方面主要还是来自于佛教经藉的提倡和弘扬。据佛教典籍《金光明经》卷四《流水长者子品》记载,流水长子者曾路过一个水池,水池中的水将要乾涸,水池中的十千鱼也将枯死,这时,流水长者向池中施水放食,救活十千鱼,然后又对着池中之鱼说十二因缘法,并称南无过去宝胜如来名。后来十千鱼俱生忉利天,知道自己前生为鱼,并得知流水长子者为它们施水、放食、解说十二因缘、称宝胜如来名号诸事。于是,它们为感谢流水长子者的救命之恩,纷纷拿着真珠璎珞,来到流水长子者的家中,奉宝散花。流水长子者就是释迦牟尼佛,十千鱼就是十千天子。这大概就是佛教放生的来源,所以佛门中人对此十分重视,认为这段记载「为放生最初典型」,此经亦为「放生切要尊法」
(1)

  佛教提倡放生,当首推《梵纲经》,在该经第二十卷中不行放生戒说:「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又说:「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后来,不少佛教经籍如《杂宝藏经》等,记述了大量放生而得到善报的故事,劝导人们去拯救那些濒于死亡或被羁禁起来的生物。正是在这样大力的倡导下,放生也就成了佛教的一种习俗,并形成了一套固定的仪式。

  寺院在举行放生时,一般要先选择一块空地,而南而设几案,案上设置杨枝、净水、醒尺,法师与施主互相作礼,其他僧众用怜悯的眼神看着放生之物,以示慈悲,并念三宝有大威力,能救援这些放生之物,然后,法师手执香炉说:

一心奉请,光明会上,诸佛菩萨,十方慈父,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天龙神祗,现在道场,加持此水,具大功勋,洒沾群品,令彼身心清静,堪闻妙法。柰麻观世音菩萨。

在念这些放生词时,僧众人人合掌立于案后,仔细聆听,当法师念到最后一句时,僧众们便齐声应和,连诵三遍,然后又齐诵《大悲咒》三遍。接着法师又手执香炉,仰头向释迦牟尼、阿弥陀佛等佛和菩萨进行念诵:

十方三宝,释迦本师,弥陀慈父,实胜如来。观音菩萨,流水长者子、天台、永明诸大士等,唯愿慈悲,证知护念,今有诸众生等,为他网捕,将入死门,幸值某甲修菩萨行,发慈悲心,作长寿因,行放生业,救其身命,放使逍遥。此丘某甲仍顺大乘方等经典,授与三归,称扬十号,复为宣说十二因缘。但以此类众生,罪障深重,神识昏迷,仰乞三宝威德冥加,哀怜摄受。

说到这里,法师抚摸一下醒尺,然后高声说「三归依」:「现前诸众生等,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连说三遍,施主与僧众也一起齐和三遍。法师又接着说:「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也是三说三和。说完三归依后,就表明被放生之物受了三归依,成了佛教的信徒,所以法师对着放生之物继续说:「从今已后,称佛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称法为师,更不归依外道典籍;称僧为师, 更不归依外道邪众。」三说三和后,法师还要给被放生之物念宝胜如来十号功德,其念词为:

佛子等,归依三宝已,今当为汝称扬宝胜如来十号功德,令汝得闻,如彼十千游鱼,即得生天。等无有异。柰麻过去宝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大夫,天人师,佛,世尊。

三说三和,然后,法师又向被放生之物说十二因缘:

诸佛子,我今更为汝,说十二因缘生相灭相,令汝了知生灭之法,悟不生灭,同于诸佛,证大涅盘。

说了这段开场白后,法师就具体地念诵十二因缘生相灭相,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等等。连说三遍,法师手抚法尺,继续说道:

  诸佛子,我今依大乘经,授汝三归十号,十二因缘已竟,今当为汝对三宝前,发露罪愆,求哀忏悔。愿汝罪业,一切消除,得生善处,近佛闻法,汝当至心,随我忏悔。

  说完,法师就开始念诵忏悔词:「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念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悔。」三说三和后,法师就大声唱道:「柰麻清凉地菩萨摩诃萨。」三唱三和,然后就准备放生。这时,一位僧人先向佛行礼,随后就端上早已准备好的净水,用杨柳枝蘸满净水,遍洒在被放生物的身上,这时,法师要为被放生物祈祷祝福,愿它们优游自在,获尽天年,永远不遭受恶魔吞噬,永不被网捕,并祝愿施主现生如意,他报随心,菩提行愿,救苦众生,当如已想等等,然后,僧众要大声齐诵《经咒》、《往生咒》等,并敲打法器和木鱼等,就在这样一片诵经与法器的敲击声中,鳞甲水族被放生于水中,羽毛飞禽被放飞于天空,待被放生之物放生完毕时,法师还要念诵道:「上来放生功德,四恩普报,三有均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十方三世一切佛,一 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这样,整个放生活动即告结束。

  如果是盛大的放生会,由于不能将对被放生的生灵一一作法,便由僧人对着所有将放生的生灵同施三归依,称杨宝胜如来十号功德,宣说十二因缘等,到放生开始时,僧众与俗人一起进行放生,如果遇到规模宏大的放生会,到放生开始时,就会看到群鸟扑扑升空,鱼鳖咚咚入水,情景颇为壮观。

