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 佛教分类
三藏经典 课题文章 智慧法语 佛教故事 文集 文学空间 书籍下载

 搜索。。。

 菩提文库最新
·我可以称台湾中国人
·不令六根流尘
·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轮回中的亲人,仇人—
·人间处处为道场、生活
·“是非”+ - x ÷
·持素与因果
·佛教最慈悲的礼物--
·因果是迷信的吗?
·自杀是灾难的开始

 菩提文库热点
·佛陀的故事(图文)
·上香的正确方法
·认识拿汀斯里卢翠婷
·[马来西亚] 新闻自由的
·净化你的心灵——佛家
·吉祥经
·放生积福 拿汀斯里卢翠
·供香的方法
·胡因梦真面目 我的半
·佛陀的一生(漫画)

  首页 > 菩提文库 > 课题文章 > 各国佛史
现代泰国佛教与社会浅释
作者:释法器 THINOCHAI SOMSIAN 发布时间:2010-05-20 来源:  点击:

一、前言 
佛教在泰国人的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被认为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同时也是维系每个家庭、社会团体的道德规范。在总数六千万的人口中,有百分之九十五是佛教徒,百分之四是回教徒,百分之零点五是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其余的尚包括信仰大乘佛教、印度教、及锡克教等等。佛教是泰国的国教,根据宪法,国王必须是佛教信仰者;但事实上泰国是一个没有种族歧视,崇尚完全自由的国家,泰皇及政府均赞成支持所有被人民接受的宗教。在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下,全国的老百姓都能够和平和睦共同生活在一起。

然而,泰国人民能和平相处,共同历经七、八百年的历史,从这里可以探源泰国佛教的历史发展从何而至?上座部佛教如何在泰国成立的呢?既然泰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佛教为国教,那么泰国的僧伽组织与僧伽教育的发展为何呢? 
它和社会间的互动关系如何?想必这将是泰国发展的主要特色之一,之后谈到泰国佛教与现代社会之型态,在此以著名的泰国佛史比丘所提的观点来作为探讨主轴,如是能具体的来说明泰国目前的社会状态,如下将开展出现在泰国佛教与社会之相貌。

二、佛教在泰国的历史发展 
(一)、佛教的发展与南传
佛教起源于印度,由释迦牟尼佛所创立,释迦牟尼佛属于释迦族,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大约为西元前六世纪的人,原是迦毗罗卫国的一位王子,二十九岁出家努力修行,三十五岁证悟成佛道后,四处讲经说法四十五年,在八十岁时入涅槃。他所教化的区域,主要是在古印度恒河流域的中游一带。

释迦牟尼佛创立了比丘和比丘尼僧团。在他涅槃之后的第一年,他的上首弟子摩诃迦叶主持,召集了五百位长老于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在阿阇世王的协助之下,结集了佛陀生前所说的教法。这次的集会把当时诵出的教法分为毗奈耶(戒律)和达摩(法)两大类(律藏和经藏)。达摩被编成五集,即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及小部。这些经典和戒律编好之后,分别付托一些教师传授弟子,使其用口授的方式代代保存下去。

但在第一次结集时,比丘们对于“微细戒”问题展开争议,大家的意见不一致,如是形成佛教分裂的开端。在摩揭陀国王朝以后,续为难陀王朝时期,亚历山大入侵印度,使印度思想受到西方的侵入,在孔雀王朝时期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将佛教奉为国教,举行第三次结集以后,即分派弘法大师四处向外传播发展,使佛教的势力范围拓展到许多地方,向北方流传的,经过中亚传到中国内地,再传到韩国日本越南等地,属于北传佛教,从中亚丝绸之路传到西藏,属于藏传佛教,向南方流传的,传到斯里兰卡,然后再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寮国,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地区,属于南传佛教。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原始佛教也随著当地文化之影响,这也是导致佛教继续分裂的重要因素。因此南传佛教之转变形成两大体系,即是大众部与上座部,这就是所谓的部派佛教的成立。

