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 佛教分类
三藏经典 课题文章 智慧法语 佛教故事 文集 文学空间 书籍下载

 搜索。。。

 菩提文库最新
·我可以称台湾中国人
·不令六根流尘
·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轮回中的亲人,仇人—
·人间处处为道场、生活
·“是非”+ - x ÷
·持素与因果
·佛教最慈悲的礼物--
·因果是迷信的吗?
·自杀是灾难的开始

 菩提文库热点
·佛陀的故事(图文)
·上香的正确方法
·认识拿汀斯里卢翠婷
·[马来西亚] 新闻自由的
·净化你的心灵——佛家
·吉祥经
·放生积福 拿汀斯里卢翠
·供香的方法
·胡因梦真面目 我的半
·佛陀的一生(漫画)

  首页 > 菩提文库 > 文集 > 竺摩长老 > 佛学问答集二
五十五、答柳心存君三则
作者:竺摩长老 发布时间:2007-12-13 来源:佛学问答集二  点击:

问一:我们佛教常讲「三世」,究竟拿什么来证明确有「前世」呢?
答一:三世是从时间上来说,有现在世,有未来世,亦必知道有过去世;不过,凡人在迷,一转生,什么都忘记了。不但凡夫迷而善忘,佛经中说:就是有过工夫的罗汉和菩萨,有时转生度世,自己也会迷昧了前世的事情,所谓罗汉有入胎之迷,菩萨有隔阴(隔一个「中阴身」,即另转一世)之昧。要证明有前世,一要从因果事实来证明,二要从修道有经验的人来证明。前者,你有见过冤鬼附身索命报仇的事吗?冤鬼能说出前世被害的种种情形,使你不能不相信。这种事情不但从历代因果灵验的史书中可见很多记载,就是从现在社会里,亦时有发现,报章所刊,并非虚构。后者,是修道的人得到道眼,便可看到自己或他人前世的事情;及死此生彼,往来不息的轮回情形。还有一种有工夫的修道行者从他「发愿再来」的事实中,方可证明有前世的事。如现在西藏的喇嘛中有一种名叫「呼图克图」的高僧,发愿世世转生,永掌其职位,俗称「活佛」。如今达赖喇嘛,班禅喇嘛,皆已转生了十多世。在他出世四五岁被访问时,他能说出前世种种事实无误,大家才承认他,由他承袭过去政教首领的职位。

问二:人是怎样去投胎的?是谁带引他去投胎的? 
答二:人是自己去投胎的,并非有什么神带他去投胎的。佛学上说明我们人的生命,是有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的八识在活动。人死之时,前面七个识的作用均停息,唯有为生命本体的阿赖耶识的活动,永无停止,死此生彼,做主人翁。我们生的时候,他见父母交合,和他有缘分,便来投入胎;死的时候,他最后才走。普通人不明白个中真相底细,呼为「灵魂」;佛教叫做「业识」。所以你问谁带他去投胎?是谁也无权带他去投胎,是他自己做的业力(业识)带他去投胎,如果他生前做的是恶业,这恶业力量就带他去投入地狱、饿鬼、畜生的三恶道;做的是善业,就由这善业力带他去投入天、人、阿修罗的三善道。如果做的是更好的净业,就带到出世的声闻、菩萨和佛道中去。

问三:尊著「普贤十愿讲话」中说称赞佛菩萨可以得到功德;佛菩萨是不需要人去称赞他的,为甚么人去称赞后会得到功德呢?佛是怀著极大的慈悲心的,为什么当人谤佛会得到处罚呢?如果说这处罚是护法金刚的所为,为甚么佛不去阻止他呢?同书65页里,当谤佛的那位乞丐正要被五百商客的牛车践死时。佛为什么不来救他呢? 
答三:佛菩萨诬誉等视,自然不要人去赞叹他。赞叹是行者表达自己的诚意。意诚而口赞身敬,三业清净,善法生长,自然有利益,亦有功德了。佛有极大慈悲心是不错的;但谤佛自己招致罪业,不是得到佛的处罚!佛以慈悲为怀,冤亲平等,诬誉一视,维摩经所谓「誉不动如须弥,於善不善等以慈」,自与其他宗教专权祸福於人的神不同,信他赞他,则赐福得救;他谤他,则罚他堕苦。因佛教是注重自力因果的宗教,自己做善自己得福,自己造恶自己得罪,不关佛的赏赐或处罚;如果佛可以专权以私人的好恶为赏罚的标准,那么佛就近於一个贪婪的神,或贪官污吏一样,没有甚么值得人崇拜的价值了。同时按照因果原理,造业做恶的人,自应受到恶报,佛也救他不了,救他不得;如果救他使他不受恶报,那佛就自己做事与因果律相违,也自己把因果律推翻了;除非佛是站在因果律以外的人,才可以操纵因果律,控制赏罚的特权,改变了一个做恶应该受苦者的命运。其实呢,佛也受因果律支配的,所以他也无权改变「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原理。因此,他对於护法金刚的处罚恶人,动机亦出於慈悲心去调伏,非以嗔怒心去毒害,与普通人的恶意斗争不同。这点,亦应要分别清楚。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六十六、附许教授来函  (2007-12-13)
  六十五、答许云樵教授一函  (2007-12-13)
  六十四、答无用居士二则  (2007-12-13)
  六十三、答新金山梁君四则  (2007-12-13)
  六十二、答马大学生二问  (2007-12-13)
  六十一、答星洲郑清玉居士三则  (2007-12-13)
  六十、答砂劳越潘君居士六问  (2007-12-13)
  五十九、答香港李居士一则  (2007-12-13)
  五十八、答林心鹏居士一则  (2007-12-13)
  五十七、答澳洲廖社长六问  (2007-12-13)
  五十六、答承志学友五问  (2007-12-13)
  五十四、答心芳仁者三则  (2007-12-13)
  五十三、答心泓仁者三问  (2007-12-13)
  五十二、答郭冠俦心隆居士一则  (2007-12-13)
  五十一、答陈心升居士十则  (2007-12-13)
  五十、答雅明居士五则  (2007-12-13)
  四十九、答陈心称居士三则  (2007-12-13)
  四十八、答永 居士五则  (2007-12-13)
  四十七、答心春仁者三问  (2007-12-13)
  四十六、答棉兰心声居士三则  (2007-12-13)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