  放生之物, 寺院一般随到随放,没有时间拘限,以免伤害生命,因此,寺院一般都建有放生池或放生所。凡是由施主送来的准备放生的生灵,先由施主与僧人一起送到佛像前焚香,念诵三归依放生法,属于飞禽水族,就地放生。如果欲放生之物是牛、羊、鸡、鹅等,必须按照雌雄的不同,分别关栏存放,不能混在起,然后由寺院指定专人负责饲养。像古代在寺院中设置的「鸡头师」、「牛头师」、「羊头师」等下等职事僧,就是专门负责家禽家畜的饲养管理。这在佛教的《生所规约》中有着详细的规定。按照《生所规约》规定,对饲养在寺院中的生灵要每天为此,佛教寺院制定了严格的家禽家畜的饲养管理条约,检查、登记,如果有不幸死亡者,要告知库房客堂进行查验,然后安葬,不可随便乱扔;凡是新来的放生生灵,开始时必须另外安置一个地方,到晚上才能与原来饲养的生灵放在一起;对饲养的生灵一日喂食二次,而且喂食的食盘必须乾乾净净,不能让粪泥践污盆食;放生所应经常乾乾净净,不得让其臭气难闻,牲口身秽;放生池中不能将食肉性鱼与非食肉性鱼类放在一起,应该另外设池安放,如池中不能放黑鱼、鲸鱼、汪剌、黄鳝、团鱼等,以免伤害其他鱼类,也不能放螺蛳,因为青鱼食螺蛳等;放生池中的水一定要经常保持盈满清净,不得将洗刮的油腻及糟糠等物倒入池中,也不得将池中之水挑动别用等等。如果家禽被盗或猛兽咬死,负表饲养管理家禽的职事僧还要受到一定惩罚,或罚钱,或被罚出院等。正是在寺院的精心照看下,这些被放生的家禽家兽将在寺院中终其天年。这样既保护了生灵又修炼了僧人的慈悲之情,所谓「护生灵而修慈行也」正是对「放生」意旨的的准确概括。由此可见,佛教寺院真正贯彻了慈悲为怀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佛门普度众生的弘愿。

  佛教对放生的提倡和身体力行,使得放生在中国真正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和习俗,从官方到民间,放生之风大盛,也十分流行。三次舍身入寺为僧的南朝梁武帝,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心奉佛,并将佛教的放生习俗带给了朝中的王公贵族,当时临汝侯渊猷曾大行放生之举,著名文士谢徵为此还专门作有《放生文》,梁元帝时在荆州还有专门的放生亭等。佛教天台宗的创始者智更大力提倡放生,他买断扈梁,禁止在海上捕鱼,当时天台山麓临海而居的老百姓,受智影响,也舍扈梁六十三所为放生池,因此智(又称智者大师)被称为汉地大规模放生的第一人
(2)。唐宋以后,放生之风愈演愈烈,无论朝廷还是民间都十分热衷于放生活动,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三记载,唐乾元二年(七五九),唐肃宗以天下至尊的皇帝身分下诏修建放生池,以便放生之用, 一时间各地大建放生池,不久,在全国就迅速地建起了八十一处规模宏大的放生池。著名书法家颜真卿还特地为此撰写了放生池碑文,其文曰:「环地为池,周天布泽,动植依仁,飞潜受护。」宋真宗天禧元年(一○一六),真宗又步唐肃宗之后尘,下诏重修天下放生池,并禁止在淮州郡淮水下上五里内捕鱼。天禧三年(一○一八), 杭州天竺灵山寺慈云大师上奏朝廷,以西湖作为放生池,在四月八日佛诞节时,大行放生会,放鱼放鸟,最后得到朝廷恩准。天圣三年(一○二五),四明山延庆寺法智大师奏请在佛诞节时放生,来为圣上祝寿,并请求以南湖为放生池。枢密使刘均还奉敕为此撰写碑文,说载了这一盛事。

  民间放生活动丝毫不亚于朝廷,《西湖老人繁胜录》中描述了南宋佛诞节时在西湖举办的一次放生会,书中说:

府主在西湖上放生亭设醮祝延,圣寿作放生会,士民放生会亦在湖中。船内看经、判斛、放生;游人湖峰上买飞禽、乌龟、螺蛳放生。诸尼寺僧门车上扎花亭子并花屋,内以沙罗盛金佛一尊,坐于沙罗内香水中,扛台于市中。宅院铺席诸人浴佛求化。

从此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是多么空前的盛况,多么热闹的场面。文人士子,平民百姓,都乘船游于湖上,各忙其事,各行其事,有看佛经的,有施食的,有放鱼、龟入水,放鸟上天的。在四湖上还设有放生亭,各地官员在里面祈祷;到处都是卖飞禽、乌龟、螺蛳的小贩,供游人买去放生。

  一般来说,佛教的放生应随时举行,但实际上,作为一种习俗,大规模的放生活动大都在岁末、佛诞日等日子里举行。放生的地方,一般都选在天然湖泊或江河,称作放生池。举行放生会时,僧人尼姑、官吏百姓、文人游子,都会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地赶来放生之地,举办隆重热闹的「放生会」从上述《西湖老人繁胜录》中的记载,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注释

(1)《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五引。
(2)参见周叔迦《佛教基本知识》第四十三页,中华书局一九九一年七月版。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放生积福 拿汀斯里卢翠婷爱心献禽畜  (2009-08-27)
  08 为何放生、如何放生  (2007-11-30)
  佛教的生态理念和实践  (2007-08-28)
  佛教的生态实践观  (2007-08-27)
  [马来西亚] 以智慧与慈悲来放生   (2007-08-25)
  放生文化的初步研究  (2007-08-25)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