(二)、佛教在泰国的成立
泰国立国之前,佛教已传入泰境。依泰国著名历史学者丹隆亲王(Dumong Rajanub-hab)的研究,可分为四个时期 

时期

时间

发展状况

一、上座部佛教的传入

西元前241年西元前三世纪,印度阿育王护持第三次结集后,曾派遣九个僧团传教往外地弘法。其中一团由须那与郁多罗率领前往金地。但金地方位现已不能确定,有人认为泛指下缅甸,泰人主张在泰国,以佛统为中心。西元六世纪,孟族人在佛统一带建立了堕罗钵底国,从考古遗物上判断,流传上座部佛教。此国在九、十世纪时,被柬埔寨安哥王朝所灭。

二、大乘佛教的传入

西元八世纪印尼室利佛逝王朝国势强盛,信仰大乘佛教,传教师越海传教至马来亚、泰境南部、柬埔寨等地。西元九世纪至十二世纪,柬埔寨安哥王朝兴盛,信爷婆罗门教及大乘佛教,势力伸展至泰境,如罗斛、素可泰、披迈等地。出土文物有多种佛像及菩萨像,使用梵文佛典。

三、蒲甘佛教的传入

西元1055年顷甸阿奴律陀建立强盛的蒲甘王朝后,实行佛教改革,热心推行上座部佛教。泰族人在泰境北方建立兰那和兰沧两个小国,因受蒲甘佛教的影响,信仰上座部佛教。后来兰沧一系向泰境东北发展,就成了以后的老挝。

四、斯里兰卡佛教的传入

西元1257年以前据传有一位斯里兰卡罗睺罗比丘,由蒲甘到泰南的六刊弘法,成立斯里兰卡僧团,很得国王和人民的信仰。泰人于1257年正式建立素可泰王朝(西元 1257~1436)后,即造寺供养来自六坤的斯里兰卡僧团。至此原先传自柬埔寨的大乘佛教开始逐渐衰亡,而早先由蒲甘传入的上座部也一蹶不振。

素可泰王朝建国后,即提倡弘扬斯里兰卡佛教。到第三代坤蓝甘亨王(西元1277~1317),特别致力弘布斯里兰卡佛教,于斯国通好,选派比丘或比丘自由前往斯国求戒和学习,当他们回国后,成立僧团,戒德庄严,精研三藏。不久素可泰全国就完全转信上座部佛教。以后的大城王朝(西元1350~1766)、吞武里王朝(西元1767~1783)、曼谷王朝(西元1782~至今)都以南传上座部佛教为唯一的信仰,并热心发扬。他们建寺造塔,整编经典,提倡巴利语及教理研究,建立僧伽制度,注重僧众教育。

曼谷王朝拉玛四世(西元1851~1868),即王位前曾出家二十七年,创立法宗派;而原有之僧团就称大宗派。因此泰僧团分成两派至今。由于泰国佛教的兴盛,曾影响柬埔寨及老挝。当西元1750年,斯里兰卡佛教衰微时,泰驼僧国曾受邀分三批往斯国传授戒法,复兴了斯国僧团。

三、泰国佛教的僧伽与社会脉动 
(一)、泰国佛教的僧伽组织
泰国佛教僧伽组织,自西元13世纪中叶,素可泰王朝成立,传入斯里兰卡上座部系佛教后,即成立为国教。当时僧伽组织,即由国王尊封一位德学具足精通三藏的长老为僧王,另又尊封各辅僧伽府长及地方出及僧官,形成全国僧伽行政组织系统 

上座部佛教的教义是“出世”,但其宗教实践却是相当的“入世”。在泰国的传统社会中,僧侣与信徒之间形成了互惠的共生关系:上座部佛教僧侣并不从事生产与劳动工作,生活所需完全依靠信徒的供奉作为交换,上座部佛教则承担著各种社会服务。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为信徒提供精神慰藉,即是对来世幸福的保证,使信徒们能在面对现世的苦难时,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为此,上座部佛教僧侣就是信徒们在现世的“功德福田”,透过对僧侣的供养,就能不断积累功德,从而得到更好的果报。

同时,为了给信徒以现世的精神依托,上座部佛教僧侣还结合了婆罗门教和万物有灵论的部分观念和仪式,向信徒提供诸如驱邪、镇宅、祈福、制作护符等宗教服务,并负责操办婚丧嫁娶等传统仪式。此外,由于僧侣具备相对较高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因此通常还肩负著道德教化、乡村教育、医疗保健、纠纷仲裁,以至于打井勘探、房屋设计等社区服务功能。

