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 佛教分类
三藏经典 课题文章 智慧法语 佛教故事 文集 文学空间 书籍下载

 搜索。。。

 菩提文库最新
·我可以称台湾中国人
·不令六根流尘
·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轮回中的亲人,仇人—
·人间处处为道场、生活
·“是非”+ - x ÷
·持素与因果
·佛教最慈悲的礼物--
·因果是迷信的吗?
·自杀是灾难的开始

 菩提文库热点
·佛陀的故事(图文)
·上香的正确方法
·认识拿汀斯里卢翠婷
·[马来西亚] 新闻自由的
·净化你的心灵——佛家
·吉祥经
·放生积福 拿汀斯里卢翠
·供香的方法
·胡因梦真面目 我的半
·佛陀的一生(漫画)

  首页 > 菩提文库 > 佛教故事 > 居士事迹
共修同心圆—陈震平的好因好缘
作者:采访:汪劭徽/访 照片提供:陈震平 摄影: 黎春儿 发布时间:2008-07-12 来源:《普门》第85期 2007年2月  点击:

随缘安住,在因缘的无常变化中仍能感到欢喜自在,尽情地享受这难得的旅程。婚姻之道,也如是。

  从最初的投机、甜蜜,慢慢建立起越来越熟悉亲密的关系之后,必然会发现双方更多的优缺点。震平认为,这时就看双方如何面对调整了。
  「以前我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要求对方,比方说我会要求太太更精进于学佛,希望两人能在菩提道上共成长,却因此导致摩擦连连、纠纷不断。」太太的内心感到很不舒服,这也让当时的他懊恼又生气,心想:「我这可是为你好喔,你不只不领情,还要闹情绪!」

  还好佛法的中道思想让他及时从情绪中抽身而出,避免马上掉入极端的结论。开放的心,静观其中因缘,才能看到事情的更多面向。

  很多沟通问题都是因为双方都各持己见,只想宣泄内心的不满埋怨,却没有人要当听众或尝试同理对方的感受。当他觉知自己的要求不合理时,就主动心平气和地与太太沟通。这才豁然了解,自己虽是出于善意,却给对方带来委屈、压力,「后来我不再给她这种不必要的沉重包袱,她反而乐于跟随我亲近佛法。」

  原来我们只需要当一块性能佳的磁铁,就能轻易地集铁沙粉于一处,效果远胜于努力地拉拢说服。自此震平就深信,只要做好自己,自然能吸引对方跟随我们的脚步。人心总是柔软的,当对方感受到我们发自内心的关爱,她也能更开放自己自愿去接受或作出调整。

从犯错迷惑中成长
  其实他很感谢身边的另一半,让他更清楚地看到自己身上一直不愿面对的不完美。「对方扮演的角色只不过是一面镜子,将自己不想承认的行为情绪全都显现出来,因此而无所遁逃」

  如果不愿碰触那些问题,则永远也找不到情绪的根源。「佛陀说的四圣谛:苦、集、灭、道是我最受用的指南。」如实觉知自己内在的情绪,观照心理模式如何操作,继而了解造成情绪生起的因缘,才有办法超越困扰人的情绪问题。如果采取逃避的态度,那些问题则将会如影随形。

  震平体悟到:「只有深刻地去感受那不舒服的情绪,才能真正拥有改变的勇气和力量。」他强调,所谓如实觉知,是不偏于任何一方。我们不应只着重在有待改进之处,坦然承认及接受自己的优点,会让我们更有力量作出适当的调整。

  「当我能够接受自己也会犯错时,就更懂得体谅另一半,允许他人也可以有偶而犯错的空间。懂得爱自己,心也会变得更加柔软,更懂得爱别人。」爱自己,不是将自己改变成理想中的完美无缺,或变成一个自私的人,而是如实接受自己当下的优缺点,透过爱来推动自己走向自我圆满。他笑说:「其实,我也在学习不要以过多的条件和约束来『爱』对方。」

  纵然恋爱甜蜜期已久远,震平还是认为:「婚姻中是要有爱情的。」因此,他偶尔还是会买些小礼物送给太太,小小的惊喜紧紧联系着彼此的爱意。「佛陀在<善生经〉中早巳明确给予指引,其中有提到为人丈夫者应该提供衣饰给妻子。」

  他不讳言,曾经一度经历内心的挣扎、冲突,因为总是以出家人的心态及生活方式来要求身为在家人的自己。将两者角色混淆的结果,不只困扰了自己,也造成另一半的不愉快。

  「后来从经典中,我才了解佛陀说法的内容以不同对象而有所分别。出家人修出离心为主;在家人也要踏实地把各自角色扮演好。除了〔善生经〕,尚有其他经典教导我们如何建立幸福美满的婚姻、如何规划家庭财务管理等事项。」

  佛陀并没有规定在家人不能拥有一丝爱欲,而是必须有所节制,不至上瘾。他后来才明白,每个人都有权利自由选择今生要以出家或在家的身分来完成使命,一旦作出选择,就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及责任。在家人要学习的,是淡化对一切事物的染著,而非视爱欲为仇敌。

亲证佛法的受用
    曾经的挣扎矛盾,就是成长最好的养分;曾经的迷惑,也加强了他对佛法的掌握。

    每一次犯错,都是改善自己的机会,越早显现,则越容易调整。震平将之比喻为:「像盛过咖啡的杯子,马上清洗很容易洗净;放久了就需要比较费神费时,甚至需要清洗剂的帮忙,才能将污迹清除。」

    他常常藉佛陀展现的真正慈悲来提醒自己:「佛法中常捉到的Ehipassiko,要我们『亲自来看』,不要轻信听闻的一切。佛陀常说,如果体证到佛法真的有助于减轻烦1宙,让你安祥自在,你才来修学。若其他宗教才能让你受益,你就去吧! 」

    这份无条件的爱,无界线无边际的宽容,他觉得也应该实践在两性的相处中。

在他的想法中,真正爱一个人,不是因为对方的好才会想要给予爱;自发纯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因此他也领悟,所谓佛化家庭,并不是要有怎样的一套方式或条规,而是在生活中实践佛法的精神,将个人的贪染执著摒除在外。

    听他娓娓道来这一路的学习,他一直强调:「我自认仍是一名凡夫,还在学习的阶段,身口意或许还有不如法的地方,大家要记得『依法不依人』,我们要依循的是佛陀的教诲」。

然而,他确实让我们看到,爱情和婚姻,也可以是在菩提道上成就我们的好因好缘。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