虽然迄今为止泰国已出现不少的宗教运动,分别遵循著不同的理念就上座部佛教的改革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但是,这些运动却基本都是边缘群体发起并主导的。相比之下,泰国上座部佛教主流僧伽体系所推动的宗教改革就明显滞后,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从比丘尼承传恢复问题的长期搁置就可见一斑 。尽管1992年泰国政府修订了《僧伽法令》,但是却并未改变自1962年以来形成的集权等级制的僧伽管理体系,这使得保守势力在泰国上座部佛教体系内长期占据强势地位,严重阻碍了宗教改革的步伐。虽然近年来僧伽的体制改革和新《僧伽法令》的制定已被提上议事日程,但可以预见的是,泰国上座部佛教的转型必将是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现在泰国僧团僧王是僧团最高领导,由是国王任命下设僧侣泰国僧伽界的一切得依照政府颁布的“僧伽法”处理,僧王的僧爵由泰皇御封,僧王为僧伽界最高领导人,僧王下设副僧王。目前泰国僧王为小乘教的教主,而副僧王则是大乘教的头领。另有一个僧务委员会,负责管理僧界事务,僧王出任委员会主席,次于僧王地位的长老,出任僧务委员会。至于僧务委员会秘书长一职,依例由宗教厅厅长出任。 
泰国佛教的僧侣行政系统划分为四大区域,大上座为区域首长,区域下设十八个部域,每个部域管辖三至四个府。僧侣最高领导为僧王,僧王下设副僧王。僧侣在泰国享有崇高的地位。凡政府和民间举行重大庆典活动,都邀请僧侣念佛颂经;拜见僧侣时,不论任何人,甚至国王、军政最高领导人,都须向僧侣合十致敬。僧侣们成群结队出外化缘时,人们捧出佳肴献给他们,然后匍匐叩拜,以示敬意。

(二)、泰国佛教的僧伽教育
现在泰国新教育制度,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管理,但全国还有一半以上的小学和中学,仍然设在佛寺里,其中也有不少由佛寺主义受国家教育部属下管理现在泰国僧伽教育可分为佛学院、巴利文佛学院、中学部佛学院、佛教大学:

(1)佛学院 
佛学院是在全国普通的设立,大部分设在规模比较大的僧众较多的佛寺里,僧众少的寺院可以到附近的佛学院就读。佛学院的课程有分初级中级和高级僧俗都可以报名入学,除课本自费其都免费的。佛学院是新出家者规定都要就读,不限年龄。佛学院开学时间是每年开学时间大约是七月结夏安居时开始到明年二月止,教学大概半年的时间。学习结束时每年举行一次全国大会考(短期出家也可以参与)考试方法都是用笔试,一天考两堂课,但考试相当的严格每年及格只占25%左右不及格的来年必须就读原级,考多数不限这是出家学佛的法的基本教育。泰国出家法师(包括八戒尼)如果想在佛教界升高自己的佛学教育必须通过佛学院高级毕业。佛学院各级人数不受限定,一班可以一百人少的五六个就可以开班。教课的老师多半是佛学程度比较高的比丘(至少是佛学院高级毕业若是巴利三级以上或佛教大学毕业),如下是佛学院课程内容 

级数

课程内容

初级

佛陀格言、佛学、佛学作文、佛传、戒律、仪规

中级

佛陀格言、佛学、佛学作文、佛弟子传、结集论、戒律、仪规

高级

佛陀格言、佛学、佛学作文、佛及佛弟子传、结集论、戒律、僧团组织章程、僧伽法

(2)巴利文佛学院: 
设置在规模大和僧众较多的佛寺里,其他佛寺的学僧实行走读。学僧课本自备,学费全免,教师的饮食及少数零用由常住供给,或向宗教厅请求补助,不许在家信众就读。每年开学为六、七月间,至次年二月终止。佛寺依照巴利皇家广场(类似国家僧团教育部)的课程规定,巴利课程为期九年,开课给比丘、沙弥和八戒尼(现有的寺庙有开访给在家居士申请入学就读)。每年学期结束时举办全国大会考一次,如下为巴利文课程内容 

级数

课程内容

授予阶位

一、二

基础巴利语文法不举行大会考

法句经注,1~8册尊称“大比丘”,(沙弥考上者,受比丘戒后,即升为大比丘。)并由僧王或国王颁赠巴利文学级僧扇。

法句经注,第1册;吉祥义明解,第1册

吉祥义明解,2~3册

法句经注,5~8册;一切善见律注,3~5册

吉祥义明解,1~2册;一切善见律注,1~2册

一切善见律注,1~2册;清境道论,1~3册

清境道论,1~3册;阿比达磨义广明;
阿比达磨附注

(3)中学部:
对象为国中至高中的沙弥,授课内容同一般中学之教育部规定,另有佛学课程之学习,毕业后,可报考大学部。

(4)佛教大学: 
现在泰国佛教大学有两所大学,皇冕大学(Mahamakut Buddhist University)与摩合朱拉隆功大学(Mahachulalongkornrajavidyalaya University (MCU)),为教授青年比丘、沙弥世间的知识及佛学知识,现在有开放给在家居士就读佛教大学,全国都有分校。皇冕大学有7个分校,摩合朱拉隆功大学有 10个分校,而两所佛教大学由国家教育部统一管理。

皇冕大学,是随法众部,皇冕大学之定名是纪念拉玛四世,因为拉玛四世未登位之前,曾出家为比丘二十七年,创立了法宗派,法宗派它的前身就是皇冕学院,到了1946改为佛教大学。

磨合朱拉隆功大学是大宗派,为了纪念拉玛五世,于1947年由大舍利寺学院改制而成的。现在这两所大学皆有开课,并授予学士学位、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目前佛教大学中设立有四个学院,如下为佛教大学开办的系所 

佛教大学开办之系所

院所佛学院教育学院社会学院人类学院
学系佛学系 
哲学系
社会教育学系 
行政教育学系 
英文教育学系 
泰文教育学系 
师资培训中心
社会学系 
政治学系 
经济学系
佛学心理学系 
英文学系 
泰文学系


入学考试方面,各大学自己独立招生考试,但在教育部规定的就学期间,大学部修业4年,研究所分为,硕士班修业2-5年、博士班修业 2-7年,硕、博士班必须要依照相关规定,提出毕业论文方能毕业。

(三)、现代泰国长老对社会的影响力
现代的泰国长老对社会的影响,以最具代表性的三位为例,来说明对于泰国的影响为何?而这三位分别是,佛使比丘长老、阿姜查长老、法藏长老。如下将以整理成表格分析之。

现代的泰国长老对社会的影响力

尊者

佛使比丘长老

阿姜查长老

法藏长老

巴利法号BuddhadāsaAchaan ChaaPhra Dhammapitaka
(P.A. Payuttho)
社会定位1.佛教传统和经典的大学者。 
2.博学许多知识领域。 
3.写禅定、比较宗教学和在日常生活应用佛法的书。
实行佛陀时代修行法门,过著传统的丛林苦行生活 而其开悟。呼吁僧团和国家重视高等教育的僧侣。
对泰国社会之影响力1.泰国佛教从简单的宗教仪式提升到透过不执著而得到和平。
2.强调所有宗教的核心或真理都是一样的。
1.强调禅修 是生活的重点。 
2.智慧是一种生活和生命存在之道。
1.泰国最致力于僧伽教育系统改革的僧侣。
2.发动“从内部改革 
弘扬理论1.自然发展的禅修内观 ,鼓励人们去看清楚,任何欲望如何使他们痛苦。 
2.正统的呼吸 
1.每个人修行都有他自然的步伐。 
2.单纯地观照内心,甚至连深刻的内观和开悟经验都不可执著,只是分分秒秒地持续这种不执著的观点。 
3.修行无非要培养一种平衡的心境,它既无所执著,也是无我的。只要有耐心地观照,智慧和祥和也会在自然的情形之下产生。
1.透过对究竟真理的领悟而获得心灵的解放。


如上所述,当代泰国长老对于社会有相当的影响力,不论是传法理论、修行法门,相对的也照顾了泰国人民的心灵净化,同时也对于世界有莫大的贡献与帮助,这是我们应学习的典范,也期许国家社会能有更多杰出的长老,来宏扬佛陀之正法,让社会安详与世界和平。 
四、泰国佛教与现代化社会之相貌 
(一)、泰国佛教现代的社会脉动
泰国立国数百年来,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王室一直是拥护佛法的,在泰国上座部佛教已全面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中最为直观的莫过于随处可见的各种佛教活动,上至国家的庆典,下至百姓的婚丧嫁娶,都离不开佛教仪式,而年节假日的礼佛和每日清晨的斋僧更是成为泰国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此外,泰国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也都有广泛地渗透著上座部佛教的深厚影响  
依据现在泰国的社会脉动来说,从历经700多年的发展以来,上座部佛教已成为泰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功德”和“业报”构成了泰国社会的普遍价值观,而“宽容”和“忍让”则体现了泰国民族精神的本质特点。自19世纪后半而言,泰国开始了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型态,包括上座部佛教在内的泰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都受到了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那么,在这一曲折而动荡的转型进程中,上座部佛教对社会变革造成了哪些影响?其肩负的社会功能出现了哪些变化?而其本身又产生了哪些改变?本文将从文化、政治和社会的角度分别就此进行探讨与分析。

上座部佛教在名义上并不是泰国的国教,宪法也明确规定泰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上座部佛教却实际上享有国教的地位与尊荣。这在制度层面上表现地相当明显,比如泰国是世界上唯一在国旗上体现佛教象征的国家,国旗的三色中,红色代表国家,蓝色代表国王,白色则代表佛教;泰国在现行的1997年宪法第9条中明文规定,作为国家象征的国王应当是佛教徒;泰国采用佛历的纪年方式,比基督教西历要早543年;泰国的法定假日中,不少是遵循佛教传统而设 

社会功能的弱化。随著现代社会专业化分工体系的日趋完善,原本是主要由上座部佛教僧侣提供的诸如教育、医疗等社会功能正在被逐渐取代,而封闭的传统村社结构的瓦解,也使得寺院的社区交流和凝聚作用减弱。

宗教认同感的下降。随著民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和社会发展机会的不断增多,宣扬安于现状的“来世业报”观念正逐渐失去市场,而上座部佛教精深的哲学思想,却又因为巴利文的艰涩难懂而难以普及,这就使得上座部佛教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涵上都开始失去新生代民众的认同。

道德尺规地位的崩塌。僧侣曾是泰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尺规,长期以来一直凭借其对自身的行为自律和精神修养,赢得世俗民众的尊崇与追随。但是,60年代以来泰国长期偏重于经济增长的社会发展模式,却导致社会道德建设明显滞后。在物质主义的渗透和影响下,传统道德和价值观正在逐步衰退,而现代道德规范却远未成形。这使得无论是世俗民众还是僧侣都陷入了道德的迷惘。对此,泰国著名的民间政治活动家素拉·司瓦拉差 (Sulak Sivaraksa)感叹道,他们(指青年人)已经不再注意佛教的伦理教育。今天的和尚们也不像从前那样洁身自好。他们中有的人抽烟,还管这叫做“药”,他们中甚至有吸毒的、私蓄钱财的。佛陀的四圣谛已经给人们淡忘了,大家已经不再强调除贪嗔和离苦及忍辱这样的教训了 。不难看出,传统的上座部佛教正面临著与现代社会间日益扩大的鸿沟,因而迫切需要通过宗教革新以适应现代要求,实现全新的社会定位。为此,不少有识之士,早已开始了多方面的努力。

(二)、现代泰国的佛教的社会关怀
现代泰国的佛教的社会关怀,依泰国佛使比丘,所提出的法的社会主义作为探讨中心,法的社会主义“可称为佛教的社会主义”,佛使比丘认为,由于纵容烦恼主宰自己,我们已远离了纯正的社会主义和自然状态,结果使人类的心智发展受到阻碍,尤其是在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发展,除了吃、睡、生育方面比动物好以外,其他与动物无异。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使我们不知事物的真相反而增加个人的痛苦,并使我们的行为愈来愈缺乏同情心,进而造成社会的病态。

 现代的社会缺乏同情心,因为人们变得自私且执著于“我”及“我所有”;忽视上帝要世人互爱的愿望,也就是说,在我们想到个人利益前,应先考虑到社会的利益。佛使比丘认为社会问题的根本起因是人类的自私贪婪,人们总是尽可能地为自己积聚财物。因此,虽然社会问题不能简化为个人问题,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是改变一个人物质化的观念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执著。

(三)、佛使比丘法的社会主义 
佛教的社会主义是以佛法为基础,根本上是佛法化的,也就是说,它不应被视为是共产主义或自由民主哲学。佛使比丘认为法的社会主义内含于事物的本质中,因此,法的社会主义(法的和合共同体dhammika sanghaniyama)这名词,可以说确切地表明个人和社会之间的道德法(戒法siladhamma)。由于当今世界人类远离了这种理想,所以我们要努力恢复这本来的状态,使理想早日实现。  

(1)整体利益
这种原则的中点是放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佛使比丘认为:在这世上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单独存在,每个个体都是群体中的一份子,不论是原子、分子、人类、社会或是宇宙都彼此相依共存。总之,这就是自然之道,或事物真正的生成之道。 所以若发生一个问题不只是 是个人的问题,而它还关连到整个社会,不管任何为社会群体所制定的制度,都是为了社会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为了个人或特定人士的利益,如果将个人利益放在社会利益之上,那么社会问题将不能有效解决,因为问题的症结就出在社会是以整体的方式来运作的。

(2)戒律和布施
第二原则指示管理个人的行为,佛使比丘认为:戒律应该被看作是最恰当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限制人类的自由,他举例说:佛陀所制定的僧团戒律,把所有的事物都连结成不可分离的群体,我们从“僧伽”这个字就知道它的意义,因为“僧伽”字面的意思是指一个和合体,而不是指单独的个人。当人们群居时,就需要一种法则把他们结合成一个和合体,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若进一步探讨就会发现,这社会群体和自然很和谐地相处在一起。例如,戒律要求的生活型态是:能知足并且合乎中道,比丘尤其必须遵守一种特别的规则:他们不能拿取多于所需的东西,假如多拿了,就是犯戒;又比丘若拥有超过三衣的衣物,也是违犯了规定。比丘只能拥有三衣一钵和一间小房间这一种教导比丘们适量拿取的理念,就是社会主义的真正基础。总之,佛使比丘他是在倡导佛陀所说的“中道”,这种中道的生活既不会过度纵欲,也不是严苛的苦行。

(3)尊重和慈悲
第三项原则,尊重和慈悲指引人们对生命具有正确的态度。

  以上所说的引导我们进入第三项原则,我将它归为对生命尊重和慈悲的原则,它承认每个人都处在互相依赖、共享所有的团体中,而每个份子也都各有其份。佛教所说的社会主义观,持平而论,也存在其他所有的宗教中,因为佛教和其他宗教都是建立在对一切众生慈爱和悲悯的基础上。由于这种精神,就产生了平等和自由,以及万物互相关连的想法。

五、结论 
佛教之渊源从印度开展,传播于世界各个国家,随著传播的路径,因此形成所谓的北传佛教与南传佛教,随著各地的风俗民情,而有不同的变化产生,其中在南传佛教中又分化成许多的部派,泰国则属于上座部。佛教传入泰国后也融入了泰国当地的文化与艺术,由于长久时间的融合与影响,而发展出泰国佛教的新文化,有别于其他南传佛教,形成了泰国佛教的特色文化。

佛教是泰国人民道德与礼仪的指标,维系社会和谐及推动心灵净化的原动力,佛教影响力深入民间的因素是,大部份泰国为佛化家庭,每一位男众,一生需有一次,必须住在寺院里出家修行,薰习佛陀教法。因此,泰国是遵循“法的社会主义”规范生活,如文中所提到,全体的利益、戒律和布施、尊重和慈悲等,这样人们的行为举止才能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进而达到人民和睦相处,期望社会不起冲突和平共处。

近三十年来,泰国社会越来越现代化,就泰国的僧伽教育而言,泰国僧伽教育不得不改革,除了改革之外,依然保有传统的教育与文化气息,在严格的把关下,培养与训练出杰出的僧伽,相对的在社会上有著重要的使命,也就是人民心灵的导师与扮演重要的社会工作人员,长老比丘们进行指导静坐及修行法门,或致力于弘扬佛法与寺院行政和心理咨询等工作。

参考书目 
1、宋立道,《从印度佛教到泰国佛教》,台北市:东大图书,2002.05.01。
2、韩廷杰,《南传上座部佛教概论》,台北市:文津,2001。
3、净海,《南传佛教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2。
4、宋立道,《传统与现代——变化中的南传佛教世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Jack Kornfield 杰克‧康菲尔德/新雨编译群,《当代南传佛教大师》,台北:圆明出版社,1997.12。
6、立人,《现代化发展的代价——泰国社会及佛教价值观面临的挑战》,北京:《佛教文化》2003年2期,页58。 http://www.cqvip.com
7、佛使比丘,《法的社会主义》,嘉义:香光书香,1986。
8、中华佛学学报第15期 (p1-28): (民国91年),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
9、〈弘誓双月刊〉,79期 , 2006/02 发行 
10、泰国观光局台北办事处:
www.tattpe.org.tw 
11、泰国导览网站:
www.sawadee.com
12、Mahachulalongkornrajavidyalaya University :
http://www.mcu.ac.th 
13、Mahamakut Buddhist University :
http://www.mbu.ac.th 

参考资料:
参考:净海,《南传佛教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2,页 193-203。

净海,《南传佛教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2,页 240。
由于上座部佛教比丘尼承传中断已久,因此上座部佛教各国普遍存在女性无法受戒的问题,使得女性出家者地位低于男性的不合理现象长期存在。随著现代女权运动的发展,要求恢复比丘尼承传,给予女性出家者平等待遇的呼声日益高涨,并得到各界的普遍支援。但是,由于僧伽体系内保守势力的阻挠,这一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参见宣方:《当代南传佛教国家佛门女性解放运动之考察》。http://www.awker.com/hongshi/special/arts /4art20.htm
参照:净海,《南传佛教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页247。其中在高级佛学课程中笔者加入“僧伽法”之课程。
同上,页248。
他苦行和云游数年,夜宿林间树下,并且在阿姜曼(Achaan Mun,泰寮地区本世纪最重要的著名大师)门下待过短暂的时间,但却在那段因缘里豁然开悟。几年之后,阿姜查回到自己的家乡,住在附近一处浓密丛林里的坟场。这个地方荒无人迹,众人皆知,是个布满毒蛇,藏有老虎以及是鬼魅出没之处,但对在山里修行的出家人而言,是个极理想的场所。由于日益增多的男女出家众以及在家居士前来请益并留下来跟他修学,一间很大的道场就在他的四周围设立起来。目前在泰国北部丛林里,约有三十座以上的分支道场,里头都有他的门徒在指导人们修行。参照:Jack Kornfield 杰克‧康菲尔德/新雨编译群,《当代南传佛教大师》,页93-98。
禅修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念念分明。有时候,你会觉得这种生活方式既艰苦又严酷,而想找寻舒适和安逸,此时就是禅修的一大考验。参照:同上。
这项改革的失败即可反映出,僧团结构的拒变心态有多顽固。这也导致神职教育系统的急遽衰败。僧侣当然会逐渐丧失他们在泰国社会中的领导位置。僧侣不但没有领导信徒过著智慧和道德的生活,还反过来一路随著信徒追求流行趋势。参照:〈弘誓双月刊〉,79期 , 2006/02 发行
禅修内观:可以帮忙消除错误的知见,让我们愈能看清在不停变动的世界里,追逐身外的个人利益或快乐是无意义的,并且看清实现内心的和平来自无求。这种对正道与道德自然开展的方法、清晰的知见及无私是佛使比丘接近真理的方法。它是一条清晰、简单和没有神秘性,导致智慧之乐及熄灭痛苦的方法。参照:Jack Kornfield 杰克‧康菲尔德/新雨编译群,《当代南传佛教大师》,页215-234。
正统的呼吸法:从最初级到最后的觉悟,虽然这个方法是他自己修行的重心,但近年来他更倾向以很开放的方式来教授如何把禅定应用于日常活动。参照:同上。
阿姜查强调,“每个人修行都有他自然的步伐”,毌需担心我们的路途有多长,距离终点尚有多远。他教人们︰“单纯地安住于当下,我们的心终会契入它原本的和谐状态,这时,修行是自然涌现的。”
岳蓉,《泰国上座部佛教文化述评》,载《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28卷第.3期,1996年6月,页81。
陈星桥,黄袍佛国概览》,载《佛教文化》2003年第3期,页 30。
立人,《现代化发展的代价——泰国社会及佛教价值观面临的挑战》,载《佛教文化》2003年2期,页58。
佛使比丘:法的社会主义 页22-50 (中泰文版)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